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对解放接管和保卫建设上海的历史贡献

2021-11-27 01:11刘苏闽
军事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毅研究会上海

★ 刘苏闽

2021年8月26日是陈毅元帅诞辰120 周年,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久经考验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与上海有着密切的渊源。1919年8月,他从上海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1月23日,因受到中法当局的迫害,被押送回国到达上海。①参见《陈毅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第5、12 页。1929年8月,陈毅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军事会议,在周恩来、李立三等人指导下,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②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8 ~170 页。。10月,陈毅回到闽西,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和建党建军伟大纲领《古田会议决议》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陈毅率部解放了上海,担任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1954年9月,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仍兼任上海市市长,直至1958年10月免兼),为解放接管和保卫建设上海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军政双胜创奇迹

上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渡江战役,分别为渡江展开、割裂合围和各个歼灭京沪杭地区之敌三个阶段),是第三野战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了南京。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陷入极大混乱,面临总崩溃的境地。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是国民党反动派在京沪杭地区赖以负隅顽抗的最后堡垒,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同时,上海长期以来一直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中心地区,是一个纸醉金迷、酒绿灯红的十里洋场。针对上海情况的特殊性,毛泽东指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而且要政治进城”①广州陈毅文化研究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毅颂》,香港: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年,第179 页。。中央军委确定,上海战役的发起,特别是对市区的总攻,要根据接管准备工作的进程决定。接管准备工作就绪后,才能发起总攻。4月30日,总前委向中央军委提出:“我们考虑以尽可能推迟半月到一月入上海为好”。5月3日,中央军委电复:同意推迟攻击。②参见《陈毅传》,第262 页。

根据华东局和总前委的统一部署,从地方和军队抽调了5000 多名干部参加接管工作,5月3日集中于江苏丹阳集训。在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解放上海的重要指示,教育接管干部充分认识解放和接管上海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请地下党的同志介绍情况,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汇成200 多种小册子进行认真的研究。其中,仅财经接管总队的汇报,陈毅就听了两天两夜,对“两白一黑”(米、棉、煤)的奇缺和运输供应任务的艰巨,感到问题尤为突出。

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陈毅动员大家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吃透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接管的方针步骤,明确工作重点和难点。同时,学习借鉴沈阳“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管经验,筹建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配备了相应的干部,明确了任务分工。

入城政策的前奏是入城纪律。陈毅对贯彻中央确定的《约法八章》和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颁发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抓得很紧。特别强调两条:一是市区作战不许使用重武器,二是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得进入民宅。有些干部对此想不通,说遇到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③《陈毅传》,第262 页。5月10日,陈毅专门作了关于入城纪律的报告,对在丹阳发生的违反群众纪律的问题进行了严肃批评,强调执行政策纪律一定要严。参战部队指战员深入进行了形势任务和入城政策纪律、特别是外交纪律教育,对具体规定和要求做到人人熟记。

上海战役是陈毅平生所遇到的一次最特殊的战役。蒋介石曾亲临上海10 多天,进行策划和部署。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所部8 个军共20 余万人,利用上海近代建筑和工业设备构筑了外围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三重部署。防御工事包括钢筋水泥碉堡五千余座,美式水泥活动碉堡三千余座,卫星工事半永久性野战掩体万余处。海军30 余艘军舰、空军120 余架飞机配合作战,形成了立体防御体系。敌军妄图凭借雄厚的资源、滨海临江的有利地势和市内高大建筑物多而坚固进行顽抗。并准备破坏城市,阴谋挑起国际事端,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因此,要攻占上海,又要较好地保存市区建筑设施绝非易事。陈毅将解放上海形容为“瓷器店里打老鼠”,总前委确定了一条原则,尽量将市区守敌调至外围歼灭,避免在市区大打。

5月10日,陈毅、粟裕等联名签发了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5月12日,第9、第10 兵团向上海外围发起攻击,敌军凭借坚固工事拼死顽抗,双方展开激烈争夺。15日,陈毅针对战斗初期遇到的困难,指示部队克服急躁情绪,调整作战方式,充分准备,变被动为主动。④上海解放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解放》(上),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年,第87 页。随着解放军在月浦、刘行等地步步推进和直逼浦东高桥,汤恩伯将第75 军等部队从市区调到浦东,很快就被解放军消灭了。解放军强大的钳形攻势,迫使敌大量兵力缩守于吴淞两侧地区,以保持其出海逃生之路。市区的国民党军数量减少,为攻取市区创造有利态势。

