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2021-11-30 00:09
矿山安全信息 2021年34期
关键词:燃煤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纲要》明确,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km2,2019年末总人口约1.6亿。为保持重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关联性,在谋划实施生态、经济、文化等领域举措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延伸兼顾联系紧密的区域。

根据《规划纲要》,将推动沿黄一定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加快钢铁、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强化工业炉窑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行生态敏感脆弱区工业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开展黄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构建覆盖所有排污口的在线监测系统,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等。

《规划纲要》提出,根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合理确定能源行业生产规模。有序有效开发山西、鄂尔多斯盆地综合能源基地资源,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严格规范各类勘探开发活动。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新增煤电规模,加快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加强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力度,稳步推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利用。发挥黄河上游水电站和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支持青海、甘肃、四川等风能、太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加大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清洁能源消纳外送能力和保障机制建设力度,加快跨省区电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大容量、高效率储能工程建设。支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

《规划纲要》要求,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产业渗透率,推动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上市融资、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围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还将组织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转型发展、黄河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等专项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研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

2020年采矿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294.8亿元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0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矿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294.8 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73%。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120.1 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为0.5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80.1 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为1.2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18.3 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为0.4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22.6 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为0.82%;非金属矿采选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20.3 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为0.55%。

据公报,202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2020 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2.3 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比上年提高0.16 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6万元,比上年增加0.5万元。

三大煤炭主产地为煤矿增产“开绿灯”

2021 年10 月7 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释放部分煤矿产能的紧急通知》,要求列入国家具备核增潜力名单的72 处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临时按照拟核增后的产能组织生产,核增产能将超9800 万t/a。72 处煤矿有7 处为央企煤矿,其余非央企煤矿可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参照相关要求办理各项手续,预计在10 月底前获得批复。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增产措施是临时的,相关煤矿可按照核增后的年产能按月平均分配组织生产,但相关煤矿可按照核增手续进行申请,获得批复后,将转为永久产能。

山西省煤电油气运协调保障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将51 座2021 年1-8 月已完成全年产量的煤矿列入保供煤矿,四季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组织正常生产。另外,将山西今年拟核增产能的98座煤矿列入保供煤矿名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四季度可按照拟核增产能组织生产。51座煤矿四季度产量预计增加2065万t。98座拟核增产能煤矿净增产能将达5530 万t/a,四季度增加产量预计达802.5万t。

陕西榆林相关部门也发出通知,明确了榆林有2662万t的煤炭中长期保供任务,涉及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4个重点产煤县区。

榆林有关方面要求,纳入保供范围的煤炭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家保供稳价政策要求,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增产保供,全力保障发电、供热用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保供任务,一经发现,将采取通报、纳入失信企业名单、不予核增产能等惩戒措施。

“矿井灾变通风智能决策与应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绩效评价会召开

近日,中国矿业大学牵头并由周福宝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矿井灾变通风智能决策与应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绩效评价会召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8月底和9月初,项目办协调组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 个课题承担单位依次举办了课题绩效评价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刘见中、施卫祖研究员等矿山通风与应急控制领域的29 位专家学者作为评价专家,项目研究成员100 余人出席了各课题绩效评价会议。

6 位课题组长围绕课题完成情况、代表性成果及创新点、人才培养及经费使用情况等分别进行了详细汇报,展示了羊场湾二号井示范工程建设和整体运转情况。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对各课题的成果创新、指标考核、经费使用和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质询、讨论与总结,高度肯定了各课题取得的创新成效,一致同意6个课题通过验收。

该项目于2018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瞄准矿井灾变通风智能决策与应急控制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展开研究。经过三年的研发与工程应用实践,项目提出了场-区-网耦合动态风网解算与控风模型;研发了0.1m/s 高精度超声波风速传感器和1Pa 精度差压传感器,实现了全断面通风参数精准测定;研发了新型可靠同步配重防爆门,抗冲击强度大于0.8MPa,具有3 次以上复位且时间小于50s;研发了柔性抗爆密闭与区域联动控制装备,抗冲击强度大于0.8MPa,远程联动可靠率大于98%;研制出高效环保新型CO 消除剂及主动同步处置装置;研发了矿井灾变通风三维智能辅助决策平台,实现了矿井日常通风系统在线监测、灾情态势快速研判、井下人员定位与逃生路线快速搜寻、控风智能决策与联动控制,控风决策时间小于18s。

项目研发成果在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开滦基地开展了全尺寸巷道试验,在大冶铁矿、阿尔哈达金属矿山等开展了现场试验及示范,建成了羊场湾二号井灾变通风智能决策与应急控制示范工程,并在山东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徐矿集团、潞安集团等进行了推广应用,引领了矿井通风智能化建设,为我国矿山灾变智能防控与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山西与14省(区、市)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

