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油松人工林改培对更替层及灌草的影响

2021-12-03 05:39廉凯敏吴应建郭晓东张田鹏
山西林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保存率辽东油松

廉凯敏,吴应建,郭晓东,张田鹏,高 龙

(1.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侯马 043000; 2.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为我国特有阳性树种,具有深根性、耐干旱、抗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属华北温性针叶林的代表类型,是北方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中条山东部侵蚀中山区分布着大量油松人工纯林,由于立地条件差,缺乏有效的经营,形成了大面积低质林。低质林林分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低,抗火灾、病虫害能力弱,生态功能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目前,对林分改培技术的研究很多,如,全面改造、复壮改造、抚育改造、封育改造等。为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需求,中条林局引进德国近自然经营理念,在中德林业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森林经营技术,通过块状改培,调整树种结构,变低质林为优质林,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笔者以中条山侵蚀中山区低质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林下更替及灌草多样性的角度出发,运用多样性指数研究短期改培成效,对提升营林水平、改善林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东部,地理坐标为35°33′46.94"~35°33′59.59"N,112°11′9.32"~112°11′27.3"E,总面积 1 000 h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0.8 ℃,海拔850 m~1 100 m.该区位于侵蚀中山地带,山地褐土厚20 cm,多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低。研究区森林类型为油松人工纯林,主要分布在阳坡,林龄50 a,平均郁闭度0.9以上,平均树高5.8 m,平均胸径9.2 cm,密度1 350株/hm2,蓄积量75 m3/hm2.主林层树种为油松(Pinustabuliformis),零星分布有臭椿(Ailanthusaltissima)、君迁子(Diospyroslotus)、山桑(Morusmongolica)等,林下更新植物少;灌木主要为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黄刺玫(Rosaxanthina)等。

2 研究方法

2.1 改培方式

改培方式为块状改造,即打造林中空地(林窗)。具体措施:在林内均匀设置多个样点,块状伐除样点所有林木,打造5 m×5 m的林中空地。在林中空地上人工栽植辽东栎幼苗,栽植模式为3- 4- 5- 4- 3,株行距1 m.

2.2 调查方法

改培4 a后,2020年8月调查40个改培后的油松人工林样方,记录5 m×5 m林中空地内辽东栎幼苗、幼树及灌木、草本的生长变化状况。同时,在未改培林地内调查灌草样方20个,记录每个样地内的物种名、地径、高度、盖度、丛数,及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干扰状况等。

2.3 数据处理

2.3.1 林下更替测算方法

计算林下人工栽植幼苗的保存率、完好率及生长量。保存率为4 a后成活数量的占比,完好率指未受动物危害的数量占比,生长量以幼苗地径和高度作为指标。计算生长量时去除遭动物啃食的幼苗。

2.3.2 灌草多样性计算方法

采用Patric丰富度指数R0,Simpson多样性指数λ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计算。具体公式同参考文献。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下更替

由于调查区域坡度基本保持在10°左右,偶有出现坡度>10°的现象,辽东栎幼苗生长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忽略坡度对幼苗更新的影响。改培后各坡位辽东栎幼苗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改培后各坡位幼苗生长情况

由表1可知,下坡位栽植的幼苗平均保存率78.6%,完好率22.8%,平均地径1.25 cm,平均高度121.2 cm.中坡位幼苗平均保存率86.5%,完好率48.1%,平均地径1.67cm,平均高度139.0 cm.上坡位平均保存率85.6%,完好率33.4%,平均地径1.26 cm,平均高度132.5 cm.坡位影响辽东栎生长量,辽东栎幼苗在中坡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各坡位之间,保存率不存在差异(P>0.05),完好率、地径、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区域鼠、兔活动频繁,特别是野猪啃食严重,对辽东栎幼苗的成活率、保存率及完好率有很大影响。中坡位人类活动频繁,动物破坏机率小,苗木长势良好。人为活动较少的上坡位、下坡位,动物危害较重,苗木长势不良。

林窗有利于植物天然更新。改培前,基本没有林下更新的幼苗。改培后,调查样方内出现少量天然更新的幼苗,如,君迁子、臭椿、山桃(Amygdalusdavidiana)、核桃(Juglansregia)、山桑、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等,不仅增加了林地内原有阔叶树种的比例,又引入了新的乔木树种,对于今后树种比例的调节具有促进作用。

3.2 灌草多样性

改培前后,林内灌草层物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林窗有利于物种引入,提高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改培和未改培林地灌草植物重要值对比见第29页表2.

