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博物馆民俗文化英译研究

2021-11-21 03:25王芳芳
当代旅游 2021年18期
关键词:柳州英译展品

王芳芳

柳州工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

引言

中国与国际交流日益广泛,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还要将国外优秀文化“请进来”,离不开翻译这座沟通桥梁。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中国建立国家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翻译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璀璨多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和宝贵财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必然少不了民俗文化,这也使得近年来民俗文化英译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一 中国文化“走出去”对翻译界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了学术界尤其是翻译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激发人们对中国文学及文化“走出去”予以更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梦。

要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文学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然要借助翻译这座沟通的桥梁。许钧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在我们看来首先是一个翻译问题。”纵观历史,翻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与某一特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翻译研究重心的变化,必与该国所处特定社会或文化发展变化紧密相连[1]。中国当前为推动民族文化复兴及“中国梦”实现而实施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预示着我国翻译界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如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教授提到的:“目前,就翻译界而言,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时代。从过去的‘译过来’(把外文翻成中文)到现在的‘译过去’(将中文译成外文),中国文化备受重视,翻译的文种也倍增。”

二 广西民俗文化及其英译的意义

民俗文化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传统各异,又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形成了广西独特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往来的重要门户,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作为中国唯一同时服务一带一路的省区,广西与世界尤其是东盟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广西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广西提升自身知名度、彰显自身魅力、吸引外来资源的重要因素。由此,对广西文化外宣翻译工作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2]。

三 柳州博物馆民俗文化英译情况

柳州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常设陈列有历史馆、民族馆、青铜馆、扇面书画馆、古生物化石馆,其中民族馆展出了各种民间工艺、民居等民俗文化和艺术。作为柳州市级博物馆,柳州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本地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柳州本地文化、向外界宣传柳州文化的重要窗口。柳州博物馆对展品及重要文化信息都配备了对应的英译,然而,从笔者收集到的材料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死译

造成死译的主要原因是对原文文化信息未透彻理解,单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造成译文僵硬,未能实现广西特色民俗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如“翻山越岭来走寨……”柳州博物馆对应的英译是“Cross over mountain after mountain to other village...”其中对广西侗族文化中特有的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走寨”一词,就直接按照字面意思译为“To other village”,未能再现原文宣传的特殊民俗文化,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探索的好奇心,不利于广西民俗文化的传播[3]。柳州博物馆中对广西侗族特有的“风雨桥”的英文翻译“Wind and Rain Bridge”也存在这一翻译误区。

(二)忽略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含义,甚至有时是相反的文化意象。如“龙”这一形象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和暴力”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化身。在柳州博物馆介绍苗族纹饰之一的“龙纹”时,就将“龙是吉祥的神灵化身”直译成“Dragon is the incarnation of propitious God for Miao minority”,可能会造成西方游客无法理解展品文化信息甚至产生误解[4]。

(三)一词多译

一词多译技巧常用于文学作品英译中,但在处理文化信息,尤其是同一博物馆的展品时,一词多译现象就会造成文化信息传递混乱,不利于游客正确理解中国文化。柳州博物馆中对各民族服饰展品中“头饰”的翻译就出现了“Head ornament”和“Head plastron”两种表达,其中的Plastron在英文中并不是“头饰”,而是指“胸甲、胸饰”。

(四)不合理省译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场所,是公众了解一地文化历史知识的重要机构。但是一些博物馆中,却将中文中的某些能反映一个民族或地区独特文化的展品信息进行不合理省译,以十分笼统的译文代替。如柳州博物馆中对形状独特、纹饰多样、含义丰富的各种民族饰品的翻译,省去了中文中的重要文化信息,各类不同手镯统一用Bracelet,项圈用Necklace,挂饰用Plastron,这样的翻译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5-6]。

四 建议

(一)提高译者职业素养

译者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专业素质与翻译功底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可对译者进行定期职业培训,一方面提高译者的翻译基本功,另一方面培养译者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从根本上保证翻译质量。

(二)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广西民俗文化是广西各民族多年生活积累下来的结晶,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译者自身需先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同时对西方文化也要充分熟悉才能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文化的转换自如,不出笑话。

(三)提高文化素养和积累

民俗文化是历史和人民生活的产物,随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译者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同时兼顾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进行文化翻译时能更游刃有余。

(四)加强监督

民俗文化展品及资料的展示及更新,离不开印刷、设计、场地布置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当然翻译质量首先应由译者保证,但以上部门也应分担监督责任,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同时相关部门应安排人员定期检查,收集游客反馈,不断完善译文。

五 结语

广西民俗文化作为独特多样的广西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广西民俗文化英译工作,对促进广西文化“走出去”、吸引国际友人对广西的关注、提高广西的国际知名度、促进广西与世界其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译者的培养和提升,提高职业素养和文化素质,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沟通,加强对民俗文化翻译工作的监督,提高翻译质量。

猜你喜欢
柳州英译展品
展品被盗了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新闻浮世绘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