南京市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9-28 05:18杨晓芬朱继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旱地冰雪运动

杨晓芬 朱继华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94)

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国家相继提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然而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共存,由于冰雪运动受季节、气候影响比较大,国内高校没有将此类运动真正列入教育中,即便在一些严寒地区的高校,也难以具备开展冰雪运动的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想潮流的中坚力量,必然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南方高校开展冰雪运动几无可能。近几年,冰雪运动的改良项目“旱地冰雪运动”崭露头角,它的出现打破了一些地区因冰雪条件欠缺而无法开展冰雪运动的僵局。该研究是基于此背景衍生出来的新课题,旨在为高校引进此类运动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也为落实国家政策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该研究涉及的旱地冰雪运动主要包括轮滑、旱地冰壶球、陆地冰球、旱地滑雪和室内3D模拟滑雪。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南京市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将设计好的问卷交由7位专家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专家一致认为问卷设计基本合理。随机选取南京理工大学20名学生进行小样本调查,15d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信度r=0.86,信度符合该研究的要求。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共发放教师问卷70份,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95.7%,发放学生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090份(南京理工大学168份、南京农业大学285份、南京林业大学301份、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126份、南京工业大学71份、东南大学140份),有效率90.8%。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京市高校旱地冰雪运动开设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获悉,在被调查的6所南京市高校中,仅有1所高校曾开设过轮滑选修课,以室内非标准场地(篮球场地)作为学习场地,对已有的运动场地进行加工改造,使之符合新兴运动的场地条件,这样不仅节省了场地建设费用,也使已有场地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其他高校未开设相关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场地、器材、师资的限制,另外,相关领导对旱地冰雪运动的认知不够,进而导致对相关运动的引进不够重视。

2.2 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对旱地冰雪运动认知情况分析

2.2.1 教师对学习旱地冰雪运动的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6.6%的教师没有接触过旱地冰雪运动,有11.9%的教师接受过相关培训,真正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师几乎为0。由表1可知,有超过46.3%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学习旱地冰雪运动方面的知识技能,其大多是年轻教师或助教,他们学习能力较强,在教育事业上拥有上进心,乐于接受新事物,并拥有充足的体力与精力,这对学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是有利的,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发展前景。有超过19.4%的教师认为没必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他们认为在南方引进这类运动项目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在于学校的地理环境、校内场地建设和维护、专业教师的需求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同时也认为政府的支持度不够,只是颁布相关政策,很少实施到基层。

表1 教师对学习旱地冰雪运动的态度调查(n=67)

2.2.2 体育教师对旱地冰雪运动安全程度的认知

由表2可知,有超过49.3%的教师认为轮滑运动是不安全的,并排在第一位,原因在于初学者往往在没有掌握基本技术要领的情况下,急于尝试新动作,容易摔倒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普及推广该类运动时,应向学生充分宣传安全知识,督促学生佩戴头盔护具,检查装备,对容易出现意外的活动地点或技术动作加以提醒,培养学生树立规避风险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认为室内3D模拟滑雪比较安全,可能是该运动主要通过调整模拟机的速度和坡度实现三维立体滑雪仿真效果,并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置,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安全。

表2 体育教师对旱地冰雪运动安全程度的认知(n=67)

2.2.3 高校适合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类型的调查情况

由表3可知,有超过79.1%的教师认为高校适合引进轮滑运动,可能是因为轮滑属于个人运动,自主性比较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运动的时间和场地。一部分学生参与过轮滑运动并且有小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轮滑技能,因此南京市高校引入轮滑有一定的基础。排在第二位的是陆地冰球,占总人数的65.7%,这项运动是运动员通过一定技术实现球杆与球的接触,避免了直接的身体碰撞与对抗,是一项集智能、体能、团体合作、技战术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新兴球类体育运动。学生通过比赛,展示个人和团队技战术水平,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德育价值观。有41.3%的教师支持学校引进旱地冰壶球,其作为冬奥冰壶项目的普及版,是一种能够了解冬奥项目且全员参与的冰壶运动,这项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绅士风度、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表3 高校适合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类型的调查情况(n=67人)

2.3 南京市高校学生对旱地冰雪运动认知情况分析

2.3.1 学生对旱地冰雪运动的了解情况

超过44.7%的学生对轮滑运动比较了解,大部学生对其他4项旱地冰雪运动的认知处于懵懂状态。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对旱地冰壶球、陆地冰球、旱地滑雪有所了解的学生大多来自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该数据也说明北方地区虽然有天然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但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开展冰雪运动,因此一些资源匮乏的学校也需要开展旱地冰雪运动,在这方面南方地区学校可以借鉴北方地区学校已有的经验。由于室内3D模拟滑雪属于新兴科技,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更加小众,而且以学生的经济能力难以接触到此项运动,因此超过73.4%的学生对这项运动不了解。

有60.35%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的渠道了解旱地冰雪运动,网络媒体传播快捷,彻底冲破了地域限制,但是网络媒体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宣传、报道,仍旧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因此需要学校管理者投入时间与精力来系统、深入地推广。

2.3.2 学生参与旱地冰雪运动的动机

有74.3%的学生参与这类运动的目的在于娱乐身心、缓解学习压力,他们对这类运动本身并不了解,也不想真正地学习这一项技能。有47.2%的学生是因为对这类运动充满好奇心,但又受限于现实条件,因此想通过旱地冰雪运动间接地感受冰雪运动。有17.3%的学生每学年参加轮滑的次数较多,基于其他4类运动项目知名度低、普及度不高,每年仅有11.7%的学生参与1~2次,并且不会特别关注旱地冰雪运动的发展趋势。

