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传染病(二)

2021-11-29 05:11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传染病体温温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4.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如何预防流感呢:(1)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2)小心封闭的空间。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3)大量喝水。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5)别老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6)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8)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9)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流感卫生常识宣传资料

专家解析:人们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的目的,这样的人工免疫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预防接种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四种:(1)皮上划痕;(2)注射,包括皮下、皮内、肌肉注射;(3)口服;(4)喷雾吸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针”就是注射用疫苗。打预防针是一种预防由某些病原微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人类利用各种疫苗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如牛痘疫苗出现后,天花病毒便基本被消灭了。

不可不知:不同的预防针,打的地方也就不同,常见的多数打在胳膊上,也有例外打在屁股上和头上的。

不可不会:2007年12月29日,卫生部印发了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自2008年开始施行。

你会量体温吗?

专家解析:一般成年人的正常体温,平均为37℃,因测量的部位、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0.4℃,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0.5℃。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或低于25℃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对病人检查体温及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不可不知: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不可不会:测量体温常用特制的汞温度计,也可用热电偶、热敏电阻温度计和温度图仪等。体温计也叫体温表,是测量人体温用的温度计,通常是在很细的玻璃管里装上水银制成,人用的体温计有口表和肛表两种,口表放在舌下或腋下测量,肛表插进肛门内测量。

1.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一样。

深部温度人体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又均匀的。但是,由于代谢水平不同,各个内脏器官的温度也略有差异。肝脏温度最高可达38℃。脑产热量较多,温度也接近38℃。肾脏、胰腺及十二指肠等处的温度略低些。由于血液不断循环,会使深部各器官的温度趋于一致。因此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血液温度,它可代表身体内部器官温度的平均值。体表温度要低于深部温度,而且由里及表存在着明显的温度梯度。体表具有一定的厚度,在体温调节中可起隔热层作用,通过它维持着深部体温的相对稳定。皮肤表面机体各部位的皮肤温相差很大。在环境温度为23℃时测定,额部的皮肤温为33~34℃,躯干为32℃,手为30℃,足为27℃。

2.体温的生理变异

昼夜节律人类体温具有昼夜周期性。一天当中的体温,清晨2~6时最低,黎明后开始上升,整个白天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下午6时达一日的高峰。这种节律的产生是内源性的,受昼夜节律起搏点(也称生物钟)的控制。性别差异女子的平均体温高于男子约0.3℃。除性别差异外,女子体温还有月经律的特性。成年女子体温水平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波动。测定基础体温(早晨醒来,未起床测口腔温)发现,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来潮的同时,体温约下降0.2~0.3℃,到排卵时体温又降低0.2℃,此后突然升高。临床上,可通过连续测定基础体温,以检验受试者有无排卵及排卵日期。年龄差异新生婴儿和幼儿的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应加强护理保温。老年人代谢活动减弱,体温较青壮年为低,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代偿能力下降,不能耐受激烈变化的刺激,要及时注意保温和散热。体力活动与情绪肌肉活动使产热量明显增高,导致体温上升。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也可使体温升高。

不可不做:(1)在家里备好体温表,随时可用。(2)在启动应急预案后必要时,接受学校进行体温监测(“晨检”、“午检”)。

为什么要隔离病人?

专家解析:隔离为避免传染病病人传染他人,而将病人与其他人隔开的措施。一般根据各种疾病传染性的大小和传播途径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不可不知:(1)对于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采取严格隔离。(2)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等,采取呼吸道隔离。(3)对于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采取消化道隔离或床边隔离。(4)对于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炭疽,采取接触隔离。(5)对于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等,采取虫媒隔离等。

不可不会:隔离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而定。原则上是以病人没有传染性不能再传染他人为度。除传染病病人外,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也应隔离观察,称为留验。留验期间如接触者发病则应立即隔离、治疗。若接触者未发病,观察期满即可解除隔离。观察期应按该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计算。

不可不做:对隔离观察的人员不可以歧视,相反,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

猜你喜欢
传染病体温温度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一张票的温度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城市温度
停留在心的温度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