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探析

2021-11-27 07:16温进利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华北地区洪涝霜冻

温进利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1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述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东西、南北跨度较大,在不同地区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有着许多的类型,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产量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我国多个地区所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1 农业干旱气象灾害

农业干旱气象灾害与一般意义上的气候干旱有着很大的差别,一般意义上的气候干旱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湿度较低,是因当地的降雨量较少或蒸发量较大而导致人体产生不适的感觉。而农业干旱气象灾害是相对于农作物来讲的,导致出现农业气候干旱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气候条件、降雨量、土壤性质、人为活动等,当以上几个条件中任意一个发生改变时,都可能会导致出现农业干旱气象灾害,使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颗粒无收。农业干旱气象灾害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危害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在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容易出现农业干旱气候灾害,且一旦出现农业干旱气象灾害,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解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南水北调、挖沟建渠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部分地区的发生农业干旱气象灾害的频率在不断降低,旱灾的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依然不足,干旱气象灾害依然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1]。

1.2 农业洪涝气象灾害

农业洪涝气象灾害与农业干旱气象灾害是相对的,是因为降水量过大或空气湿度过高等原因导致的。农业洪涝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我国季风气候的农业种植区,季风季候种植区的降雨集中在雨季,而一旦降雨量过大,出现暴雨天气,就会导致河流排水不畅,从而淹没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出现减产或死亡。农业洪涝气象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的死亡,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应对农业洪涝气象灾害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气象预报工作,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要加强对河流、水库、灌溉水渠的管理,提前做好排水工作,才能够有效降低农业洪涝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农业霜冻气象灾害

在我国发生的农业霜冻气象灾害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低温冷害和低温冻害,其中低温冻害还可以分为霜冻灾害和寒潮灾害。农业霜冻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我国北方的种植区,例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等,南方地区发生概率较低。农业霜冻气象灾害一般发生的季节为秋季、冬季和春季。我国不同地区因为气候条件不同,所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农作物抵御霜冻灾害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且在不同地区发生的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也有明显的不同。农业霜冻气象灾害是威胁我国农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灾害因素,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掌控,甚至有时会出现夏季低温的情况,导致农作物受到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的影响[2]。

2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分析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举例来说,农业霜冻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冬季,对寒带和温带地区的农业危害影响较小,但是对于亚热带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在华南北部地区极端最低气温降到0℃左右,喜温的农作物产量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农业气象灾害在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来讲对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较大,因为这个时期农作物的生长还不够成熟,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低,如果在农作物生长初期发生了农业气象灾害,即使在后期气候条件有所好转,农作物的长势也难以恢复,从而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是在农作物的成熟期发生了农业气象灾害,如果后期气候条件有所好转,那么农作物长势会得到较好的弥补,对最终的产量影响较小。以我国的华北地区为例,华北地区受到农业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华北地区历史上遭受过多次的农业干旱气象灾害,导致华北地区的种植区产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近些年来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经过灌溉条件的提高,华北地区的农业干旱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也在不断降低,华北地区的冬小麦灌溉面积能够达到90%以上,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但是玉米和棉花主要的生长期处于华北地区的雨季,所以灌溉面积相对较少,农业干旱气象灾害对于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大。华北地区的农业洪涝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每年的七月和八月份,这两个月是华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农业洪涝气象灾害对华北地区的棉花种植影响较大,影响高于玉米作物;农业霜冻气象灾害在华北地区发生的频率较低,但是偶尔也有发生,主要对冬小麦的产量造成影响,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的破坏力较大,结合华北地区发生农业霜冻气象灾害的历史数据来看,每次发生农业霜冻气象灾害,都会导致冬小麦大面积死亡,冬小麦的出苗和生长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种植户必须要重新进行种植,否则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就无法正常落实。

3 农业气象灾害有效应对措施分析

农业气象灾害属于自然灾害,无法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避免,自然灾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方式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例如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和检测,以便于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对农作物采取保护措施,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1 提高种植户的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气象监测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气象监测及预报服务发展不断完善,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准确预测,农作物种植户可以提前获取气象变化信息。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户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在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概率较高的时间段开展密切的气象变化监测工作,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2 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结合我国的气象观测技术,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专业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和预警平台,在预警平台上实现对我国多个地区的气象实施监控,如果气象数据出现异常,某个地区存在发生农业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就可以做到提前且准确的预警,从而对农业气象灾害做好提前的预防和准备工作,为农作物的生长创立有利的条件。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国家联合不同地区的农业技术部门联合建立,才能够发挥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实际作用。

3.3 针对不同农业气象灾害做出不同的防护措施

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都有不同的发生特点和破坏特点,所以要针对不同农业气象灾害做出不同的防护措施。以山西的农业种植为例,山西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容易发生干旱气象灾害,会对当季的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干旱气象灾害容易发生的时间段,要做好灌溉工作,提前为农作物准备充足的灌溉水源,优化水资源的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从而提高应对干旱气象灾害的能力;山西地区的农业种植在冬季容易发生霜冻灾害,所以要做好冬季农作物的防寒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结合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能力,保证农作物可以正常生长,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华北地区洪涝霜冻
近50年海原县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华北地区SY1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基于FloodArea 模型的龙须河流域暴雨洪涝淹没模拟研究
农作物的杀手——霜冻
2014年度华北地区经营工作交流会在河北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