23日,解放军向市区发起总攻。陈毅给粟裕等发来电报,指示部队“一面战斗,一面接管是三野全体参战人员应负的义务,必须处理得好,才能大大减少上海的破坏而掩护接管人员的逐次进入”⑤《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第503 页。。他还给各有关军长打电话,强调一定要军政全胜,把人民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24日午夜1 时,苏州河以南之敌全部解决。25日上午,解放军向苏州河北岸突击受阻,牺牲了不少指战员,部队制定了一个较大的迂回和黑夜偷渡相结合的方案。同时,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联系解放军第27 军与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兼51 军军长刘昌义接触,刘表示愿意谈判。25日夜晚,陈毅等冒着滂沱大雨从丹阳抵进南翔镇。午夜1 点,陈毅答复第27 军的报告说,接受刘昌义投诚。26日凌晨4 时,刘昌义率部4 万余人投诚。

26日下午,固守闸北电厂的国民党青年军第230 师还在负隅顽抗。部队硬打怕破坏电厂,开展政治攻势又找不到线索。陈毅了解到该师是川军副师长许照指挥,指示部队立即查找国民党陆军大学教授蒋子英的下落,让曾经当过许照教官的蒋子英劝说许投降,守敌很快放弃了抵抗。5月27日,上海市区全部解放。5月30日至6月1日,第25 军向崇明发起攻击,歼守军3700 余人,6月2日崇明解放。上海战役歼敌15.3 万余人,缴获火炮1370 门,枪支8 万余支,坦克、装甲车119 辆,汽车1161 辆,舰艇11艘,以及大量的物资。战役中,解放军指战员伤亡31700 多人。其中,牺牲7784 人,革命先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上海的新生。①参见上海解放编辑委员会编:《上海战役》(上),第46、53 页。

上海800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和广大进步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护厂护校、散发传单、输送情报、策反敌军,作出了很大贡献。城市设施基本完好,水电未停,交通未断,通讯畅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当市民们打开家门时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上睡满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攻取了大上海的胜利之师却睡马路,使广大市民受到强烈震撼。上海民族工商业的代表荣毅仁深受感动,当场说了一句话:“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二、粉碎美蒋疯狂破坏,保卫新上海的安全

上海解放初期的斗争形势非常复杂,敌对势力趁新生政权尚未巩固、社会秩序尚未安定之机,疯狂进行破坏和捣乱。仅1949年5月25日至31日,6 天内发生抢劫案件57 起,凶杀等刑事案件,平均每天近10 起。6月份发案高达903 起,有的敌特分子甚至把装有子弹的恐吓信寄到军管会。

陈毅责令淞沪警备区和公安部门肃清残敌,维护治安,扫除战争痕迹。从6月中旬开始的半个月内,先后破获了国民党保密局精心布置的代号为“沪特小组”的7 个潜伏组台、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上海直属组台和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工运委员会潜伏组台,有效遏制了国民党特务的情报联络活动。1949年11月2日,台湾国民党保密局派遣上校特工组长刘全德等3 人潜回上海,与隐蔽在上海的特务配合,密谋刺杀陈毅市长。上海市公安局仅用7 天时间就将刘全德及其同伙19 人全部抓获。②参见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四川省新四军史料征集研究会编:《陈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84、485 页。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淞沪警备区和公安部门侦破案件3000 余起,俘获敌特及犯罪分子1 万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清扫地雷24904 枚,拆除碉堡18000 余座,收容游兵散勇22063 人。其中,国民党军官2739 人。③参见上海解放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解放》(中),第262 页。在“四·二七”大搜捕中,警备区投入两万多兵力,捕获反革命分子8826 人。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歼灭了上海外围20 多个岛屿上的残敌匪特3400 多人。同时,打击流氓帮会势力,禁毒、禁赌、禁妓,肃清旧社会的各种遗毒,为新政权的巩固和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上海解放初期,防空力量薄弱,国民党空军飞机空袭十分猖獗。仅1949年7月就轰炸了27 次。1950年1月25日和2月6日,国民党空军派出几十架飞机,对上海进行轮番轰炸,军民伤亡近2000 人,毁损房屋3000 余间,发电量从15 万千瓦骤降至4000 千瓦,市区一度断水断电,造成严重混乱,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市区也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损失。陈毅指出,1949年5月27日我们解放了上海,但只解放了领土,还未解放领空。所以,上海只能算解放了一半。他亲自赶赴杨树浦发电厂等地视察,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抢救、抢修和各种应急措施,调整防空力量部署,并及时将情况上报中央。