由表2可知,在改培后的林中空地内,共调查到灌草植物52种。其中,灌木18种,草本34种。灌木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荆条和黄刺玫,重要值分别为37.386,24.602;其次为小花扁担杆(Grewiabilobavar.parviflora)、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少脉雀梅藤(Sageretiapaucicostata)、美丽胡枝子(Lespedezaformosa)、白刺花(Sophoradavidii),重要值均在10以下。草本层优势种为早春苔草(Carexsubpediformis)、早熟禾(Poaannua)、茜草(Rubiacordifolia),重要值分别为30.339,17.887,10.374;伴生有白莲蒿(Artemisiasacrorum)、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艾蒿(Artemisiaargyi)、烟管头草(Carpesiumcernuum)等。

表2 改培和未改培林地灌草植物重要值对比

未改培林地内灌草植物有24种,其中,灌木12种,草本12种。灌木层优势种为荆条、黄刺玫,重要值分别为41.294,24.391;其次为小花扁担杆、少脉雀梅藤、截叶铁扫帚、美丽胡枝子、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aconitifolia),重要值均在10以下。草本层优势种为早春苔草、茜草、早熟禾,重要值为40.837,19.731,15.391;其次为委陵菜、披碱草、山蒿(Artemisiabrachyloba)、小苦荬(Ixeridiumdentatum)、石沙参(Adenophorapolyantha)等。由此可见,改培后油松人工林内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均明显多于未改培林,林窗环境有利于灌草植物进入,但不同的植物对林窗环境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原有林分中占主要地位的荆条、黄刺玫、早春苔草、茜草、早熟禾,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同时林窗内又增加了许多喜光耐旱植物,如,白刺花、杠柳、刚毛忍冬(Lonicerahispida)、糙叶黄芪(Astragalusscaberrimus)、烟管头草等。有研究表明,林中空地温暖的环境和较高的土壤温度更易于激发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循环,促进植物生长。

改培和未改培林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见表3.

表3 改培和未改培林地物种多样性指数

由表3可知,改培后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0,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均优于未改培林地。改培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升高,Shannon指数增大,但Simpson指数减小,说明其生态优势度低。在多数物种进入林窗后,个体间的分化程度没有林内强烈,仍处于种间竞争和共存阶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低质油松人工林改培具有一定的初期成效,人为打造林中空地,栽植辽东栎幼苗,成活率高。坡位影响辽东栎生长,辽东栎幼苗在中坡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上坡位、下坡位和中坡位之间,辽东栎保存率不存在差异(P>0.05),完好率、地径、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为栽植的辽东栎幼苗以及天然更新的君迁子、臭椿、山桃、核桃、山桑、构树幼苗,可以增加阔叶树比例,调整树种结构,有利于

形成多功能的复层、异龄混交林,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群落。

未改培的林地内灌草植物有24种,其中,灌木12种,草本12种。改培后的林中空地有52种灌草植物,其中,灌木18种,草本34种。改培后增加了28种植物,除Simpson指数外,各多样性指数均优于未改培林地。因此,改培有利于灌草生长。林窗的形成,有助于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素转变,实现多种资源的再次分配,对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灌草进入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4.2 讨论

本研究结果仅反映了林窗对人工更替及灌草多样性的短期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周围乔木树冠伸展,林分郁闭,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研究仅限于幼苗和灌草,对乔木层林木林冠结构、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病虫害、抗火灾能力等的变化未进行充分考虑和研究。

猜你喜欢
保存率辽东油松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油松种子催芽处理方法与研究
心向辽东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蝉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