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2021-11-22 15:43王金燕滨州市沾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

王金燕 滨州市沾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能有效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能够抓住工作的要点,融入新的管理理念,以事业单位的高效发展为目标,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当中存在的低效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运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目标。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价值以及应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价值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单位正常运营发展的保障,由于其在实际开展工作时涉及的管理内容很广泛,为能有效保障各项管理活动有效推进,这就要求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方法,从以下信息化应用价值方面进行阐述:

1.降低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改变了传统低效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在对信息化技术的科学应用下,能保障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高效开展。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收集人员信息,结合不同人员采取相适应的管理举措,在这一基础上能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完成工作的效率,在信息化的技术应用知识下,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投入[1]。

2.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强化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从这一基础管理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管理人员要能够在实践方面创新观念,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借助信息技术挖掘人才需求的同时,帮助人员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管理,能有效激发人才的潜能,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发挥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3.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涉及面广,通过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优化,能有效改善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最大程度上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质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当前的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和信息化技术有着紧密联系,改善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加强人员间的交流沟通,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这对实现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有着积极意义[2]。

(二)信息化应用问题

以期有助于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有必要对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

为能促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有必要将信息化技术加以科学运用,促进管理发展,但实践工作中在具体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3]。管理工作中比较注重资金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发展比较缓慢,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全面,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就是把人员信息录入到电脑中。

2.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低

为有效保障管理活动的开展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实现高质量的管理目标。但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发展方面没有充足投入,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相较低,如果没有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人员管理以及招聘的工作开展当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灵活科学性,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低,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4]。

3.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要能融入创新的工作理念,改变以往僵化的工作思维,将信息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助于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新的管理工作发展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具备信息化的能力素质,但从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素质现状能发现,并没有和实际工作的要求相适应,造成了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发生。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措施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持。新时期事业单位领导要转变思想,从上至下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让内部的人员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领导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全员上下都能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中,还要注意理念的创新,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才能有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领导层对此要充分重视,满足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需要进行积极创新管理的理念,树立新的发展思路,才能为实现管理信息化目标打下基础。

(二)增大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投入

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提高管理的质量水平,这就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将信息化技术加以灵活运用。事业单位领导层从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构建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保障信息化系统的适用以及个性化,能够在数据收集以及处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要注重组织机构和岗位科学设置,注重对财务部门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积极鼓励多部门沟通交流,能够协调好部门关系,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才能将各项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三)有效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乎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工作人员要能够树立创新的观念意识。专业化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支持下,有助于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优势,所以要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如专业培训班以及知识技能讲座等方式,让员工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注重从激励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的制定以及落实方面加强重视,通过动态指标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这对实现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有着保障。

(四)人力资源数据集中平台完善构建

构建人力资源数据集中平台是关键,安装使用信息化系统以及实现信息集成目标,这是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基础条件。协调运作下能够保障信息准确沟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数据集中,能够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各部门共同参与以及协作,保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信息集中化,资源管理范围能进一步扩大以及细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能进一步增强,形成数据库以及资源数据共享,这对工作效率有效提升能发挥积极作用[5]。不仅要在人力资源数据集中平台的构建方面和实际管理需要相适应,也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更新,提高系统应用的效率。通过优化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能为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五)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应用

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化开展,这就要求单位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进行优化管理模式,通过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能够在管理方面结合具体工作需要,采用科学手段,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从多角度出发进行创新优化,和单位发展目标相适应,将人才的工作动力以及工作潜力充分挖掘起来,利用创新的管理模式提高人力资源价值。通过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树立前瞻的发展目标,结合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水平,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6]。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要树立创新观念,在管理模式的优化方面能与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相契合,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的优化,要以调动人员工作创新性方面加强重视,通过从这些基础要点方面完善,能够有效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

三、结语

总之,管理人员要能树立创新的观念,和当前的数字化时代相结合,将信息化管理作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作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上文中就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以及措施的探究,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举措,如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以及注重基础设施完善等,都能够为实际管理活动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