1950年2月8日,中央军委紧急抽调原拟保卫首都北京的两个高炮团南下上海。中国政府正式聘请曾任莫斯科防空司令的苏联空军巴季斯基中将率领一支混成部队到沪协助防空作战。为了抢修虹桥、江湾、龙华、大场等机场,市政府成立了13 人的修建委员会,陈毅亲自挂帅,部队、民工几万人,昼夜不停轮番干,很快完成了任务。上海先后组建了防空司令部、空军上海基地、空军第4 军和海军航空兵第1 师等部队。防空部队加强防范,飞行部队勇猛出击,有力地打击了来犯之敌,夺取并掌握了上海地区的制空权。

1949年6月,国民党海军在美国支持下,宣布对上海口岸,以及长江口以北直至山东半岛沿海实行武装封锁。1950年1月,在长江口及南北航道上布设下一批水雷,严重威胁着每天吞吐上千万吨物资的上海港航运事业的安全和600 万市民的生产生活,并影响着人民海军舰艇的出海活动。

6月19日,巴拿马籍货船“伏虎”号突然触雷,24名船员被海军部队救起。6月20日华侨商船“香山”号、7月24日我商船“新海宁”号、8月16日英国商船“济南”号、8月21日我商船“捷喜”轮等先后触雷。除“济南”号经抢救搁上浅滩外,其余4 艘沉没。连续多艘客货轮触雷沉没,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周恩来总理亲自从北京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要求早日清除水雷。陈毅指示,务必尽快把这些水雷清除掉。①参见黄彦平:《辉煌的启航》,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年,第116、117 页。

1950年3月19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了扫雷大队,组织进行扫雷训练。8月26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从南京赶到上海,亲自乘舰艇前往雷区侦察,并决定将5艘登陆舰改装成扫雷舰。9月11日,以20 艘舰艇封锁了长江口内外全部水域进行清查。9月21日,华东军区海军第7 舰队司令员饶守坤亲自率领部队执行扫雷任务,经过20 多天的奋战,长江口航道宣告畅通。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表彰了扫雷舰大队。陈毅市长打电话给张爱萍风趣地说:“爱萍同志,我这个市长的椅子能坐得稳,你是立了大功呢!我必须很好地感谢你噢!”为防止敌特再次布雷,华东军区海军每天派出舰艇,在吴淞口、嵊泗列岛一线巡逻;每周派出扫雷舰,检扫长江口航道,以策安全。②参见黄彦平:《辉煌的启航》,第118、119 页。

长江口中部的佘山岛是出入上海港和长江的咽喉,海匪400 余人及帆船40 余艘以该岛为据点,抢掠我过往船只。1950年8月25日,陈毅命令华东军区海军负责组织力量,清剿长江口地区的海匪。9月10日,华东军区海军出动舰艇20 艘,封锁江面。海匪闻讯后,当夜逃遁。解放军缴获部分枪支弹药,并派部队驻守佘山岛,控制了长江口水域。1950年12月,为了更好地履行保卫上海的使命任务,华东军区海军与驻沪空军部队首次联合举行军事演习,提高了对海上和空中的防卫能力。

1951年2月,华东军区海军召开巡逻剿匪、护渔护航作战会议,下达了关于沿海剿匪的命令。全年华东军区海军单独或配合陆军部队进行剿匪战斗39 次,歼敌800 多人,击沉、击伤17 艘匪船,缴获35艘匪船、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同时,还捕获和驱除了侵入我国领海的外国船只,维护了国家主权,保障了航运和渔业生产的安全。

三、坚持广泛统一战线,齐心协力建设新上海

上海整个接管工作分为接收、管理、改造三大步骤,分政务、军事、财经、文教四个系统展开。根据1949年底统计,共接收旧政府人员职工45280 人,留用38331 人,占84.6%;市政府所属干部14492 人中,留用人员11426 人,占78.8%;科级以上干部中,留用旧人员约占63%。③参见上海解放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解放》(中),第447 页。以陈毅为首的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新上海做贡献。

1949年5月28日下午,陈毅偕同曾山、潘汉年、韦悫等领导来到市政大厅召开会议,庄严宣告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他指出,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是人民政权的根本宗旨。勉励旧政府人员各安职守,努力学习,改变世界观,为革命、为人民多做些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不会埋没人才的。要求大家服从命令,办理好移交,协助接管,听候人民政府量才录用。整个讲话有鼓励、有期望、有要求,体现了共产党对旧政府人员的政策精神,到会人员深受感动,消除了种种疑虑。

随后,陈毅又与原代理市长赵祖康谈话,鼓励他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人民服务,聘请其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工务局局长。赵祖康心有疑虑,一再推辞。陈毅诚恳而热情地说:“你留下来很好,国家需要人才,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上海市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很好合作的。”赵祖康深受感动,打消了思想顾虑,积极努力工作,后来还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①参见广州陈毅文化研究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毅颂》,第222、223 页。

