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下冷湖镇文旅开发现状研究

2021-12-01 02:00陈伊彬上海交通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冷湖被访者文旅

文/陈伊彬(上海交通大学)

一、冷湖镇的历史兴衰

冷湖镇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小镇,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边缘,南望昆仑山脉,北依祁连山,地貌复杂、常年处于干旱沙尘暴的恶劣气候中,人迹罕至,原为无人区。在20 世纪50 年代,随着地质勘探队的介入,冷湖被列为中国四大油田之一,年产原油30 万吨,逐渐成为早期中国石油西部重镇,并在冷湖镇建立起了完备的学校、电影院、医院等配套设施,最繁华的时候人口达十万余。20 世纪80 年代,石油资源逐渐枯竭,陷入开发低谷,大批量的石油工人东迁,冷湖日渐萧条,如今只有废弃的冷湖油矿遗址,仅存一个只有一条主街的兴湖街社区,其余均为蛮荒无人区,现有户籍人口2.1 万,实际常驻人口3000 余人。[1]

二、冷湖镇现有资源及文旅开发现状

在自然资源上,冷湖镇为纯工矿区,没有农牧业,过去以矿业为经济支柱,除石油天然气外还有芒硝、食盐、氯化钾和氯化锂等。冷湖境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全类型的雅丹地貌,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也使得冷湖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光能。其次,冷湖具有成为世界级优良天文台址的发展前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空气洁净度等因素对天文观测研究具有独特优势,被科学家证实为世界级优良的暗夜星空绝佳观测地。[2]

2019 年政府成立了冷湖工业园以统筹冷湖产业开发,首先,冷湖工业园依托冷湖的传统优势资源,致力于开发氯化钾、低钠食品盐等工业产品,鼓励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环保能源产品。其次,结合冷湖全类型雅丹地貌的自然地质景观、石油工业遗址和当年“石油开采”热潮中遗留的创业精神开发文旅产业。同时,围绕星空资源,启动了将冷湖全域1.78 万平方公里纳入暗夜星空保护区的工作,努力打造天文观测基地和研究中心,培育天文科技产业,当前已签约落地6 家科研单位,在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基地在建天文望远镜项目8个,总投资19 亿元,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天文科技和文创旅游产业组成的综合产业体系[3]。自2019 年冷湖工业园成立并设定了发展规划以来,目前冷湖已经有两家文旅企业,建立了火星营地、火星一号公路等网红景点,开发沉浸式旅游和研学产品,设立了冷湖科幻文学奖,围绕科学为核心,科普、科幻和文创为外延打造“火星小镇”品牌。

三、冷湖镇实地调查现状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试验,冷湖当地政府希望借助“天文科技”的概念打造文旅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当前产业转型成效,笔者前往冷湖镇进行实地调查,与冷湖镇兴湖街社区的常住居民和游客进行了深度访谈,共选取了九名访谈对象,分别进行了30分钟的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绿化工人、石油开采工人、酒店/超市/餐饮店的个体经营户,了解当地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冷湖镇发展的期待,分析文旅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切实影响,为产业转型背景下冷湖镇的文旅开发提出可行建议。

实地调研中走访了冷湖镇兴湖街社区,它是冷湖镇镇中心,也是唯一的一个社区,由一条南北向2500 米的主街和东西向500 米的横街组成,路的尽头即可看到山脉,半个小时内就可以逛完整个镇中心,镇中心外是无垠的荒芜,在这条主街上,主要分布有餐饮、酒店、超市、汽修类业态,还有一些政府机关单位,但有些办公大楼已经废弃。打造成旅游景点的“火星营地”在距离镇中心87 公里的俄博梁景区处,冷湖小镇镇中心作为旅途必经点,成为游客们补充物资、临时休憩、车辆维护等活动的歇脚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镇上的宾馆和餐饮店也都多了起来,小镇开了很多饭馆、菜铺和宾馆。”被访者谈到近几年的变化时这样说道,文旅开发确实带动了冷湖镇上一批餐饮业、住宿业和汽修业等旅游服务业态的兴起,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很多被访者在问到留下来的缘由时,都认为这边挣钱的机会比内地多,因此即使生活环境和资源配置都比较欠缺,还是愿意留下来。在问到对政府文旅开发举措的看法时,所有被访者均表示了肯定,“面对石油资源和钾肥资源的枯竭,只有旅游业才能拉动冷湖镇的复兴。”“当地景观的奇异壮阔感还是能吸引一些游客的,要发展其他经济形态对当地的代价太大了。”大家都一致认为冷湖需要依靠旅游业来带动整体的发展。

在冷湖镇常驻人口组成及流动上,访谈中了解到,当地常驻居民基本为外来务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当地户籍的居民所剩无几,小镇居民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因公务而在政府机关单位工作的人,另一部分则是经朋友介绍看中冷湖的商机在此经商的个体经营户。镇上常驻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阶段,大部分被访者均表示没有在冷湖长久定居的打算,当地的房子基本都是出租的,没有房产售卖,“等没有生意了就回到家乡了,还是得回到家乡养老的。”有被访者表示,二十年前来冷湖谋生的人还是挺多的,远远大于现在。这些年,在当地退休和经过工作调动的职工们都陆续离开了,而那些进入老年阶段的居民们几乎全部选择回乡养老,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留下来,冷湖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稀少的发展机会促使他们更希望选择到附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学习工作。

