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10-29 03:33张鸿浩李俊英邢志文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血液透析

张鸿浩 李俊英 邢志文

【摘要】:目的:研究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终末期慢性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肝素抗凝,研究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 -CRP、IL -6、TNF -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APTT、PT、FBI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改善患者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及炎症状态。

【关键词】:终末期慢性肾病;血液透析;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

终末期慢性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主要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方式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及致病物质,提高内环境稳定性,但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造成患者血液状态呈现微炎症,凝血状态等,对患者的心脏及其他器官也会累及,因此在患者血液透析抗凝是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研究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终末期慢性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终末期慢性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年龄22-73岁,平均(42.92±4.29)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研究组年龄24-75岁,平均(43.01±4.11)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上述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4h/次。透析器为德国费森尤斯 F10 空心纤维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流量200 ~ 250 ml/min,透析液流量 500 ml/min,Kt/V > 1.3 ~ 1.4,使用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透析液内毒素含量< 0.02 EU/ml。

对照组透析过程,常规应肝素进行抗凝,透析前静脉给与首次剂量0.5mg/kg,追加剂量5mg/h,在透析结束前30min停止给药。

研究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60~80 U/kg,一次性静脉注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凝血功能比较,透析后取血方法,透析结束前 2min, 将血流速减至 90ml/min, 2min 后于动脉端采血;治疗前采取外周静脉血;所有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去除上层清液,置于-70℃下保存待测。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炎性因子检测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完成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性指标各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 -CRP、IL -6、TNF -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APTT、PT、FBI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作为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能够激活补体系统,加之透析膜与细胞接触后,会出现异物的炎性反应,血清炎性指标会相应的升高,引发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长期透析会导致患者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加上终末期肾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使用抗凝药物肝素。

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存在全抗凝作用,且减少剂量仍会出现出血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分子量小,其有更高的抗 Xa活性,不昐被血小板第四因子滅活;有研究报道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显著高于普通肝素,且可减少出血亊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 -CRP、IL -6、TNF -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改善患者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及炎症状态。

参考文献

[1]  连芬,陈哿菲,赵冬梅,等.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5):83-86.

[2]  马成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肌肥厚对预后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血液透析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