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分析

2021-11-06 08:56荣春蕾刘文娟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决明子性味高脂血症

荣春蕾,刘文娟,2,管 鸽,周 鹏*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0;2 中牟县中医院药械科,郑州 451450)

高脂血症是由脂肪代谢或者运转异常导致的血浆脂质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1]。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2]。前者一般由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或者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后者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导致,如糖尿病、肝肾疾病、肥胖症等。高脂血症属于中医“血瘀”“痰湿”“浊脂”的范畴,与“眩晕”“中风”“胸痹”等密切相关[3]。祛除“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4],治疗应以降泻湿浊、滋养肝肾以及活血化瘀为主[5]。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此外,高脂血症易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6-7],是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8]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有效的降脂药物是十分必要的。中药是我国的一大医药特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分析归纳用药特点,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高血脂+临床”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1日~2019年9月22日,共检索出759篇文献。

1.2 纳入规则

从759篇文献中筛选出与中药相关的文献,剔除综述类、实验研究类、中药复方或中成药制剂药物成份不明确、治疗有效率低于80%等文献,共筛选出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类文献89篇。共计95首方剂,涉及180味中药,将其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

1.3 数据处理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9]、《中药学》[10]对药物名称进行归纳统一。如将生山楂、净山楂统称为山楂,广木香、土木香统称为木香,生大黄、大黄统称为大黄,灯盏花、灯盏细辛统称为灯盏细辛,仙灵脾、淫羊藿统称为淫羊藿,红藤、大血藤统称为大血藤,龟板、龟甲统称为龟甲,川穹、川芎统一为川芎等。如果一味中药有多个性味归经,则将其全部纳入统计。因中药炮制前后的性味、功效等会发生改变,故在统计时将中药及其炮制品归为不同药物。

1.4 统计方法

参照中医药理论对180味中药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等进行分类、归纳、排序等,并采用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24.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使用频次

对纳入的180味中药按照使用频次进行排序,累计使用频次为841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共20种,累计使用频次为424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是:山楂(46次)、丹参(44次)、泽泻(29次)、茯苓(28次)、决明子(26次)。使用频次较低的中药有酸枣仁、五味子、神曲、白芥子、川贝母、车前子等,仅使用1次。使用频次>10次的单味中药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使用频次>10次的单味中药统计结果

2.2 类别分析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中药学》的分类标准,对纳入的180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841次)进行分类归纳,共涉及18类中药。累计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类别分别是:补虚药(192次)、活血化瘀药(134次)、清热药(84次)、利水渗湿药(79次)、化痰止咳平喘药(64次)。累计使用频次较少的类别有化湿药(9次)、开窍药(8次)、安神药(7次)、祛风湿药(6次)、攻毒杀虫止痒药(2次)。见表2。

表2 类别统计结果

(续表)

2.3 性味分析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中药学》的分类标准,对纳入的180味中药性味进行统计,按照四气“寒、热、温、凉”(包括“平”),五味“辛、甘、酸、苦、咸”(包括“淡、涩”)进行归纳。以性寒、温、平的中药占比较大,分别占33.33%、30.56%、26.11%。将中药的所有五味均纳入统计,累计有296味中药。其中,以味苦、甘、辛的中药占比较大,分别占31.76%、31.42%、21.62%。见图1和图2。

图1 四气统计结果

图2 五味统计结果

2.4 归经分析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中药学》的分类标准,对纳入的180味中药归经进行分类处理,共涉及心、肝、脾、肺、肾等12经。用药种类排名前5的归经分别是:肝经(101种)、脾经(76种)、肺经(64种)、心经(60种)、肾经(55种)。见表3。

表3 归经统计结果

2.5 核心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为15%、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5、提升度≥1等条件,利用Apriori建模进一步挖掘常用方剂中药物之间的潜在关联,共得到14组核心药对[11]。置信度大于80%的核心药对关联规则分析见表4,使用频次>10次的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见图3。

表4 置信度大于80%的核心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图3 使用频次>10次的核心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6 核心中药因子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24.0统计软件对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KMO检验统计量为0.614,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初始值特征值>1的成份有7个,因此抽取公因子7个,因子累计贡献率共63.35%,即表示可以涵盖大部分信息,旋转成分矩阵,通过具有Kaiser标准化的全体旋转法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5。

表5 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续表)

把中药归入其贡献值最高的公因子内,可见因子1: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半夏(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因子2:红花、甘草(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因子3:决明子、柴胡、何首乌(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因子4:黄芪、荷叶、党参(补虚药-收涩药-补虚药);因子5: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因子6:葛根、三七(解表药-止血药);因子7:郁金、桃仁、山楂(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见图4。

图4 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成份图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明医杂著》记载:“津液者,血之系,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滞则凝聚而为痰。”高脂血症属于中医“血瘀”“痰湿”“浊脂”的范畴[2],脾虚湿盛、痰瘀互阻为高脂血症的病机,“瘀痰”为其主要病理产物,故治疗当以健脾化湿、祛痰活血为主[12]。现代医学认为[1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如家族病史、饮食不节制、七情内伤、酗酒等均可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研究发现[14],高脂血症易诱发糖尿病、肝肾疾病、肥胖症、急性胰腺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本研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山楂、丹参、泽泻、茯苓、决明子。山楂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助消化等作用,可能通过脂代谢或氧化应激发挥降血脂作用[15-16]。山楂配伍丹参可以增强丹参活血化瘀的功效,达到疏通微循环、抗凝、抗血栓的作用,从而改善高脂血症[17]。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之效,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降血脂作用[18]。茯苓醇提物可以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现象[19]。菊粉山楂决明子对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0]。类别分析结果显示,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以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消食药等为辅。此结果与核心中药因子分析结果一致,且与高脂血症的病型具有高度的匹配性,符合中医学基础和中医对症治疗原则。性味分析结果显示,性寒、温、平,味苦、甘、辛的中药占比较大。归经分析结果显示,归肝、脾、肺经的中药占比较大。肝主疏泄和藏血,通调一身之气血。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等的主要物质基础,脾气足则气血充盈[21]。因此使用归肝、脾经的中药可以通调气血,助气统血,通血脉以散瘀结。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山楂与决明子、白术、茯苓、泽泻等关联度相对较高,与使用频次>10次的单味中药分析结果一致。

上述结果表明,在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处方中,以补虚药白术、黄芪,活血化瘀药丹参、红花,清热药决明子,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消食药山楂等应用较为广泛。临床上多选用性寒、温、平,味苦、甘、辛,归肝、脾经的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共奏活血化瘀、燥湿祛痰、消积降脂之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归纳整理2014~2019年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将中医临床学术思想与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诊治高脂血症提供理论指导,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可利用此技术挖掘其他中医临床学术经验,是未来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决明子性味高脂血症
应用决明子改善偏热体质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治阴道霉菌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决明子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高脂血症
白豆中提取的α-淀粉酶抑制剂调节高脂血症的研究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