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机制研究
——以肇庆学院为例

2021-12-01 10:46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肇庆党日学生党员

黄 颖

(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00)

全面推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主题党日活动这一党组织生活基础性制度进行深入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党的组织生活的相关理论认识,总结并概括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主题党日活动建设上有益的经验,了解并掌握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机制建设的现状,从而更加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使高校主题党日活动机制建设得到改进和完善。

一、肇庆学院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概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为了确保问卷调研的顺利进行和调研内容的可靠性,选取肇庆学院17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党员作为问卷调研对象,调研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3 月。除了对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研,为充分了解主题党日活动的发展情况和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与学校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和二级学院专职组织员进行了沟通。最终,问卷共发出了340 份,回收了328 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47%,选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具体如下:在性别比例上,样本中男性有108 个,占32.93%;女性有220 个,占67.07%。肇庆学院学生党员的男女比例约为3∶7,样本与肇庆学院学生党员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从党龄分布情况来看,尚在预备期没有党龄的占46.95%,1 年 及 以 内 的 占29.27%,1~2 年 的 占20.73%,2年以上的占3.05%。在任职经历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89.02%,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占10.98 %。

(二)肇庆学院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1.大多数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能如期开展

从调查结果来看,肇庆学院96.95%的学生党员认为其支部有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制度,能定期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而通过对组织员的访谈也可以了解到多数的党支部都能正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频率也符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每月一次的要求[1]。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主题党日活动的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2.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度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96.95%的学生党员认为所在支部有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其中,66.04%的学生党员一个月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18.24%的学生党员两周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7.55%的学生党员一周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但有6.92%的学生党员两个月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1.26%的学生党员一个学期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由此看出,大部分党员坚持每月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而少部分的党员不能坚持,这一部分人还需加强教育。

3.学生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较为了解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党员对目前主题党日活动整体来说比较了解。14.02%的学生党员认为对目前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非常了解,50%的学生党员认为比较了解,以上两项累计占调查对象的64.02%。然而,有35.98%的学生党员认为对目前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一般了解。另外,不管是哪个党龄段,对主题党日活动内容了解一般的都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说明对主题党日活动的教育和引导仍需不断加强。

4.大多数党支部的指导教师得到认可

对学生党支部而言,党务指导教师无论是在发展党员工作,还是在党组织生活开展中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具体到肇庆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都是学生党员来担任,由于缺乏党务工作的系统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面还存在着业务不熟悉的情况,如有老师的指导,将有利于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增强支部的团结。在调查中,当问到党支部是否有指导教师,98.17%的党员所在支部都有指导教师,仅有1.83%的党员所在支部没有指导教师。针对有指导教师的支部进一步进行指导效果的提问。80.12%的党员认为“非常负责,认真指导,成效显著”,18.63%的党员认为“比较负责,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有一定的作用”,0.62%的党员认为“很少参与和指导”,0.62%的党员“不清楚”。从数据中可看出,党务指导教师对主题党日活动的指导得到了广大学生党员同志的认可。

二、肇庆学院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需求调查分析

(一)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影响因素的调查情况

通过对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影响因素的排序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平均综合得分排序,得分前三项分别是党员的主动性、实效性的强弱和内容是否丰富,剩下的依次是形式是否多样、是否有规范的指导、是否有活动场所、是否有规范的制度、是否有活动经费。从中可看出,党员的主动性、主题党日活动的实效性、内容的丰富以及形式的多样性在高校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规范的指导和制度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活动经费和场所所占份额同样较少。

(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不满因素的调查情况

通过对所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哪些方面感到不满意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党员最主要的不满是活动缺乏党员互动,这也与当代青年乐于分享、敢于表达的特点相吻合。其次,学生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一和内容单调也感到不满,可见,当前的主题党日活动方式需要合理改进。

(三)活动形式的需求调查情况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反之,方式单一、形式单调的主题党日活动已难以吸引党员的注意。如不及时适应形势改变活动形式,党员的热情和注意力很容易就会消磨殆尽。

据调查数据,目前肇庆学院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基本为集中学习和专题党课辅导,其次为红色资源参观学习、观看电教片和网络教育,警示教育和讨论学习等方式则较少采用。在现代传播和多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发展的期待,相比传统的方式,深入实地、贴近实际,可以结合现实案例开展沟通探讨的方式更能吸引党员。而在主题党日活动的其他期望形式调查方面,学生党员的偏好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实践、对话交流、调查研究、典型报告、知识检测。可见,如何合理改进目前的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是值得关注的。

(四)活动时间需求的调查情况

关于主题党日活动的时间,与现行活动时长相比,大多数学生党员希望适当缩减活动时长,认为将活动时长安排在一小时内较为合适。对“您觉得每次主题党日活动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哪个时间段较为合适?”这一问题的回答,56.71%的学生党员填“30~60 分钟”,35.98%的学生党员填“30 分钟以内”,4.27%的学生党员填“60~120分钟”。

三、主题党日活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主题党日活动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意识不强

