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提升方式探析

2021-11-27 07:16李小林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童心理

李小林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导致滞后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很多是单亲家庭或者生活中只有隔辈的老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会极大的缺失,甚至有很多儿童发展成心理问题,最后成为问题少年。

1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虽然留守儿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后不断减少,2013 年是 6102.55 万,2016 年减少为902 万,2018 年减少为697 万。但是,留守儿童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经济的窘况,亲人的疏离,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农村学校的合并又给他们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导致了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村留守儿童事件,在2010年,陕西杏林镇5留守儿童喝农药集体自杀事件;2012 年江西省3 名留守儿童跳楼自杀事件;2015 贵州毕节4 名留守儿童在家自杀事件。此外,还有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留守儿童非正常伤害事件等等,触目惊心让人扼腕叹息。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的特征--“留守儿童综合征”,他们往往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性格孤僻、脆弱、道德真空等等。这些现状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依然不容乐观,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

2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父母远离,缺乏关爱。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没有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感会不断增强,安全感不断流失;第二,经济的窘迫,长期的贫困自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经济上的困境,导致心理的自卑,安全感越来越少,自卑感越来越深;第三,学习上的压力,农村留守儿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成绩的不好,很难有安全感,加之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安全感不断下跌;第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受到非正常伤害时很无助,安全感逐渐丧失;第五,繁重的劳动,增加了心理压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或者单亲或者其他亲属监管,都会因为缺少家长而陷入了承担家庭劳动的责任,有的甚至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繁重的劳动导致他们没有安全感,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3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提升方式建议

3.1 提升思想教育课堂的有效性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不仅仅是直接通过心理疏导进行提升,思想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提升思想教育课堂的有效性,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三观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留守儿童的安全感,通过思想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引导留守儿童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自身战胜自卑心理,自我提升安全感。笔者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课堂的设置上,通过情景教学,把留守儿童引入一个充满阳光的情景,在全社会的关爱下生活与学习,留守儿童对这样的课堂情景十分感兴趣,在兴趣盎然的课堂环境中,对留守儿童进行自信心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效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事后,还有的留守儿童通过微信与远方的父母交流了课堂教学的情景,自我安全感有很大的提升。

3.2 增加思想教育课程的安全教育内容

在思想教育课程中,增加安全教育的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感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推动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的提升。笔者在思想教育课程的安排上,注重安全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进行防火安全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感提升教育,提问学生在家里最害怕的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回答的五花八门,主要有五个类型:自然安全类、鬼神类、陌生人类、监护者打骂类、父母抛弃类。这五大类的安全危机,威胁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笔者对这五大类进行一一剖析,让学生逐一认识到自己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分多节课程讲解自然安全类的预防与逃生知识;针对鬼神类安全危机,充分运用自然科学,解除学生对鬼神类的迷信,从而提升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解除对鬼神的恐惧感;对陌生人类的安全危机,尽可能地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防护知识,学会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学会多种自救方法;针对监护者的打骂笔者通过与监护人沟通,解除留守儿童的恐惧感;针对父母抛弃类笔者通过与其父母沟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来减轻他们对抛弃的恐惧感。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改变留守儿童安全感问题还是很有效的。

3.3 以爱的力量促进留守儿童安全感的提升

爱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爱能够化解世界上所有的冰川。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爱同样是最好的良药,那个以春风化雨的暖意改善他们的心理,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和希望。与此同时还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给予他们照顾与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世界不同角度的温暖,提升他们对他人的信任感,从而减少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用爱的阳光照亮他们暗淡的心灵,提升他们的安全感,树立起自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3.4 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儿童安全感网络系统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根本上改变留守儿童的安全感问题,还要有家长的配合,毕竟留守儿童最大的安全障碍来自父母的离开。教师在进行学生安全感教育时,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心理状况,建立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网络系统,推动儿童心理安全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形成社会、政府、家庭、学校的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安全问题的合力,推动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稳定提升。

3.5 加强心理疏导,改善儿童心理,重建安全感

在进行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心理疏导的力量,加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改善留守儿童心理,使留守儿童重建安全感。学校的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心理疏导,针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找到留守儿童的创伤点,并给予及时的疏导,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面对未来的人生。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还能够是留守儿童改善、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改善其性格孤僻、脆弱等问题,树立道德观念,改善道德真空现象,并且逐步树立理想,重新树立自信心,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

3.6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提升的其它途径

提升留守儿童安全感的途径还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首先,在经济上给予援助,使留守儿童能够衣食无忧地生活,这是提升留守儿童安全感的最重要一点,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树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第二,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通过志愿者和社会爱心团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在节假日给予他们陪伴与爱心,逐渐改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减少自卑;第三,心理疏导机构的心理援助,通过心理援助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走出心理困境,以健康的心理面对未来的人生;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希望,那就是在留守儿童达到工作年龄,给与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依然留守的儿童以希望,使留守儿童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环境下生活,自我建立安全感系统。

4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安全感的缺失,不仅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不和谐因素,其家长在城市打拼也会因为留守儿童的问题而无法安心工作,会造成其心理的不安全感降低,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感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一起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援助和心理援助,使留守儿童早日走出心理困惑,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未来。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