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

2021-11-15 10:22罗美玲
清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导图法治道德

文_罗美玲

初三是初中阶段的一个关键学段,其教学计划以复习为主。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三复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情况。思维导图作为一项学习工具,其主要的作用是将知识点连接成网络,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扎实的记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所发挥的教育优势,并能根据初三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复习目标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应用优势

有利于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系统化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是其获取与巩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其在学习中所接受的知识大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知,使学生难以扎实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整合,帮助学生捋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会使得学生的复习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复习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整理知识点后,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温习,并让学生尝试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思维层面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有利于帮助学生抓住复习课的侧重点。部分学生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复习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对知识所形成的印象依然比较模糊,难以抓住学习的侧重点。教师可以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分享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参考的依据,查找自身知识体系中所存在的漏洞,并能清楚地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重点。另外,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尝试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也能有效找到学习的侧重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为后续复习夯实基础。

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复习课内容。在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能有效总结教师所强调的重要知识点。但是,要想使学生能够准确画出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内容形成深刻印象。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就能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并对各个知识点形成基本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在实际绘制中使思维更加发散,从而从细微之处理解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基于思维导图有效开展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的方法

应用思维导图为学生的复习质量提供保障。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不仅要求教师保证复习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果学生仅仅根据原来在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无法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尽管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告诉学生复习课堂将要讲解的内容,但是很难对学生形成约束作用,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前进行有效的知识温习。在课堂上更加难以跟上教师讲解复习课程的节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自主课前复习环节,能为后续课堂复习教学提供保证。教师可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向学生发思维导图,对学生形成较强的督促作用。这样能使得学生在参与复习课活动中基于课前的认知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部分时,可以将“宪法”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模块,向外延伸出二级模块,如宪法的概念、宪法的渊源、宪法的地位等。学生在课前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课前温习,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复习节奏。

应用思维导图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跟着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复习后,仍然不了解自己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也无法有效找出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学习的课后复习环节中,发挥其思维工具性的作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民主与法治”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复习情况绘制思维导图,交给教师检查。教师可以查找学生思维导图中的不足,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巩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

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的做题效果。以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为依据,教师不仅可以将其作为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一项工具,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学生的做题效果。针对论述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归纳其中的核心词汇,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接着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从更加完整的角度完成复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复习教学思路。思维导图作为一项教学工具,不仅能直观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能帮助学生在复习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该应用思维导图为学生的复习质量提供保障,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优化学生的做题效果。本文对运用思维导图有效开展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提高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导图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更正——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