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2021-12-01 10:12赵碧宇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里科夫套子悲情

赵碧宇

契诃夫以19世纪末的俄国为时代背景,创作了《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小说通过小人物别里科夫的人物性格、生活状态和言行举止来反映当时社会统治的专权。而在这种专权统治下,恰恰就有一群类似别里科夫的拥护者,在维护着沙俄的腐朽统治,他们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甚至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闹出什么乱子来。也正是这群人,阻碍着经济社会和文明前进的步伐。作者通过诙谐的笔触,把别里科夫形容成装在套子里的人,而他的套子就像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达到讽刺当时社会封建统治的目的,最终别里科夫的死更富含戏剧性。文中别里科夫从相恋到死亡,一喜一悲;而别里科夫的死,则是让读者从压迫中解脱出来,一悲一喜。这也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悲喜人生。

一、精神套子

沙皇的封建统治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劳苦大众喘不过气来。这篇小说正是反映了在沙俄统治下的一种社会状况,有很多不愿革新的人维持着别里科夫的思想,不想改变、死守旧制、怕出乱子,也正是这种闭塞的思想影响着社会中的其他人。文中的史地老师柯瓦连科代表了社会中的另一股势力,他是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也是敢于面对革新的新势力代表者。柯瓦连科的姐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活泼开朗、谈笑风生,她的出现代表着一股新生力量,是作者渴望看到的新生活的人物缩影。布尔金在小说中充当了一位叙述者,别里科夫全部的言行举止他都看在眼里,别里科夫做出的所有匪夷所思的事情他都历历在目,而他却噤若寒蝉,毫无反抗,这是当时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他们活得很卑微,甚至不如别里科夫来得纯粹。如果说别里科夫给自己套上了“精神的套子”,那他们则是“精神套子”的附庸者。

在文章的架构上,契诃夫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别里科夫,而对柯瓦连科和瓦连卡的描写仿佛只是给别里科夫做陪衬。这也能看出,小说还是以批判主义为主,批判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也批判给自己套上了精神枷锁的顽固人群。虽然是批判主义小说,可是作者的描写惟妙惟肖,诙谐幽默。文章以倒叙开头,别里科夫已经死了,他作为两个多月的死者出场,通过布尔金的口述描述出别里科夫是怎样的一个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死去的人,而且并不是表彰死者,而是叙述死者的滑稽事迹,这本身就是一件滑稽的事。仿佛死去的并不是人,而是这一类被“精神套子”封锁的思想。

人的精神本应该是自由的,即使把自己隐藏在套子里,精神仍然应该是自由的。可是别里科夫做到了行為和精神统一,把自己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精神也是封闭得一塌糊涂。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曾说过:“当一个人真正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努力帮他实现。”别里科夫真的是这种人,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他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获得了自己渴望的东西,这种东西在他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支配着他的行为,支配着他的语言,也支配着他对别人的态度。他的渴望至死不渝,他渴望社会永远维持现状,他渴望当局命令禁止一切“不合体统”的事情,他渴望永远不要出乱子。而在他的行为影响下,他的渴望得到了身边人的默认。虽然他死了,可是还有很多人延续着他的渴望,这就是当时社会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其实精神的套子无处不在,被金钱、名利、虚荣套住的人何止少数,他们也是难以挣脱的。

二、悲情人生

别里科夫的人生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他在学校任教15年,他循规蹈矩,活得怯怯懦懦,他的人生没有一点色彩可言,把自己压抑得像个奴仆,他的人生充满着漠视的悲情。他自己的人生充满悲情也就罢了,而他就像一个污染源,整个学校甚至整座城都被他的黑暗情绪控制着,无限的压抑感让人喘不过气来。别里科夫的人生之所以悲情,还因为更多快活的人出现,让他感到十分不适,他的苦闷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这也为他的悲情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别里科夫一方面被封建的礼教束缚着,一方面因为别人快活而痛苦,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起来跟他毫无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这注定了他不会高兴起来,因为没有什么事让他高兴,这也让他的一生可叹、可悲,即使遇到了瓦连卡,他的生命也没出现过任何一丝的闪光,在与瓦连卡的恋爱关系中他更像一个笑柄。“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瓦连卡;下面缀着一个提名:‘恋爱中的anthropos。”这幅画的出现让别里科夫成了一个小丑,充当了恋爱中的小丑。而在这幅画出现后,这幅画的当事人别里科夫和瓦连卡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别里科夫气得脸色发青、嘴唇发抖,但是瓦连卡骑着自行车,快活,兴高采烈,还大声的嚷着:“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的要命。”在别里科夫看来,在看到那幅漫画后,瓦连卡应该更加收敛,可是瓦连卡骑着自行车,还大喊着“可爱”,这是多么不合体统的事,瓦连卡口中的三个“可爱”如同利剑一般,每一剑都刺在别里科夫的心上,真是几乎要了他的命。在这之后别里科夫就生病了,也许是被瓦连卡“不合体统”的行为气病了,快活的人越多,社会越进步,就越会加快他这场病的到来,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在别里科夫的身上碾过,留下的是不堪与悲情,别里科夫注定不会有幸运跟随,他的人生仿佛已经书写完结,注定是悲情的人生。