83 万产业工人不仅在解放和接管上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建设新上海的主力军。上海解放后,陈毅参加的第一个大会,是上海各界职工代表纪念“五卅”运动大会。他走上台的第一句话便说:“上海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我们归队来了!首先让我代表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向保护大上海的人民群众致以热诚的感谢!”说完就向台下2000 多名工人代表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这句激动人心的话,鲜明地表现了陈毅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也是他执行中共中央指示,进城后主要依靠工人阶级的生动体现。他首先抓了总工会的筹建,深入到工厂调查研究,直接与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接触,抓紧组织恢复生产。5月27日上海解放当天,经铁道部门组织员工积极抢修,沪宁铁路全线通车。6月3日,长江申汉线率先复航。中纺公司所属30 多个工厂在上海解放后的3 天内全部复工,生产率达标准期的80%。②参见广州陈毅文化研究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毅颂》,第459、460 页。

上海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集中的地方,私营工商业的资本占全国的一半。1949年,上海20164 家民族工商资本的产值占全国的83%。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就向华东局和陈毅交代了接管方针:“集中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各党派,共同前进”。陈毅认为,民族工商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要重视它、爱护它、保护它、吸收它,这样可以利国利民。③参见广州陈毅文化研究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毅颂》,第461 页。

上海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团结和争取民族工商业者的代表人物。6月2日,陈毅在90 多位上海市著名产业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发表了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使民族工商业者消除了顾虑,吃了“定心丸”。会后,荣毅仁兴匆匆地回到公司,对正在迫切等待消息的几位纱厂厂长、经理说:“即日做好准备,迅速复工”。

上海的私营工商业者20 万人,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少数进步工商业者的带动下,多数人爱国守法,接受改造,在经济恢复和建设中发挥了作用。有的私营工商业者将抽调到境外的资金又调回大陆,发展生产。解放前夕跑到香港等地的“味精大王”吴蕴初、“火柴大王”刘鸿生等人先后回到上海,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委员。抗美援朝战争中,上海掀起捐款买飞机大炮运动。到1951年底,上海人民捐献飞机450 多架,刘鸿生一人就认捐了10 架。④参见《陈毅传》,第284 页。42年后,荣毅仁在回忆陈毅市长时评价说,他是一位“普通一兵式的司令员,一位深切了解群众的领导,一位有人情味的共产党员”⑤荣毅仁:《陈毅市长给我信心和希望》,《上海文史资料选集》第68 辑。。

陈毅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是全面的,既注重调动他们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积极性,又对他们唯利是图、损公肥私的消极方面开展批评和斗争,在斗争中掌握党的政策。在“五反”⑥“五反”指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中,他亲自掌握上海具有代表性的303 位资本家的情况,一方面启发和教育他们积极发展生产,遵循新上海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又帮助他们自觉参加“五反”运动,正确处理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使上海的“五反”运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①参见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四川省新四军史料征集研究会编:《陈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481、482 页。

上海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人才荟萃,情况复杂。中央特任命陈毅兼任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到达上海的当天晚上,他就召开政务、军事、财经、文教等接管单位的领导开会,明确指出,文教系统大都是知识分子,要“先接后管”,情况摸不清不要乱管,先让他们安心,然后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千万不可居高临下。

1949年6月5日,市政府召开了由科学、文化、教育、出版、文艺、戏曲、电影、美术、音乐等各界代表162 人参加的座谈会。陈毅与大家推心置腹,侃侃而谈,一口气讲了4 个小时。以自己从一个旧知识分子出身,走向革命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向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讲话既坦诚深刻,又风趣幽默,使与会人员大为感动。会议之后,上海文化界形成了“陈毅热”。

陈毅还多次登门拜访科学界、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张元济先生因病瘫痪,陈毅亲自登门探视。张老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在上海定居半个世纪之久,没有一位上海市长登门拜访,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就是陈毅市长。陈毅安慰张老先生说,现在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像张先生这样的人才,是国之瑰宝,一定要抢救治疗。在陈毅亲自关怀下,张元济先生的病情有了好转。②广州陈毅文化研究会、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毅颂》,第197 页。

上海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由于历史情况比较复杂,文化接管委员会的同志在工作中感到难以处理。陈毅听取了情况汇报后说:“这些人一不跟蒋介石到台湾,二不去香港,三不去美国,这就表明他们还是有爱国心的。有爱国心,只要没有具体反共行动,都应该用,学有专长的还可以重用。”③《陈毅传》,第273 页。根据陈毅的指示,文化接管委员会妥善地处理了这些问题,调动了这些知名人士的积极性。

