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的回顾与反思

2021-11-27 01:11张鹤凡
军事历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民解放军苏军彭德怀

★ 颜 慧 张鹤凡

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严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确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为快速建设统一正规的现代化强大国防军,实现军队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根本转变,人民解放军确立了向苏军学习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苏军活动。但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不学”“怎样学”等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论,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梳理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新时代人民解放军如何更好地学习借鉴外军经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苏为师,“苏联军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就提出了“一边倒”战略和向苏联学习的问题。他指出,“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①《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1 页。新中国成立后仅两个多月,毛泽东便前往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并于1950年2月14日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结束访问的临别演说中,他讲到,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266 页。之后,毛泽东等军队领导对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作了一系列指示,推动了学习苏军活动的蓬勃开展。

1950年5月,朱德在全军参谋会议开幕式上指出,“我们的编制要向苏联学习”,“要与苏联的编制接近,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打仗的经验,学习他们军队建设的经验。③参见《朱德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731、732 页。会议决定:人民解放军编制的发展方向应以向苏军看齐为目标。

1951年1月,中央军委在给军事学院开学的祝词中指出:“望全体同志努力学习,总结我军作战经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掌握正规化的军事科学与指挥艺术,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军原则与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从我军现有基础上,为建设更强大的中国人民的国防军而奋斗!”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01 页。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德怀深刻认识到苏联武器装备的先进,也逐渐认识到志愿军战术理论的相对滞后。1951年8月,彭德怀指出:“我们要学习要研究苏联步兵战斗条令,野外勤务条令。各兵种操典兵器学,军事地形和筑城学,这些文献是苏军从战争中总结起来的重要经验(理论),应当学习。”①《彭德怀军事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429 页。1952年8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由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撰写的《向着现代化迈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中指出:“苏联军队的今天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明天……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条件,有步骤地向苏联军队看齐。”②萧华:《向着现代化迈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日报》1952年8月1日。

1952年,人民解放军参考苏军编制进行了精简整编,同时装备了大量苏式武器。苏联的军事科学,即苏军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理论等,成为人民解放军学习研究的必修课程。大量苏式武器装备部队后,官兵严格按照苏联的说明书、操作规章和有关条令操作使用。在军事技术上,以苏军的标准为标准。如:装甲兵的编配问题,苏军总结苏德战场经验,每2—3 辆坦克编配1 辆履带式自行火炮,参照此标准,人民解放军在改装师的坦克自行火炮团时则编制24 辆T34 型坦克和16 辆76 毫米自行火炮。

人民解放军还聘请了大量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至1950年8月,在中国服务的苏联军事顾问就有约1000 人。③齐德学:《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浅探》,《军事历史》2004年第4 期。1952年11月11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关于苏联顾问参加部队各级党委会议问题给杨成武并告各大军区等的电报稿中,特意加上了这样一段话:“凡有苏联顾问之单位,务必彻底解决干部中是否全心全意向苏联专家学习的问题,凡不虚心学习者应受到批评。”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 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607 ~608 页。

1952年12月召开的全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上,聂荣臻在报告中专门讲了“向苏联学习”的问题;彭德怀作了题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的总结讲话,阐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批判在学习苏军问题上存在的“我们自己经验已经够用了”,“苏联的军事科学不适合中国情况”等思想障碍。⑤王焰:《彭德怀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39 页。这次会议对学习苏军经验的必要性、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把向苏军学习作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1953年1月1日,毛泽东就如何处理好与苏联军事顾问的关系和学习苏军经验问题作出批示,指出:“继续团结所有顾问,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永远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以利于在将来有把握地战胜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⑥《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06 页。该指示进一步消除了官兵尤其是许多有作战经验的高级干部,对于学习苏军存在着的抵触情绪。随后,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先进经验的活动得到进一步展开。

在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指导思想是“以苏为师”,大力倡导向苏军学习,“向苏军看齐”。应该说,这对于刚刚从革命战争状态转入进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初期的人民解放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少走许多弯路。通过学习苏军,人民解放军统一了编制,迅速掌握了新的军事技术,提高了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较快地推动了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二、以苏为鉴,有分析有批判地学

