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更新在老旧社区发展中的运用

2021-10-01 14:02安琪颜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功能分区

安琪 颜溪

摘 要:现如今,城市中的老旧社区在现代城市新区的不断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老旧社区发展缓慢与时代的要求相差巨大、居住环境条件落后无法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道路狭窄管线外露存在安全隐患、老旧社区内部风貌与肌理新旧割裂等,这些现实问题已经阻碍了老旧社区的发展。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的发展策略如何制定,以及如何既满足当代需求又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老旧社区风貌、肌理的新旧割裂问题,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问题,是目前老旧社区面临的改造难题。基于有机更新理论,探讨老旧社区的更新与发展策略,有利于解决老旧社区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实现老旧社区的发展。

关键词:有机更新;老旧社区;功能分区

老旧社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它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是城市历史记忆的承载地,是社区民众生活的家园,也是人们精神的支撑和无法估量的财富。要顺应城市的内在秩序与规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对老旧社区进行有效保护。老旧社区落后的居住条件和景观环境质量达不到城市建设的标准,无法保证该区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与科技发展迅速的新社区差距较大。除此之外,老旧社区内部不同年代更新的局部之间也存在新旧两面、相互割裂的问题,使其整体性受到严重损害。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老旧社区

老旧社区是单位制改革之前,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的,因公共设施落后而影响到居民生活的住宅小区。而那些被纳入城镇棚改计划,改建、扩建的居民住宅以及居民自建房是不属于老旧小区范畴的。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老旧社区出现了配套设施不齐、停车位不足、违章搭建严重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质量、和谐社区的构建和美好城市的建设。

(二)有机更新

在我国,“有机更新”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是城市改造中的一种城市规划理论。吴良镛教授认为由城市到建筑,由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城市的发展必须遵循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根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来妥善处理城市中各部分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城市的更新发展,以此来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使城市中改造后的部分能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和谐,共同发展。

二、老旧社区的问题

(一)功能分区混杂功能不完善

老旧社区的各类用地布局分散凌乱,内部功能分区混杂,许多用地也已丧失原有功能。整体来看,老旧社区以居住功能为主,许多文物古迹散落在社区之中,仅小部分区域有商业功能。内部功能的缺失直接导致老旧社区的不良发展。老旧社区没有公园绿地及广场,缺少公共配套设施,缺少停车场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周边缺少保护。

(二) 交通存在安全隐患,缺少停车空间

老旧社区交通通达性差,存在安全隐患。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替代了摩托车、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旧有的道路交通尺度无法满足当下需求,比如老旧社区传统巷道较为狭窄,且巷道上空管线外露,当老旧社区急需快速通道时,无法满足消防车以及救护车的通行需求,严重威胁居民安全。二是老旧社区丁字路居多,还存在断头路,交通不够通畅,车辆双排通行及掉头删产生较大交通压力,易引起拥堵。三是老旧社区缺少社会停车空间,车辆停在狭窄的仅容单车通行的巷道,使交通阻断,其他车无法通行,还存在车辆停在双车道的一侧导致巷道通行宽度减小的情况,使道路通行缓慢。

(三)公共空间分布零散数量不足

整体来看,老旧社区绿化数量少,且分布零散,缺乏整体性。许多用地上缺少公园绿地及广场用地的规划。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周边缺少绿化保护。

(四)老旧社区风貌新旧割裂

老旧社区居民对建筑的随意改造,使得老旧社区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出现新旧建筑风貌割裂的问题。

首先是搭建。老旧社区内居民平均居住面积较小,居民进行临时搭建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坏了传统院落的布局与其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搭建改变了建筑的原本风貌,但未来进行修缮工作时还可以对其进行恢复。

其次是改建。为了扩大住房面积,居民常把硬山式住房改建为两层或者三层平房,改变了原有建筑的类型与风貌。有些商铺也存在改建情况,如增建匾牌或者其他大型广告。

(五)商业缺少特色

老旧社区商业以零售及餐饮为主,可满足居民基本日常需求,但是业态档次不高。此外,商居混合的经营形式,对于经营者来说虽然更加便利,但底层商铺缺乏风貌统一管理,许多居民自己改造底层建筑外立面,如粉刷或挂无统一规划设计的广告牌,使得出现了底层与上层建筑风貌割裂,街区建筑与老旧社区的整体风貌割裂的问题。

