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分析

2021-11-27 07:16王革平邢亚坤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场牧民

王革平,邢亚坤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 内蒙古,集宁 012000)

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草原起到了重要的功能作用,同时也是以上两类发展的物质基础。草原还能够有效地阻挡沙尘对城市的侵袭破坏,因此对草原的生态环境应当重点加以保护。但在实际保护过程中,草原的建设与保护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草原沙化的情况发生。

1 草原现状分析

1.1 退化以及沙化

草原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的覆盖情况下降以及牧草质量逐渐下降。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我国大部分的牧草都具有较高的营养,可以提供大量的牲畜繁殖和放牧,畜牧业得以发展。但近几年,尤其近三年,我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产草量正在大幅的下降,畜牧业也因此而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另外,草场上还存在着有害有毒的植物生长,虫害与鼠害也对草原产生了威胁。以上情况导致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逐渐沙化,个别草原甚至出现了沙丘以及带状沙群的情况[1]。

1.2 自然与人为的影响

近十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对草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无节制无计划的乱垦乱挖行为造成了草原的面积不断缩减,现存的草原也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破坏。我国现阶段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如果不保护和再次建设,长久之后草原就会逐渐沙化或者成为黑土地,这样就会过度吸收阳光造成地表温度升高,导致降雨量降低甚至是干旱的情况出现。春秋风期时地表的掩盖缺少逐渐失去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尘土飞扬的情况也会造成沙尘暴灾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2 草原生态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方面

因工业经济发展需求,大片的牧区耕地面积缩减而造成土地资源的分布存在问题,人地矛盾逐渐增强,一些地区为了填补资源不均的问题将草地作为耕地来进行开垦,但土壤环境也存在着水土不服的情况,让草地原本的生长能力逐渐降低,这样就导致了草地资源的生态紊乱,加剧了资源分配的矛盾。牧民为保障生活和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开垦草地变农田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一些草原蕴含着丰富的矿藏、石油、焦煤、天然气等。当地人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人已开采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造成草场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2 环境污染方面

因一些草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当地外来企业接着发展牧区经济的旗号租赁或者抢收牧民的草场开矿建厂。在开采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开采标准来进行,造成了土壤环境被污染,草地被毒化,甚至有些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放牧过程中有牲畜繁殖性减退甚至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一些草场地区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因价格偏低而吸引了大批量的游客。但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游客甚至在草原上任意行驶交工工具,对牧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另外也有一些游客随意踩踏和采摘,造成了植物品种被大幅度破坏,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有植物也有动物,一些小家鼠和鼠兔也会造成草原的生产力下降,鼠洞和土丘会造成草原牧草覆盖率不均衡,严重的身子可能会导致草原被破坏以及土地沙漠化。另外,有草的地方必然有虫子,蝗虫和草地螟的存在也会造成草原的生态环境损坏。蝗虫的孵化器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提前,无法准确预测虫灾爆发期,对防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难题。

3 草原生态建设保护的应对措施

3.1 加深草原建设保护内容的层次

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推动草原承包经营的私有化,这样能够充分地保护草原私有承包经营权,提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承包者也能够对自己的草原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提升草原的利用率,降低草原荒废或者违法放牧的情况发生,这样能够在保护生态的情况下提升经济效益。

3.2 完善牧区福利政策

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建设以及保护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因限制放牧而影响到牧民经济收入的问题。牧民作为与草原有最直接关系的人群,呼伦贝尔大草原资源作为其生活的物质基础需要时刻保持经济与保护的平衡发展。这样就需要从牧民的角度来深刻考虑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保护呼伦贝尔大草原资源的同时确保牧民的基础生活利益。相关部门应当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牧区福利政策进行相关的完善,制定完整的建设保护制度,对草场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明确规定出草场的休牧标准、生态恢复标准,并且提出具体的草原生态治理措施和方案。

3.3 加强落实执法力度

为确保国家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需要加大对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及管制。在治理和保护草原的过程当中应当贯彻落实草原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善和建设草原的生态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草原的建设和监管,监督执法部门落实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草原监理人员进行专业统一的培训,一旦发现不达标的工作人员就要尽快更换和开除,这样能够确保草原监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质,极大程度能够提升监管队伍的办事力度,同时也要配合草原的实际情况来提升执法力度,严惩破坏草原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提升群众在建设草原方面的主动积极性,主动维护农牧民的个人权益以及合法利益。

3.4 严格控制牲畜数量

许多牧民因秉持着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增加牲畜的数量就能够提高经济利益,不断地扩充饲养的规模造成了草原的承载力下降,这样也会造成草地资源被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沙化的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对不同区域的放牧数量进行规范和严格管制,协助牧民来明确和调整区域草原的承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合理科学的放牧。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往往会出现随意搭建围栏的情况,这样也会影响到牧民的正常经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通过自然修复草原以及人工修复草原的形式让牧民明白不能够随意搭建围栏,需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放牧,这样才能够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确保自身利益。

3.5 积极推动退耕还草

在进行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退耕还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要具体落实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展开相应的措施,不断地强化领导班子对当地牧民的推行工作,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由技术部门提供最新的技术为退耕还草工作进行支持,为落实退耕还草的农牧民进行相对应的不足,这样能够积极鼓励农牧民投入到退耕还草的工作当中来,确保这项工作的稳定进行。

3.6 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在建设和保护草原的同时也需要考察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草原保护政策较为落后,牧区面积较大的牲畜分散地区,草原已经处于退化的状态,这样的情况需要设置围栏来采取轮牧制,建立配套的人工打草场。如果草场面积有限,牲畜较多,但拥有较为丰富的秸秆草原,可以扩大农副秸秆的加工发展,加大人工种草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实施适应当地情况和条件的饲养工作,退回原本就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落实退耕还草工作的制度,定期对农牧民进行专业的培训,普及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推行精耕细作,有效地促进农牧业的协调发展,采用有机结合的形式来最大程度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要改善牧草的品质,在进行种子生产的过程当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资金,通过建设种子繁育基地来培养出不同的优良牧草品种,引进其他优良的品种,采用更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来经营完善牧草种子的繁育基地,这样才能够做到完善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保护以及建设是一项长久而且系统的工程。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经验的累计和总结,这样才能够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确保草原生态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草场牧民
祁连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牧民歌唱冬奥会
新草场有多远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雪峰下的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