随着学习苏军的深入开展,苏军的建军理念、管理体制、条令条例在中国表现出“水土不服”,各类矛盾逐步凸显,尤其是“五照”现象,即“照搬、照翻、照印、照发、照行”,给军队建设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是“照着样子学”还是“本土化”成为矛盾和争论的焦点。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正确乃至过激的做法,特别是中苏两军在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上的重大分歧,直接影响到战争准备和战略部署问题。例如,当时构筑的一批海岸炮阵地,被彭德怀批评是照搬苏军火炮阵地的设计,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的战术思想。这批海岸炮,是抗美援朝开始后,为加强沿海防务,我国从苏联进口的几十个连的火炮,并按苏军顾问设计构筑了阵地。但其中没有考虑到人民解放军没有制空权,也没有大、中型口径火炮的海岸防御火力配备的实际情况。彭德怀认为,到了战时,在敌人飞机轰炸和舰炮射击下,这“不待发挥作用就可能被敌火力摧毁”①《彭德怀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324 页。。此外,苏军的“一长制”也给官兵思想认识带来一定冲击,当时不少军队高级干部赞成“一长制”,甚至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在一次和苏军总顾问的谈话中说“准备十年之后实行‘一长制’”,在部队中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②《彭德怀传》,第325 页。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注和担忧。

毛泽东提出,学习苏军经验是必要的,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要发扬。为此,在1953年底1954年初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意彭德怀在总结发言中提出的学习苏军要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442 页。在会议闭幕前,毛泽东在给朱德的电报中提出:“在说党军关系及学习苏联的地方增加几句话”,即罗瑞卿建议的“拒绝学习苏联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加以反对。但脱离我军的实际去高谈学习苏联,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因而就一定会是学不好的”。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 册,第443 ~444 页。这表明,毛泽东不但要求人民解放军要向苏联军队学习,还强调要和中国国情、军情相结合。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彭德怀在这次高干会议上提出,要建设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就要向现代化的苏联军队学习,就要学习苏联先进的军事科学,这是一条捷径。同时,对于怎样学习苏联军队经验,彭德怀在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四条要求:一是要学,向苏联顾问学习;二是要亲自去摸,到实践中去下一番苦功夫;三是要发展,把苏联军事科学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使其条理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提高干部军事理论水平;四是要克服骄傲自满、墨守成规和防止机械搬运。⑤《彭德怀传》,第322 ~323 页。此外,他在会上还强调“我军必须采取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⑥王焰:《彭德怀年谱》,第564 页。,并对“一长制”进行了批判。这次会议明确了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的方式方法,规范了学习苏军的具体问题。此后,全军统一调整了学习苏军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以调整编制、改革军事制度、改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训练为基本内容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苏共二十大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开始反思苏共的消极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号召在学习苏联经验上采取分析、鉴别、批判的态度。1956年2月,在听取重工业口各部门汇报时,毛泽东指出:学习苏联不要迷信。对的就学,不对的就不学。苏联内务部不受党的领导,军队和企业实行一长制,我们就不学。⑦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84 页。这是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的问题。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强调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经验,“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⑧《毛泽东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 ~42 页。1956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全党要克服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克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倾向。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开始在高层领导机关、军事院校等逐步检查和纠正学习苏军中的某些偏差。1956年3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首次明确了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和平时期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和国防与军队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依据,统一了全军官兵思想,并对消除学习苏军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彭德怀在报告中指出:“确定军事上的战略方针,必须根据军事服从政治的原则,从政治方面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人民解放军必须进行持久作战的准备,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会议还提出“必须积极地有计划地逐步开展人民解放军自己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着重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史和军事技术”。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5 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06 ~112 页。在会议的闭幕式上,彭德怀在总结发言中特别强调了军队领导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二是军队中的民主问题,这是解放军的基本特点和优良传统,不能因为现代化、正规化而削弱;三是表扬与批评的问题;四是我军实施新的制度和规定中,个别地方表现有形式主义,应注意防止。基本精神是抵制苏军模式对解放军的消极影响。②王焰:《彭德怀年谱》,第618 页。9月彭德怀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军事工作的发言中也强调,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和首长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是我军长期行之有效的领导制度”;学习苏军经验要“纠正机械搬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缺点”,“并把这些经验与我军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军事科学”。③《彭德怀军事文选》,第560、569 页。