2.3.3 高校开展旱地冰雪运动的形式

超过76.19%的学生认为旱地冰雪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冰雪运动的发展,学生对这类运动项目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一种全新的体验能够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有足够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学生对高校开展旱地冰雪运动的期望方面,有79.4%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以体育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这项运动,通过这种形式,兴趣不足的学生不用受必修课程的强制性去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而对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来说,将这类运动纳入到学生社团活动或课外体育锻炼中,同样也可以让广大学生以低成本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这也是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意义所在。

2.4 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首要因素是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占比为73.1%,几乎所有体育教师对旱地冰雪运动技能不够了解,无法教授冰雪课程,这种情况直接制约了冰雪运动在校园内的开展与普及。经费投入不足及场地器材设施不齐全占比为67.2%,旱地冰雪运动以普及教育的形式开展必然导致政府对项目的资金拨款较少,大部分学校不能为满足校园旱地冰雪运动的教学需要而设立专项资金,导致专业设备的配置缺少资金支持。缺少相关政策支持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政府对于新兴项目的支持和宏观把控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该项目的开展、普及与提高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进程。

旱地冰雪运动项目众多,每个项目既具有自身独特的健身价值和项目开展属性,又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在引进旱地冰雪时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根据高校所在的位置、面积、学生数量、资金厚度、基础条件、重视程度等情况合理确定推广内容。

3 南京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3.1 政策支持为旱地冰雪运动推广提供了契机

由表4可知,继冬奥申办成功后,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支持“冰雪进校园”,其中已有相关政策引导旱地冰雪进校园。从政策角度讲,旱地冰雪运动开展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推广冰雪运动,如果要大力推广旱地冰雪,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是难以长久立足的,因此政策的实施为旱地冰雪运动进校园指引了方向。

表4 相关政策梳理

3.2 旱地冰雪运动的经济性

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旱地冰雪运动作为冰雪运动的延伸,很好地弥补了冰雪运动只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进行的不足。旱地冰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冰雪运动功能的替代,而且旱地冰雪运动在建造成本上远低于冰雪场馆制造的成本,可以满足学生对“白色运动”的体验,在中国南方冰雪较少及人工造雪花费巨大的情况下,引进旱地冰雪运动十分合适。

3.3 运动项目间的相通性

轮滑与竞速滑冰、陆地冰球与冰球、旱地冰壶球与冰壶球及旱地滑雪与滑雪,这些运动项目之间在专项动作、训练方法、技术结构、比赛技战术的运用等竞技能力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能够形成在训练与比赛中技战术的正向迁移,运动项目之间的相通性,有利于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也有利于“轮转冰跨界跨项”政策的实施。

4 南京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对策

4.1 提高师生认知水平

高校引进旱地冰雪运动是一类新兴体育资源入驻教育的过程,通过建立“互联网+旱地冰雪运动”的形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全校师生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智能技术的优势实现旱地冰雪运动的网络化,提高师生对旱地冰雪运动的认知。学校还可以通过制作旱地冰雪书籍及宣传片、开展旱地冰雪运动方面的知识竞赛、举办旱地冰雪文化节等体验活动来提升学生对相关运动的认知。

4.2 增设旱地冰雪运动的场地资源

旱地冰雪运动最初的发展是非竞技性的,相对于传统运动项目来说,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场地建设问题,高校应根据学校情况统筹规划、开设符合学校条件的旱地冰雪运动项目,利用现有场地建设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运动设施,实现资源的多样化利用。高校还可以和社会上的相关俱乐部建立对口合租机制,根据其对外营业的时间规划学生错峰上课,实现场地资源的共享。学校也可以积极争取校外企业赞助,引入社会资金投入校园旱地冰雪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

4.3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水平

专业师资匮乏是一项运动在校园内快速发展的阻碍,尽管如此,高校在引进旱地冰雪运动时要勇于打破“条件限制论”的固化思维,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引进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理论素养且能够丰富规划设计的人才,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按照计划侧重培养指导员、教练员、学生和相关经营管理人员,为他们提供岗位培训活动、相互交流等形式的培训学习,以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专业水平,其中要重视正在成长的年轻教师的培养质量,让他们尽早成为今后教学的主力军。

4.4 扩宽筹资渠道

多元协动、各方支持、加大旱地冰雪运动进校园支持力度和拓宽旱地冰雪进校园经费渠道。一方面,政府层面应积极争取中央经费和支持,扩大旱地冰雪运动经费容量;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可以将用于学校课程建设的经费合理分配到旱地冰雪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中,学校也可以将其培育成“一校多品”等特色创新项目,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经费。尝试建立高校联盟,实行邻近的多家高校联合建设室内场馆,多家高校共同出资,共同使用,避免出现一家高校面临初始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5 结语

南京市高校在引进旱地冰雪运动的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局限性,任何新兴运动项目的发展壮大直至成熟,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印证与支持,实践方面可以借鉴冰雪运动进高校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求更多创新的途径,促进旱地冰雪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理论方面期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旱地冰雪运动的发展,早日实现旱地冰雪运动从普及化到专业化,小众化到大众化,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旱地冰雪运动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