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肿瘤患者居家护理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2021-11-30 09:15李晓莉张玉杰孟爱凤智晓旭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文居家期刊

李晓莉,张玉杰,孟爱凤,智晓旭

据GLOBOCAN 2018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标化发病率为201.7/10万,位居全球第68位;同时,中国癌症标化死亡率为130.1/10万,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第12位[1]。近些年,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肿瘤预防和控制工作,然而,中国依然面临着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癌症患者数量巨大、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低的严峻现实,癌症防治工作任重道远[2]。居家护理是指对功能受损、残疾人或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在其住所中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护理以及生活帮助[3-4]。肿瘤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大多会选择在家或社区进行调整或姑息治疗,居家照护模式可使肿瘤患者在出院后仍得到延续性护理[5-6]。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分析当前我国居家肿瘤患者护理的研究现状,以期在后续的研究中更好地为肿瘤患者的居家护理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分别以“居家”、“肿瘤”、“护理”为关键词或主题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我国肿瘤患者居家护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纳入标准:研究内容为肿瘤患者居家护理的相关文献;研究类型不限。排除重复发表的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会议通知、短篇报道和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2 检索结果

纳入初始文献为CNKI 319篇、万方90篇、维普26篇及CBM 202篇,采用文献管理器NoteExpress排除重复文献162篇,由2名研究员分别通过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后进行初筛,排除完全不相关的文献、会议论文、硕士论文、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共计269篇。通过阅读全文对于初筛的文献进行二次筛选,排除与主题不相符的文献68篇,最终纳入文献201篇。

1.3 资料分析方法

1.3.1 提取分析指标 用自行编制的EXCEL文献信息收集表收集资料,包括:题名、发表年份、期刊、著者数、第一作者(地域、机构、机构属性)、通讯作者、基金情况、文献类型、研究内容、关键词、资料收集方法。

1.3.2 统计学方法 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进行文献管理,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最终纳入的文献信息,对数据进行百分比和频数的计算,制作成图表。

2 结果

2.1 文献外部特征

2.1.1 文献数量及年度分布 文献数量及年度的分布情况统计可以反映出某一研究主题近年来的研究发展趋势。在本研究最终纳入的201篇文献中,分别分布于2004年,2008年至2020年14个年份。整个发文量大致呈递增趋势,在2018年发文量急剧增长至41篇,占据总发文量的20%,2016年至2020年近5年来发文量占据总发文量的61.7%,见图1。

图1 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文献发表趋势

2.1.2 文献发表期刊分布 纳入的文献中发表期刊种类繁多,且期刊质量参差不齐。本文纳入的201篇文章共发表在108种期刊上,仅发表一篇相关主题文献的期刊数量为81种,占据总期刊数的75%。发表两篇相关主题文献的期刊数量为13种,发表3篇及以上相关主题文献的期刊数量为5种。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护理类专业期刊,分别为护理研究、全科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见表1。

表1 载文量前9位的期刊分布

2.1.3 文献作者分布情况 文献的著者数反映了该主题下各学者之间的合作情况,纳入的201篇文献中,著者数由1~9人不等,其中常见的著者数为3人(45篇)、1人(40篇)、2人(33篇)、4人(31篇),著者数为9人的文献数量仅有2篇。纳入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第一作者为来自湖南省肿瘤医院宁养院的杨辉学者,发文量为4篇。纳入文献的作者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以经济较发达的江苏、上海等地发文量较多。文献作者单位以医院为主,同时包含学校、社区和宁养院,见表2。

表2 文献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和机构属性

2.1.4 文献基金情况 在纳入的201篇文献中,有基金支持的文献75篇,占比37%。有基金支持的文献中,以省级课题基金和市级课题基金为主,分别为32篇和25篇,见表3。

表3 文献的基金支持情况

2.2 文献内部特征

2.2.1 文献的研究类型及资料收集方法 文献研究类型的差异反映了该主题下进行研究最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的研究方法。本文在纳入文献时,主要将研究类型分为类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综述、经验总结、个案报道、其他8个类型,其他中包含肿瘤患者居家方案的构建,居家有关的问卷设计过程等研究主题。其中以类实验性研究最多见(见表4)。在资料收集方法方面,采用问卷法居多,共91篇,占比45.3%;采用问卷法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混合方法33篇,占比16.4%。

表4 文献的研究类型

2.2.2 研究内容及关键词分布 201篇文献中,关于肿瘤患者癌痛的文献有43篇,关于PICC的文献有24篇,具体见表5。在201篇文献中,共包含745个关键词,平均每篇文献3.7个关键词,关键词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居家护理”、“肿瘤”、“延续护理”,见表6。

表5 文献的研究内容

表6 文献关键词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居家护理管理和质量评价指标,而我国居家护理实践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7-8]。本文通过对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3.1 实验性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发文量地域差异大

在本文纳入的201篇文献中,实验性研究共44篇,占比21.9%。其中15篇文献简单阐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而29篇文献未说明任何分组方法,因此该部分实验性研究的质量有待改进,护理人员应丰富科研知识和提升科研能力。对作者所属地区文献计量分析,可明确研究机构科研投入及科研关注热点。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地域以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居多,地区之间差异大,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如上海市的相关社区工作者发文量有12篇。

针对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互联网突破地域、传输性快的特点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远程居家照护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居家患者提供健康照护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9]。该照护模式不仅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减轻了经济负担,还可辅助医疗,提升居家患者的健康状况[10-11]。远程居家照护在欧美国家已进入纵深发展,日趋精细化[12]。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会在《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契机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延续护理服务,并将“互联网+”纳入护理卫生事业发展战略。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就“互联网 +护理服务”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并指出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探索培育护理服务新型业态,因此借助互联网技术较传统护理监管模式的优越性,可有效突破地域差异,推动医疗资源的更加合理分配,缩小地域差异,更好地保证居家肿瘤患者的权益。

3.2 居家肿瘤患者重点护理问题突出,需进一步规划护理技术条例

2006年WHO宣布癌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居家癌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其居家期间生活质量也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13-14]。肿瘤患者往往面临姑息照护、导管维护、症状管理、营养评估、健康监测等诸多问题[15-16],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肿瘤患者居家的生活质量。在纳入的201篇文献的研究内容的统计中,以癌痛、PICC、用药、居家宁养四个方面的研究居多。疼痛作为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也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最大的困扰,且癌痛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痛苦[17]。肿瘤患者往往都是通过穿刺PICC进行药物的输注,而化疗间歇期PICC的维护尤其重要,由于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我国也在尝试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社区维护和居家维护,但如何保证居家维护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一直是疑难问题。居家用药和居家宁养方面,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我国目前未形成专门的居家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也无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专业化服务管理体系。因此在这方面,还需我国护理管理者结合居家护理的具体情境,建立起居家护理服务的相关流程标准,尤其针对突出的重点问题,需进一步规范护理技术条例,在保证居家护理给患者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

猜你喜欢
发文居家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的日子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