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性河流滨水景观的设计

2021-11-27 07:16夏德成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河流

夏德成

(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800)

1 山溪性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1.1 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区域紧邻河流,存在因季节变换被洪水掩盖的风险,影响滨水区域原有景观设计风貌。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可以根据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理念,对山溪性河流的水文及防洪问题进行深入考虑。科学设计排水体系,提高效率,增强滨水区域防洪性能。因地制宜理念还包括对山溪性河流水质的改善,滨水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实现周边区域形象等全面提升。例如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改造,设计团队提出“绿色拉链”(Green Zipper)概念,基于河漫滩的概念,枯水期时宽广的河岸可供人们休闲亲水,丰水期时两侧公园可通洪行洪,拆除混凝土沟渠的加冷河变身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

1.2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景观设计理念

景观设计主要目标在于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观景、娱乐、休闲等场所,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满足人们生活娱乐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扰乱,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例如,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通过改造水体排放功能,将水供应到溪流、河流之中,同时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依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把对山溪性河流的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使得山溪性河流的滨水区域成为了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功能场所。

1.3 多功能的景观设计理念

山溪性河道行洪的自身特点要求景观设计必须满足水利设计的基本要求。因此,滨水区域的性能除了娱乐性能、休憩性能,还需要满足生态性能、防洪性能。在满足行洪要求的情况下,护岸可以采用自然绿化放坡与硬质挡墙护坡结合的方式,提高生态价值。例如韩国清溪川改造项目。丰富的亲水活动空间加强了市民的参与性,同时为游客活动提供了参与的空间;尊重河道两侧的生态自然景观,保留原有地被,为野生动物活动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利用现状高差设计台阶丰富空间形式。

经过两年左右的修建,清溪川幅面不宽的水道两旁植满各式路树,同时其滨水区域还重现了古早居民的洗衣石与各式石桥,整条溪段在夜间更点缀了色彩华丽的灯光设计,让开发已久的江北地区灰色丛林多了一股浪漫气息与市民休憩的空间。

2 山溪性河流城市滨水区域的场地分析

在建设山溪性滨水区域前,景观设计师应当首先确定设计对象的具体类型,对滨水区域的场地进行生态特征分析,充分掌握原有的景观地貌,再进行景观的规划设计。

2.1 分析滨水区域河流特点

山溪性河流、溪流所在地通常坡降较大,断面较为狭窄,河道受季节性降雨影响较大,当溪流生态系统出现阻塞时,会影响城市景观环境,降低滨水区域景观品位,阻碍人居环境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针对山溪性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当首先对场地的河流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构筑物的耐受情况决定所使用的景观材料[5]。例如,对于水量较为丰沛的河流,应当设计以河流自然景色为主的景观,选择抗水性较好且环保的景观材料。

2.2 分析滨水区域水体与水质

滨水景观设计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山溪性河流呈现出不同的水质、水量特点,设计师应当对种植的景观植物种类进行选择,在容易出现洪水灾害的区域种植能够防治水灾的植物,减少水土流失。除此之外,在施工前,还应当做好滨水区域水体水质改善工作,根据山溪性河流的水体的污染情况判断是否进行水体治理工作。对于水体、水质不佳且难以治理的流域,应当首先进行水环境治理,改善水质,在设计中注重陆地景象的与滨水景观的协调性;对于水体、水质条件较好的流域,可以重点突出滨水景观,展现大面积的水环境景观。

2.3 分析滨水区域的土地使用方法

在场地规划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确定滨水区域土地使用等级,寻找在水环境中利用土地而不破坏山溪水流和整体环境的最佳方式。全面了解滨水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山溪性河流和土地的规划方法进行充分考量,选择适宜当地土地的施工材料,加强山溪性河流的取水排洪设计。对于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区域,应当采取种植滨水植物结合土工格式固定等方式,保证滨水区域周边的土地不受景观改造影响。设计师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充分了解、分析设计目的及所要获得的成果,正确估计对土地的影响和发展效益。

3 山溪性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3.1 滨水景观的生态景观设计

山溪性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更应凸显生态美。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注重补充自然成分的物种多样性,避免出现物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状况。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环境,重视山溪原生态的平衡。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尽可能以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巧妙利用原生态景观,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景观。山溪性城市的滨水区域通常水量较多、水域较广、气候湿度较大。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景观建设所使用的材料应当是水密性较好的施工材料。对于亲水平台表面所使用的材料,不可选择过于光滑或容易积水的材料,如地板砖或大理石等,避免出现摔跤、跌落等危险情况。

3.2 分区域进行设计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根据山溪性河流上中下游周边用地特点分区域设计:对于河流上游两侧的单一居住用地,可以保留生态基地为引线,打造流动水体和多样的生态景观节点;对于河流中游段两侧的多元应用土地,可以打造为满足多种活动人群的多功能活动空间,聚焦人气的活动场所;对于河流下游段居住人口最核心的地段,应当以居民活动便利性、安全性为出发点,全面分析来访居民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设计适宜居民欣赏、娱乐的景观。

3.3 种植适合滨水景观的植物

在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上,设计师应当重点考虑滨水景观的美观性,注重景观的协调和季节性特点,保证滨水区域四季有景。在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山溪性河流的糙率,进行流量分析。判断和选择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植物品种,比如有一定耐水湿能力的连翘、紫薇、北海道黄杨、腊梅、红王子锦带、紫叶李、紫叶矮樱、矮生紫薇、沙棘等。合理选择植物不仅能保证植物在滨水景观中能够起到衬托和修饰水面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山溪水土流失。

3.4 科学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

山溪性河流的景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上游山体汇水情况,并结合山溪性河流的河道相对狭窄、水流速度快、容易受到水流冲刷的影响等特征,做好生态规划工作,从防洪安全与河道水利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规划[4]。同时,山溪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性明显,汛期易洪、非汛期易枯。所以,在山溪性河流的景观规划中,也要适当考虑水系运作措施,保证汛期洪峰顺利下泄,非汛期可维持景观水位,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5]。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当规划修建景观拦水堰、种植生态植被、土工格式固土等措施,有效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也可在非汛期维持景观水位,提升景观效果。

4 结论

在山溪性河流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首先对河流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河流的季节性特点,加强对滨水区域防洪功能的设计。结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设计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手法,注重滨水区域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提高滨水区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进而发挥滨水区域的实际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设计河流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流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