四、坚决打击金融投机,稳定经济促发展

上海解放前夕,工业已陷入半解体状态,1.2 万个工厂中,只有30%维持开工,机器工业工厂停工80%以上,占上海工业产值74%的轻纺行业,陷于半瘫痪状态。人民生活必需的大米、面粉仅够全市吃半个月,煤炭仅够全市烧7 天。1949年7月24日,特大台风袭击上海,又造成了很大损失,几万难民涌入市区,形势非常严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曾预言,共产党在军事上能攻占上海,但没有能力管理好上海,特别是经济方面管不好上海。

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被我们打败,在政治上垮了台,仍不甘心失败,在经济上继续与我们较量。正如陈毅所指出的:“帝国主义与我们的斗争换了新的方式了!他们利用我们的经济困难搞我们。”④《陈毅年谱》上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72 页。上海解放后遇到的第一个严重经济问题就是物价波动问题,这是国民党反动政权长期搞通货膨胀的恶果,因此造成人们只相信硬币银元,而不相信纸币钞票。敌对势力和投机资本趁机大搞银元投机,不断兴风作浪。他们疯狂地叫嚣,解放军可以进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企图以金银币与人民币对抗。

上海解放一个星期,银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就由1︰100 上涨到1︰1400;6月8日,上升为1︰2000。银元价格猛涨带动了整个市场物价陡涨3 倍。不法分子的猖狂行为,严重危害了上海人民的正常生活,并引起了全国财经的波动。能否迅速遏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不仅关系到人民币能否“占领”上海,更关系到人心是否稳定、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巩固的重大问题。

上海市军管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依靠全国各地支援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发起声讨银元投机活动的舆论攻势,与不法分子展开坚决斗争。《解放日报》发表了《扰乱金融操纵银元的投机者赶快觉悟》的社论,陈毅在多种场合警告投机分子,赶快罢手、洗手,否则勿谓言之不预。华东局财委和上海市政府集中3500 万银元趁高价时抛出,以压低银元价格。政府还采取了“折实单位”发放工资,开办“折实储蓄”等方法,解决基本群众因货币波动引起的实际困难。但投机者凭借雄厚的资本对人民政府的警告置若罔闻,仍一意孤行。

上海市军管会决定封闭取缔主要投机者的营业场所,拘捕扰乱市场的大投机家。陈毅强调:“一定要把这次行动当作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来打,不打则已,打就要一网打尽。”6月10日上午10 时,公安部门和警备区部队对大投机商操纵银元市场的活动中心——证券交易所采取行动,扣押了250 多名主要的投机分子。同时,在全市取缔非法“银牛”活动,破获了许多地下钱庄。宣布禁止银元(包括黄金和外币)在市场流通,但允许按人民银行牌价兑换人民币,使人民币成为唯一的本位币。第二天,银元价格从2000 元跌至1200 元,两天后,米价下跌二成。6月22日,物价指数下降10%左右,并逐步趋于平稳。①参见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四川省新四军史料征集研究会编:《陈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485、487 页。

当时,江南地区刚解放,经济恢复刚起步,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而上海又处于全国金融和贸易斗争的中心,斗争尖锐复杂多变。敌对势力和投机商人又趁机把目标转向“两白一黑”,即米、棉花、煤炭。1949年七八月间,由于非法商人的投机,大米、棉纱、棉布、面粉等价格猛增2—3 倍,并带动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7月27日到8月15日,中央财委主任陈云在上海召开财经会议,研究解决上海和全国严峻经济形势的对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8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上海物价基本稳定。

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投机商人掀起更大的物价上涨风。米价上涨3 倍,纱布上涨3.8 倍,煤炭上涨2 倍多。一个多月时间物价指数上涨了4 倍,创上海解放后来势最猛、涨幅最大的记录。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财委联合华东财委和上海市政府才采取“一收”即收紧银根,“一抛’即从全国统一调配大量粮、棉、煤等重要物质到上海,抓住关键时期集中抛售,毁灭性地打击投机商人。国营商贸部门将2.8 万吨棉纱、100 多万匹布,以及大量的粮食和煤炭连续10 多天向市场低价抛售。投机商人措手不及,欲吞不能,唯有将手中的货物竞相压价卖出,损失惨重。“两白一黑”的狂涨风终于被平抑下去。一位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发自内心地感叹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未料到的。”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②参见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四川省新四军史料征集研究会编:《陈毅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494 ~496 页。

陈毅元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统揽全局、多谋善断、文武兼备、果敢灵活的领导风范,严于律己、勤政廉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猜你喜欢
陈毅研究会上海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波兰睡眠研究会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