四、冷湖发展现存问题及建议

(一)自然气候恶劣是根本问题也形成独特资源

整体上,被访者对冷湖镇未来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根本问题在于冷湖地区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被访者提到,每年十月份之后每天都有大风,根本难以在路上行走,沙尘暴也是家常便饭,出门本身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在当地从事体力劳动更是难上加难,处于青藏高原脉系,当地海拔较高紫外线强度大,大部分居民即使长期戴着帽子也依然肤色黝黑。冷湖所处地理环境中恶劣的自然气候本身就决定了其不适合人类长久居住,在进行石油开采之前历来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难以留住人,而没有人就很难去搞开发建设。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冷湖恶劣的自然气候也形成了无人区特有的壮阔荒芜和奇伟瑰丽的自然景观,境内有全类型的雅丹地貌,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城市居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适合短途户外、科普研学类旅游开发。

(二)基础配套设施有所改善但亟须完善

受访者表示,这几年冷湖的生态环境在变好,路灯、道路等基建都建立了起来,但在教育、医疗、物流等方面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由于地处偏僻,到达冷湖镇上只有一条省道,交通极其不发达,驱车几百里从敦煌拉货是当地菜铺、商店老板维系货源的唯一途径,当地的蔬菜物资主要是从敦煌运过来的,价格和市场价格差不多,但在数量上较为有限,新鲜肉类物资比较稀缺,基本是采用冷冻肉制品。镇上的旅游服务业态发达,但居民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例如镇上没有快递公司,居民买东西、寄快递必须去到几百公里外的敦煌市,连最基本的理发也需要到敦煌才能实现。其次,教育配置不均衡,由于冷湖镇现有学龄段学生数量太少而导致初高中不得不关闭,当前仅存一个小学,学校里仅有十几个学生,三年级甚至存在断层没有学生的情况,出现老师比学生数量还多的现象。受访者表示这边没有教育配套设施,自己的孩子大部分都前往敦煌求学。在医疗设施上,整个冷湖地区只有一个卫生室,只能应对一些居民的小病,大病仍需要到敦煌才能得到治疗,药品种类数量不够丰富,需要去往柴旦或敦煌买药。整体来看,这些软性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亟须建立起配套的设施。

(三)旅游受季节性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强

由于冷湖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从10 月份到来年5 月份均为风沙和寒冷天气,游客量锐减,一年中适合旅游的月份只有6、7、8、9 四个月,只有春夏季才为冷湖的旅游季节,本地商户的实际经营时间也仅有这四个月,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其次,游客主要以自驾游为主,冷湖的地理位置偏远,不在主流的青甘环线自驾游路线上,较少游客会绕路到冷湖这边,同时目前冷湖镇周边的景点还比较少,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开发。另一方面,可以以当地独有的矿石资源进行一些小类文创产品开发,有居民在访谈中表示正准备开设网店售卖一些当地产的样式奇特好看的戈壁玛瑙,这些玛瑙一般是从牧民手中收购,可以进行再加工制成精致的工艺品。

(四)劳动力成本高,人才流失率大

访谈中了解到,当地人来自全国各地,很多是从西宁等附近其他地区过来的,以经商和政务工作为主,基本只是在这边短暂停留,很多访谈者表示长期来看还是会回到家乡养老,“苦了一辈子,最终打算还是会要回去,就是为了工作、为了生存,说白了,我们这个地方的人留下来不叫生活,叫生存!我们是自己把自己发配到边关。”恶劣的自然气候和不便利的生活条件很难留住人,影响当地发展的核心还是人。当地户籍的年轻人对冷湖镇并没有归属感,更愿意去内地工作,而不是返回家乡。同时,劳动力成本也高居不下,需要靠高额工资或包吃包住等优越条件来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当地雇佣工资基本在六千元左右。

五、总结

从石油重工业到文旅产业的转型标志着冷湖开发策略的转变,在当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失衡的人口结构下,冷湖镇正通过对无人区的雅丹地貌和历史遗留石油基地进行创意性文化提炼。

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文旅开发为冷湖镇带来了业态转变,提升了本地居民的经济收益,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准,两类不同利益群体——政府单位工作人员和商铺老板,均对冷湖镇未来的发展期望值不高,正如其中谈到的“冷湖镇留下来的人是为了生存”,当地恶劣气候和荒芜景观没能留住当年因石油开采而来的移民,改造的成本和代价过高,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开发,借助文旅开发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

猜你喜欢
冷湖被访者文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冷湖:屹立屋脊的石油高地
陈杰:冷湖,繁华散去
冷湖: 屹立屋脊的石油高地
北京近八成公众支持补贴换购政策
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