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

2021-11-27 07:16邢虹娟薛燕琴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土地农业

邢虹娟,薛燕琴,范 颖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山西,晋中 0306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农村面貌焕然一些。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应当继续加大三农投资,持续推动惠农政策落地,以加速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1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缓慢

尽管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方面,依然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滞后性。

一方面,我国当前很多农村在土地利用方面依然以小农经营模式为主,这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是不符的。同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留守的大多为老人和妇女,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对现代农业技术缺乏掌握。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之间的不适应。正是因为农村持续保持小农经营,同时农村城镇化的持续进行,使得农民中的骨干分子更多的选择向市民发展,而不是向新型农民转型;这同时也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限制,对农业发展造成进一步的限制。而手指与当前的土地承包制度,一些愿意采用集约化农业模式,希望向专业化农民方向发展的农民却无法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2]。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还缺乏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就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村农业依然不高,农业企业大多规模相对较小,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不具备持续扩大规模的潜力,缺乏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很多龙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与当地的农户,建立风险共担的机制,尤其是农户没有从中享受到足够的利益,所以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合作基础非常薄弱,这也是使得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3]。

1.2 农业金融体系与产销联结机制效能不足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面临着金融体系支持力度不够以及产销机制不健全的严重影响,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其影响尤其关键。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经营者,对于农业金融的了解并不充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业产业经济优化程度不高。当前农业经济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大,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型继续资金支持、但受制于农业金融体系的效能不足,农业产业难以获胜所需的金融支持。甚至还会出现农业金融机构,从农村吸储向发达地区转移资金的状况。所以健全和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强化农业发展金融资源意义非常重大。

同时我国传统的农业观念是自给自足型,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销联结机制的建立,这对于农业结构升级优化同样是很大的阻碍。缺乏有效的产销联结机制,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机构与农产品流通机构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各自均以条块化分割模式发展,无法实现上下游一体化运营,将极大的影响农业产业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农业销售环节的需求信息,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传递给生产者,无法实现产销同步,也无法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这既不利于农民收益的增加,也不利于农业产业机构的优化。

1.3 农业基础社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不足

尽管纵向对比来看,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距离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也被认为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支农资金总额较少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相对于农村众多需要完善建设额基础设施项目,有限的资金在各个项目上蜻蜓点水,难以发挥明显的效果。

此外我国农业产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很大原因还是在于资金。我国虽然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业科技队伍,在农业教育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受制于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农业科技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产业效益。尤其是农业科技相对于其他领域科技不同的是,农业科技本身在具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有社会公益效益,所以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仅靠社会资本是不足以推动农业科技化的。同时高层次农业人才,往往难以在农业实践领域扎根,这也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 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纪念馆及管理优化对策

2.1 健全适合新农村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推动土地流转的有效开展。只有只能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合理创新,解决广大农村的土地问题,做好土地经营权确权与登记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新土地流转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农村的土地得到集中使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同时这也是面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有效措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流转能够为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必备的土地基础,这也是符合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另外,各级政府还要陆续健全和完善包括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土地承包网络化管理模式,从而更有效的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是农业资源集约化经营的必要基础,同时这也为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前提。基于自愿和依法的基础上,农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与农业企业合作,效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引领,广大农户推动,农业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不仅能够大量集中农村资源和闲置资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也将大大提升。

2.2 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结构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建立更科学的产业结构。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者,往往只关注粮食作物,这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代是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但是在今天依然如此必然会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农村经济管理者务必要结合地方条件,找出优势和劣势,逐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比如各级政府在发展农业规模化的过程中,可重点针对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等给与引导和支持,从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2.3 完善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装备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硬件设施,具体来说,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二是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所以农业经济管理者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进一步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农机道路网、防护林网、交通道路网、农村电网、输配电设施等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能够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的重要条件。此外,强化农业机械化水平则是提高农业产业效率的重要措施。要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包括提高机械化质量和增加机械化的数量。另外这对部分农业机械作业难度高,不利于推广的问题,要加大科技支持,从而研发出更符合农业实践的新型设备,从而更好的保障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和安全。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农业机械市场的管控和监督,保证各种设备的规范化,逐步形成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供给体系。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但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必然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和总结了现有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土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