日前,山西省保供14 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签订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按照相关要求,中央驻晋煤炭企业将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广东、辽宁等5个省(市),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等6 个省(区、市),山西焦煤集团承担河南省保供任务,华阳新材料集团承担海南省保供任务,潞安化工集团承担山东省保供任务,其余保供任务由山西省各市煤炭企业承担。

山西省能源局局长姚少峰表示,供需双方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进行合同洽谈,承担保供任务的企业要不打折扣落实保供任务合同量,合同签订率要达到100%。供需双方要将中长期合同分解到月,合理安排发运、接卸计划,保证履约率。

2021 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出现了供应偏紧、煤价高企的局面。山西将充分发挥产煤大省的使命担当,努力增加煤炭产量,动态稳定煤炭价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援各兄弟省份经济建设。

湖南建立与煤炭价格联动的燃煤火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浮动机制

湖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完善我省燃煤发电交易价格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依据《通知》及附件《湖南电力市场燃煤火电交易价格浮动机制试行方案》,自2021 年10 月起,该省将在确定电力市场交易基准价格的基础上,引入燃煤火电企业购煤价格作为参数,按一定周期联动调整交易价格上限,建立与煤炭价格联动的燃煤火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浮动机制,合理体现发电、用电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该方案从2021年10月起实施。如市场出现突发情况,将调整或暂停该机制。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湖南实施燃煤火电交易价格浮动机制,旨在为更加有效反映电力市场供求变化、电力企业成本变化,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浮动机制的参数选取将以全省统调燃煤火电企业平均到厂标煤单价为测算依据,参考中国煤炭资源网发布的“CCI5500综合价格指数”。每月15日前,湖南省发改委负责汇总近1 个月全省统调燃煤火电企业购煤合同,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平均到厂标煤单价。实行月内交易后,按最小交易周期测算平均到厂标煤单价。

基准价格及浮动机制。在现行燃煤火电上网基准价格下,当全省统调燃煤火电企业平均到厂标煤单价不高于1300元/t时,燃煤火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不进行上浮,成本变动由发电企业自行消化;当平均到厂标煤单价超过1300元/t,煤价每上涨50元/t,燃煤火电交易价格上限上浮1.5 分/kWh,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如煤价过高,交易价格上限上浮到最大值仍不能完全疏导火电燃料成本,超出部分的成本通过延长交易价格上浮时间疏导,交易上限价格上浮延长时间可以累加。该省燃煤火电上网基准价发生变动后,重新确定基准煤价和交易价格上限浮动范围。

传导机制。当售电公司在批发市场的购电均价上浮时(均价差大于0)时,上浮价差应全额传导至代理的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可按照不超过0.1分/kWh 的标准收取代理服务费。

文件要求湖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做好政策宣贯培训工作,指导帮助各市场主体正确认识电价浮动机制,避免各市场主体对政策理解不到位造成市场波动,保障电力市场平稳运行。

国家级豫西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在义马开工

2021年10月8日,义马市“一带一路”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国家级豫西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义马市北露天矿区举行。

作为全省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同步开工项目,该项目立足义马市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现代化大型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对于加强区域能源供应保障,推动义马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开工仪式上,地方、企业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项目概况和致辞,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长李勇刚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并提出要强化平台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省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治宣布项目开工。河南省发改委、义马市、河南能源、义煤公司有关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据介绍,义马市“一带一路”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国家级豫西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已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河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省重点项目。项目由铁路专用线工程和煤炭储备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投资约37 亿元,整体规划建设分两期实施。近期2000万t/a规模,总投资估算约17亿元,其中常村储备区已建成规模500 万t/a,静态储备能力30 万t;新建北露天矿坑北侧储备区规模1500万t/a,静态储备能力90万t。远期规划项目规模为2000万t/a,静态储备能力180万t。

义马市委书记何军指出,该项目是事关义马和义煤前途命运的大事要事,对于义马破解转型难题,探索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至关重要。义马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服务好开工项目,持续当好“店小二”,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早日投产。

项目建成后,义马也将实现“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运输格局,完成单一“煤炭生产基地”向“能源物流枢纽”的转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决不允许打着能源保供的旗号破坏生态环境

2021年10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自治区政府党组关于自治区电力和煤炭等供应情况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工作。

会议明确,保供是大局,要担当尽责,但决不允许打着保供的旗号破坏生态环境,搞野蛮粗暴开发。

会议指出,工作中既要做到坚定坚决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化推进、一刀切行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加强能源保供也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一讲保供就又什么也不管不顾了,又想着回头走老路。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在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决不能动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决不能动摇,生态安全的红线、安全生产的底线决不允许突破,确保自治区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燃煤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亚临界燃煤机组节能改造技术路线分析
改进型LSTM实现燃煤电厂脱硝预警及优化
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北京本地发电进入无煤时代
门头沟区医院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安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