在别里科夫的认知里,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不合体统”的事:“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毫不相干的人他都是难以容忍的,更何况是瓦连卡。所以他很生气、很愤怒。可是这次布尔金没有再沉默,不但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一个形容词,“快快活活”。也许是布尔金早就看不惯别里科夫,也许是受到了瓦连卡和柯瓦连科的影响,也许二者兼有,终于让布尔金开口表达了自我。而恰恰是布尔金这种看似附庸的表达,却用了一个对别里科夫来说极尖锐的词:“快快活活”,彻底刺到了别里科夫的痛处。别人简单的快乐让别里科夫无法接受,对别里科夫而言这一切都是不可理喻的。为了不出乱子,别里科夫其实完全可以把自己包裹好,对其它的事情置之不理。可是他并没有,他用自己的认知去左右别人,他用腐朽的思想去教育进步,他所极力维护的是让人诟病的封建意识,这让他的人生可笑至极,让人忍不住哀其人生之悲。

别里科夫生病后,他的悲情人生即将达到高潮,也即将结束。因为别里科夫做了他人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他准备去找瓦连卡的弟弟柯瓦连科,这是两个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也是小说的高潮片段。这看似是两个人的对话,实际上作者把他们比作了当时社会的两个集团。一方面是因循守旧的顽固派,一方面是思想进步的革新派。柯瓦连科代表了正义一方,而邪恶是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别里科夫在这场交锋中注定不会胜利,而别里科夫自己却浑然不知,这也是他的悲哀之处。

这两个人还未会面,就已经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可以说他们是完全对立的。最终两个人的会面毫无悬念地以科瓦连科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别里科夫言语上被柯瓦连科羞辱,行为上被柯瓦连科捉弄,被拽住领子狠狠的摔下楼梯。别里科夫从来没受过如此待遇,一个渴望别闹出什么乱子的人,今天居然闹出了如此大的乱子,在他的世界里是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而恰巧他摔下楼梯被瓦连卡撞见。瓦连卡只是平淡地笑着,开心地笑着,可是在别里科夫听起来,那笑声简直如芒刺在背,极其刺耳,以至于让别里科夫什么都听不到,只听到瓦连卡的笑声。这时的别里科夫似乎有几份可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也是别里科夫另一个悲哀之处。

这个事情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去世了,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的悲情人生就此了结,也许对他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三、喜剧收场

能把讽刺写出喜感,也是契科夫的高超之处。文中别里科夫被动地经历了两次以喜剧形式收场的事件,而别里科夫在其中都扮演了小丑的角色。第一次是别里科夫与瓦连卡确立了情侣关系,而他没有收到祝福,收到的却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漫画,他被人捉弄了。而且捉弄他的人无影无踪,捉弄他的人仿佛就在人群中,可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是谁,搞得别里科夫气愤不已。他越是气愤,就越让觉得好笑,一场本应该甜蜜的恋爱变成了一个黑色幽默,极富喜剧效果。第二次是别里科夫找到柯瓦连科,柯瓦连科丝毫没有对别里科夫客气,让别里科夫出了大丑,对于别里科夫来说,这就像是脱掉了他的套子,让他赤裸裸地面对世人,他的所有伪装,都在这一刻被柯瓦连科毁掉了,他简直气坏了,他收起了瓦连卡的照片,他卧床不起,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莞尔一笑,仿佛读了一个晦涩的笑话,又仿佛读了一幕黑色幽默的短剧,他们想读到的也许都实现了,瓦连卡那么好的姑娘终于没有受到别里科夫的荼毒,別里科夫的“套子精神”终于在他死掉的那一刻随之消亡了。别里科夫的死让人忍俊不禁,再也没有如此精彩收场的喜剧了。

可是并没有结束,契科夫又在这场“喜剧”上面进行了锦上添花的修饰。“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是别里科夫似乎都不是,别里科夫的死至少是重于鸿毛的。因为他的死不是毫无价值,他给人们带来了快活,给人们心里带来了放松,他的死慰藉了更多的人。别里科夫本来就富有戏剧性的死亡,在契科夫描写埋葬的场景加持后,更加具有喜剧色彩。别里科夫的死不能激起任何波澜,可是在人们的心中却盛开了纯洁的花朵,又仿佛一丝暖阳照在花朵之上。作者契科夫鞭辟入里的描写,让别里科夫从一个套子进入了另一个套子,讽刺意味也是极浓的,作者照顾了广大读者的情绪,用一个近似无厘头的喜剧收场对“套中人”的下场进行了揭示。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引起人的反思。

这篇小说对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百姓影响是深远的,它唤醒了沉睡的思想,它鼓舞了进步人士,也讽刺了装在“精神套子”里的人。把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用极富戏剧化的方式给摘除,用别里科夫亦悲亦喜的人生来映射腐朽统治即将走上末路。而作者契科夫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讽刺批判,更有欣赏与赞美,他欣赏柯瓦连科,他也赞美瓦连卡。用鲜明的对比来制造出强烈的反差,讽刺表达得相当含蓄,可是通过人物的对冲效应,带来的讽刺意味显而易见。

猜你喜欢
里科夫套子悲情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悲情英雄
我所欣赏的套子
套子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相约二十年
陈水扁“悲情奔丧”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