1956年6月,中央军委取消了军校中实行的“六小时一贯制”④“六小时一贯制”,是指军事院校的学员每天上午上课六小时,下午自习三小时。这是苏军顾问介绍的所谓苏军的“先进”经验。,执行新的学习日制度。7月24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认为“不管我们部队当前的具体情况如何,机械地搬用外国的经验,不能把学习外国经验与我军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学习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态度,对我军现代化建设是非常不利的”。鉴于当时军队受到苏联专家的干扰较多,总干部部副部长宋任穷向罗荣桓建议,总干部部苏军顾问到期后不再续聘。罗荣桓采纳了这个意见,并表示既要向苏联学习,又要保持我们自己的优良作风。⑤《宋任穷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第282 页。5月31日,彭德怀与苏联军事总顾问商定了军队系统的苏联顾问和专家的编制,即从当时的592 名减至422 人。⑥王焰:《彭德怀年谱》,第623 页。根据萧向荣工作笔记的记录,其中军委各总部的苏联顾问由54 人减为15 人,海军由145 人减为93 人,空军由120 人减为78 人,各军区由53 人减为19 人。⑦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217 页。

中央军委还对军队总员额、领导指挥体制以及军兵种编制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改革。1957年,鉴于“八总部”领导体制暴露出的机构庞大、部门重叠、分工过细、政出多门,导致部队工作忙乱等问题,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原先的三总部领导体制。将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五个军种调整为陆、海、空三个军种,防空军和空军合并,撤销公安军军种番号及其领导机构。经过精简整编,1958年年底全军总员额减至240 万,海军、空军以及陆军技术兵种比重增加,在编制体制上初步达到战略合成要求,各军兵种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另外,1958年成立了军事科学院,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出适合我军在未来战争中所需要的战术、战役的指导思想及作战方法”,“编写出我军的作战条令和我军战史”。⑧《叶剑英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356 页。

这一阶段,学习苏军活动逐步从“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强调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军情,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和合理做法,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三、“以我为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全国开展反右派斗争后,中共中央认为,经济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建设,力图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局面。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上讲到:“1950年至1957年……军事工作中搬了一部分教条,但基本原则坚持了,还不能说是教条主义。”①《毛泽东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8 页。毛泽东认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建议军委召开一次整风会。但随之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却错误地开展了反“教条主义”斗争,并把学习苏军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并已基本纠正的一些偏差和军队管理、军事训练、院校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缺点,夸大为严重的“教条主义”;把本属于工作上、思想认识上的分歧,夸大为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

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学习苏联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因为它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一定要有选择地学”。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5 卷,第171 页。他强调:“我们打败过蒋介石、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有丰富的经验,把自己的经验看得那么不值钱,是不对的。要以我为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最重要的是学习苏联经验一定要和自己的独创相结合,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第392 ~393 页。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这次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的军队建设方针。彭德怀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为什么要强调以我军经验为主呢?这是因为我军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当然,“对于我军自己的经验,也必须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进行学习”。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5 卷,第174 页。

在“以我为主”方针指导下,1959年全军开展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活动,初步总结了人民解放军在几十年中形成的一系列建军、作战原则。1961年,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颁发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战斗条令。随后,各种条令、条例、教范、教程陆续颁发执行,结束了人民解放军搬用苏军条令条例的历史。但由于受当时党内“左”的错误和全军错误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影响,人民解放军在贯彻执行“以我为主”方针过程中难免矫枉过正,产生过分强调自己经验而忽视学习外军经验的偏差。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回全部苏联专家,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活动也趋于停止。

结语

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大规模学习苏军活动,从以苏为师,“苏联军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到以苏为鉴,“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再到“以我为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本质上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对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实践探索过程,实现了对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发展规律与学习借鉴别国经验的认识升华。经历这一过程,最终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路子,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对于如何学习苏联经验,黄克诚在晚年的自述中反思道:“我们还是有自己的考虑,并不一律照搬。我们不会不考虑自己的国情和历史,决不轻易丢掉自己的好经验、好传统。对苏联的经验我们从实际出发,或采用、或不用、或修改后再采用。我们的方针是:以我为主、学习先进。”⑤《黄克诚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1 ~292 页。对于新时代加强军队建设发展,首要的是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以我为主,善于总结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建军治军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焕发新的时代之光。同时又要放眼世界,兼收并蓄,善于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对于别国经验要合理地加以鉴别而不是照搬照抄。

猜你喜欢
人民解放军苏军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胜利日阅兵(历史老照片)
漫画轻兵器之十三
乌兹别克拆苏军纪念碑引俄不满
坦克挂拖斗的秘密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