主题党日活动是系统化的工程,要想做好主题党日活动,就必须要做好需求调查和分析[3]。但当前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大都将重点放在突出个人对组织的义务上,而不重视党员个人的建议权利[4]。主题党日活动常常是以落实工作为目的,服务于组织需要,所展开的内容大多都是基于上级的统一指导,强调全员参与集中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的流程一般都是提前确定好的,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只负责配合活动进行,他们在活动前基本上不进行交流。各支部根据上级组织要求举行活动,对参与者的实际需求不够重视,缺乏创新,忽视实际效果,更偏向形式而不重实效,很多方面高度雷同。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之前,所在支部对党员定期进行需求调研的仅占1.5%,很少或没有进行调研的支部占的98.5%。要想做好需求分析工作,并设计出科学的活动计划和流程,就要做好调查工作。如果调查工作没做好,可能会让学生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失去热情和兴趣,从而影响主题党日活动的实际效果,不能实现其育人的目的。

(二)党务工作者对主题党日活动重视不够

随着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和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推进,党建工作在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党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肇庆学院来说,目前所有二级学院都配备了专职组织员,专职组织员无论是在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还是对党组织生活开展的指导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调查中也可看出,专职组织员的工作也得到学生党员的认可。但由于配备了专职组织员,部分党支部的书记和支委对支部管理的认识出现偏差,党支部工作开展过分依赖专职组织员。实际上,支部书记和支委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动性,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三)主题党日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明确的衡量标准,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就容易走向形式主义。缺乏监督机制或者监督机制明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上级党组织就无法及时掌握基层党组织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因此部分基层党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就表现出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形式主义和缺乏实效性。

其次,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其主动学习和培养能力的热情。通过激励机制,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在动力、参与度和热情都会被激发出来,这对主题党日活动成效来说是一种促进。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活动举办结果与工作发展联系不紧密,活动存在随意性,活动结果的评定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性用处。如此一来,党员对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降低,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再期待和愿意参加活动,活动效果会大打折扣[5]。

四、优化对策

(一)畅通活动需求表达识别

获得活动对象的支持对所有活动来说都很重要。若学生党员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活动光凭外力强行推动,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所以说,要想加强主题党日活动的效果,就必须激发目标群体自主参与的热情。而建立起通达的活动需求表达识别、聆听调查党员的真实需求对于提高目标群体的参与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基层党组织应该定期对党员进行充分的需求调查和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科学制定活动计划、灵活变通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对活动方式进行创新、对资源力量进行整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活动。这也提示支部需要树立需求理念和服务理念,支部书记和支委也应更加重视需求调查,做好“领航员”,明晰基层党组织基础特点,满足支部成员活动的发展需求。

(二)强化活动供给决策执行

内容吸引人、实效性强的主题党日活动的实现最终在于作出正确的供给决策并进行有力的执行,从而使提供的活动满足党员的发展需求。

首先,基层党组织应该严格主题党日活动的纪律。严格活动纪律,就是要倡导党员要时刻严于律己,就是要严抓无故缺席主题党日的党员,并对其进行教育,如果屡教不改,报上级党组织进行处理。调查中反映了部分党员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这与当前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要求是不符的。因此,基层党组织应积极落实党的纪律,加大处理力度。

其次,基层党组织应该优化活动内容。在主题党日活动不满因素的调查中,内容单调占了一定比例。基层党组织应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活动内容更新机制,紧跟时代及时作出调整,将最新的理论知识融入活动中,同时做好实践经验和活动信息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设置上,要在明确组织活动需求的同时,重视党员个人的活动需求,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样一来,活动的针对性、可行性及最后的效果都能得到提高。

再者,基层党组织应该优化活动形式。在调查中,缺乏党员活动和形式单一是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最大的不满。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可以提高党员的参与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活动获得理想的成效。由此可见,在选择活动方式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好主题党日活动需求调研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将传统讲授式的活动方式和党员喜闻乐见的现场/参观教学、研讨交流式发言、谈心谈话、情景模拟式活动、案例教学和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最后,在主题党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该充分收集调研党员在活动时间和次数上的需求,将此作为活动时间和流程设置的参考因素。只有活动时间科学合理,党员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活动中所习得的内容和技能,活动环节也能更为紧凑、精炼。

(三)健全活动考核反馈循环

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是落实主题党日活动工作的关键,而部分党支部存在着党支部书记和支委轻视主题党日活动的倾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这个考核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量化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工作考核指标,在考核中把主题党日活动的落实度和实效性纳入其中,并突出重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组织生活的工作。二是建立合理的党内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要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工作懈怠、不作为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要及时进行调整,优化结构。

要重视党员的反馈,主题党日活动的落实成效如何需要反馈来体现。对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进行评估首先要重视反馈,吸纳评价,完善主题党日活动的反馈制度,并把它作为关键一环,及时处理和公开反馈的建议和意见,使反馈和改进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另外还要畅通渠道,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实时便捷高效的特性,形成多种反馈途径。

猜你喜欢
肇庆党日学生党员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福建省人社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传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莫让主题党日活动“变了味”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主题党日要突出“三味”
活在肇庆,写诗(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