三、有机更新理论的运用

结合老旧社区现状各功能分布的情况,将老旧社区功能整合划分为五大片区。

核心复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是老旧社区保护核心区域,是老旧社区中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院落最集中、保护最完好的区域。这类区域是老旧街区格局与空间尺度中最具有历史特征的区域。

历史文化区:这类片区历史遗存分布较集中,遗留有传统民居等历史建筑。

景观生态区:此片区拥有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以及丰富的景观资源。

学校教育区:此片区是老旧社区内保留的校园区域。

新建住区:这一区域是已更新为现代尺度的住宅区,与老旧社区传统肌理尺度差异较大。

将老城功能片区重新整合之后,可以改变原先混杂的局面,同时有利于从片区总体考虑,完善各片区功能配套。

(二)规划道路交通,有机延续社区肌理,完善老旧社区核心区街巷系统

老旧社区核心复合功能区由于传统街巷集中,道路狭窄,且断头路、丁字路较多,需要完善街巷系统,解决道路安全问题,缓解老旧社区核心区交通通行压力,减少机动车穿行。将消失的传统街巷根据现实情况有条件地恢复,比如占用传统街巷道路用地的建筑若质量差、风貌没有特色,可考虑拆除,以延续老旧社区肌理。

有机更新后的街巷系统不仅要符合原住民步行尺度,而且需要解决消防通道不畅、居民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升老旧社区传统街巷特色。

(三)提升公共空间,形成绿化景观轴,确保老旧社区是一个有机整体

有机更新把老旧社区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因此在规划绿化景观轴时,需要在道路更新时规划行道树的位置,确保更新后的老旧社区是一个有机整体。拆除建筑的所在场地,可置换为公共空间。如果场地周边有历史遗存,也可结合历史遗存的保护控制地带,形成历史遗存的开放公共空间节点,如绿地或广场等。

(四)在不改变原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对空间布局进行梳理整合

老旧建筑的布局方式通常采用多种混合排布,因此这种排布方式衍生出多样的空间布局,彼此融合,构成特色形态。而老旧社区建筑空间布局,是老旧社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种有机联系。一方面,要对老旧社区原有空间布局进行有机延续;另一方面,要顺应社区居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与周边的环境有所呼应。

当下,由于社区居民私自搭建违建,老旧社区出现很多公共空间被侵占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始的空间布局。这也是居民需求的体现。针对此类现象,在遵循有机更新的可延续性下,在不改变原有的建筑肌理前提下,对空间布局进行梳理整合。对隔断老旧社区与城市空间联系的加建商铺进行适当拆除;将被孤立的空间与其他空间联系起来,重构社区内部空间与外部的联系,使社区内外能相互联系渗透。对老旧社区内已经起一定生活功能的建筑物,予以保留。

(五)注入老旧社区特色商业业态

有机更新后的老旧社区,增加与时代发展与需求一致的功能,如文化、旅游、生态、教育、居住等。为老旧社区注入新的功能,与商业结合,量身定制具有老旧社区特点的商业业态。例如文物展示参观、文化活动体验、文艺演出、特色酒店、小吃铺、商业街、儿童活动中心、亲子乐园等商业业态,完善居住区的商业配套设施。将符合时代需求的业态注入老旧社区中,满足老旧社区各类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

四、结语

本文在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针对老旧社区在功能分區、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城市风貌、商业业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有机更新策略,通过有机更新的方法解决老旧社区现实问题,以满足当下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和老旧社区发展的需求,实现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老旧社区更新的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对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面临相似问题需要更新的老旧社区具有普适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甘友军,朱露.广州市城市社区环境微改造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沈莹.城中村居住形态更新改造模式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功能分区
浅谈现代图书馆设计方法
临沭朱村规划设计初探
浅析森林健康疗养产业与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相互关系
融校园、花园、乐园于
枣庄市东湖公园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共享单车爆棚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问题
校园屋顶绿化模式研究
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探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浅析全自动无人驾驶对地铁车辆基地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