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10-14 10:21明亚琼庞平曹婷高亚丽李大娜龚丽曹凯凤刘启英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胎龄低氧血症

明亚琼, 庞平, 曹婷, 高亚丽, 李大娜, 龚丽, 曹凯凤, 刘启英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产科, 贵州 贵阳 550003; 2.贵州省人民医院 产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异常的表现之一,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1];而新生儿低血糖则特指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低血糖[2],与成人的低血糖标准有所不同,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血糖值较低,诊断界值设定在2.2 mmol/L[3]。由于新生儿低血糖早期可能无症状,或者仅表现为轻度的多汗、嗜睡、喂养困难、反应低下,缺乏典型性的症状,临床往往难以早期发现,若任由低血糖发展,将会影响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葡萄糖供应,可能造成颅脑损伤、癫痫等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新生儿的远期预后[4-5]。因此,做好新生儿低血糖的防治对于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有积极意义[6-7]。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及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围产儿及孕母两个不同的层面[8-9],目前对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没有明确的结论[10],本研究对2019年3月—2021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低血糖新生儿和血糖正常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单胎、头位、入院日龄≤7 d、无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及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共纳入新生儿391例,男婴221例(56.52%)、女婴170例(43.48%),胎龄32~42周、平均(37.6±2.1)周,出生日龄4~137 h、平均(36.85±4.42)h,出生时体质量1 540~3 290 g、平均(2 860±730)g,阴道分娩232例(59.34%)、剖宫产159例(40.66%)。所有新生儿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低血糖组(末梢血糖≤2.2 mmol/L,n=33)、正常组(末梢血糖>2.2 mmol/L,n=358)。低血糖组男婴19例、女婴14例,平均出生日龄(36.15±4.05)h,出生时体质量1 540~3 260 g、平均(2 854±720)g,阴道分娩14例(42.42%)、剖宫产19例(57.78%);正常组男婴202例、女婴156例,平均出生日龄(37.41±4.13)h,出生时体质量1 570~3 290 g、平均(2 875±740)g,阴道分娩145例(40.50%)、剖宫产213例(59.50%)。

1.2 研究方法

1.2.1血糖检测 新生儿入院后于喂养前空腹状态下,选择新生儿足跟血运丰富处消毒,一次性无菌针头进行穿刺,取静脉血1滴,采用微量血糖检测仪及其配套的试纸(瑞士Roche公司)进行血糖检测。穿刺深度不宜过深,采血后用无菌棉签进行适当按压止血。

1.2.2资料收集 收集新生儿一般信息[性别、出生日龄、胎龄、发育情况(是否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胎龄儿)、出生体质量(低体质量出生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以及喂养情况(是否存在延迟喂养、摄入不足等喂养等不当行为)]、合并症情况[新生儿窒息、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80 mmHg)、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第95百分位数[3])、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低体温(体温不到35 ℃[3])]及孕母围生期资料(分娩年龄、分娩次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低血糖病史、胎膜早破等),同时通过问询、查阅病例记录表收集新生儿低血糖的可能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新生儿胎龄、发育情况、出生体质量、喂养不当、新生儿窒息、低氧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低体温、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低血糖新生儿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低体质量出生儿、喂养不当、低氧血症、低体温、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

表3 低血糖新生儿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对于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还可能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性损伤,造成智力低下等后遗症[10-11]。调查统计显示,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在3%~10%[12-13]。本组资料中391例新生儿中检出低血糖33例,患病率8.44%,与既往调查结果相符[14-15]。本组资料对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的比例高达54.55%,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48.48%,小于胎龄儿比例36.36%,三者所占比例均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这三者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有关,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

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涉及多个方面,在糖类物质的摄入、分解、利用及存储等代谢环节中发生异常均有可能导致其低血糖的发生[16]。本次研究对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情况与其发生密切相关,早产儿、低出生体儿、小于胎龄儿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王静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新生儿而言,肝脏糖原储备是其血糖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肝脏糖原储备往往在孕晚期37周后方才正式进行,而早产儿糖原储备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造成出生后低血糖[18]。而低体质量儿和小于胎龄儿由于体质量较轻,皮下脂肪层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机体葡萄糖的消耗较大,且其体内糖异生相关的酶活性也处于较低水平,糖异生途径受阻,难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容易出现低血糖[19]。因此在妊娠期,母体要注意加强营养,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刺激,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等高危因素的发生。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也应尽早开奶,采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方式增加外源性糖类的供应,从而有助于维持血糖代谢平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的并发症如低氧血症、低体温也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有学者认为缺氧是低血糖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机体缺氧,氧化分解途径受到抑制,使得新陈代谢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于糖原无氧酵解产生的能量,耗糖量显著上升,糖原供不应求,使得血糖水平异常下降[20]。而低体温作为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此时机体为了维持适宜的体温,往往会代偿性的提升机体的代谢率,从而加快了葡萄糖利用,但是相关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相关的酶活性受到低温的抑制,血糖来源变少,因此出现血糖浓度降低[21]。故而对于存在相关并发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要做好干预,规范复苏,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做好出生后的保暖措施,避免出现低氧血症、低体温等并发症。特别是对于早产儿管理,有所谓“黄金60分钟”的概念,在早产儿生后60 min内进行精细管理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目标是维持体温在36.5~37.5 ℃,主要措施包括适宜的产房温度(26.0~28.0 ℃)、塑料薄膜包裹、加热床垫及暖箱等应用[22]。有学者认为,高胆红素血症及感染也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23],这与本次研究有所不同,本次研究中在低血糖、正常血糖新生儿中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不足,低血糖新生儿数量较少造成的偏差。

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同样也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宝凌云等[24]的结论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妊娠期高血压会降低胎盘的血氧供应,进而限制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几率,进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的产妇组[25]。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由于疾病的影响,母体处于高血糖状态,而高血糖通过脐带影响了胎儿的生长发育环境,致使其胰岛β细胞功能发生了代偿性的增强,提升了胰岛素分泌量,而出生后,围产儿的生长环境改变,但胰岛素分泌量尚处于较高水平,发生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造成血糖过度下降。故而临床需要加强产妇孕期的健康管理,做好饮食和生活干预,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锻炼,减少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而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在出生后需加强血糖的监测,并通过补充外源性的糖类,从而降低低血糖的风险。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喂养不当也是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有数据表明,出生后未及时进行喂养、喂养不足的新生儿血糖值会有所下降[26]。而对于本身存在糖原储备不足或者糖异生受阻的新生儿,若生后未及时喂养,新生儿无法从外界获得足够的糖类摄入,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因此在临床中,新生儿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也应通过人工喂养或静脉输注葡萄糖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综上,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因素较多,除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小于胎龄儿外,低氧血症、低体温、喂养不当、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也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预防。

猜你喜欢
胎龄低氧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氧环境下HLA-G及EPAS1参与大鼠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GW501516对低氧条件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低氧训练对运动员心肺能力的影响研究
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