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现代化高品质生活的“苏高新”篇章

2021-12-14 13:18毛伟
群众 2021年22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高品质建设

毛伟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创造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在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是最有說服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苏州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强富美高”总目标,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走在全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前列,走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前列。

锚定现代化新城区目标,让“经济强”成为高品质生活的稳固基础

打造产业科创主阵地。多年来,苏州高新区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为重点,集聚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一批“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累计拥有创新载体超百家。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依托,推进中科院医工所等院所平台升级发展,全力打造环南大科创圈。高标准推进太湖科学城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集聚区。大力推进“2+6+X”现代产业体系,重点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六大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苏州高新区明确提出,新的五年,将对现有板块在功能上进一步整合发展,打造三大功能片区。商务创新功能片区打造产业、创新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示范,先进制造功能片区建设高端制造示范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科技生态片区打造科技和生态融合发展新样板,形成体制机制更加高效、产业发展更加聚焦、城市品质更加完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形象。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打造更多精品工程。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统筹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做好城市绿化景观提升,打造一批街心公园、口袋公园,让居民开窗见绿。启动狮山22平方公里城市更新工作,打造一批产业科创新载体、市民活动新空间。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交通网络,加快启动地铁9号线、11号线规划建设,推进马环连接线、中环北线西延、苏锡常城际铁路等工程,加快绕城高速公路通安出入口、沪宁高速公路浒墅关出入口等规划建设,形成“两横一纵三互通”的高速公路网和“三横两纵”的快速路网。

实施富民惠民利民工程,让“百姓富”成为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源泉

大力提升创业就业质量。目前,全区已集聚高层次人才3.9万人,拥有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1900人次。用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针对大学生创业,专门设立5000万元“苏州高新区圆梦创业慈善基金”;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公益性岗位吸纳更多的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职业指导能力建设,五年内扶持自主创业超7500名,实现本地人员就业超万名。

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十三五”期间,苏州高新区社保扩面成效明显,新增参保人数4.94万人。下一步,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求,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建立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稳步提高医疗教育水平。积极引入长三角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推进与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实验教育链”“科技城教育链”“南大苏州附属学校教育链”3条高品质教育链。围绕打造“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教育强区目标,大力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加速推进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向“优质均衡”迈进。加快完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区域4家综合性医院升级发展。用心用情关注“一老一小”,大力发展幼教幼托事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建设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区目标,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特色精品村、康居村、宜居村,建设“新苏式”最美乡村群。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万元,农村居民收入达到4.2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95∶1以内。

坚决守牢发展红线底线,让“环境美”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靓丽底色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进碳达峰园区建设,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5%以上。全面提升河流水质,确保到2025年城市、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100%,创建美丽生态河湖45条。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重点推进土壤生态风险监察,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不断加强完善社会治理。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学习借鉴上海“一网通用”“一网通办”治理模式,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持续实施“组织体系、管理服务、社会治理、联动治理、宜居环境”五大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实现安全事故“双下降一杜绝”。加快完善城市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系统,持续提升区应急指挥中心功能,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极端天气和各类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文明程度高”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鲜明标识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强化文明创建常态长效管理,继续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共有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2人,中国好人14人,江苏好人11人。推进文明站点建设,确保社区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达标。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聚焦乡村文明建设工作,着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整合区内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沿太湖、大阳山“精彩文化旅游带”,加快浒墅关古镇建设,打造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最美一景”,全力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苏绣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繁荣苏绣产业,擦亮“苏作工艺”金字招牌。提升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影响力,打造具有江南韵味与国际气质的文化品牌。积极引进培育平台型数字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以文化科技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提升文化传播能力。紧扣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等关键词,创新宣传方式,传递高新区声音,讲好高新区故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依托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积极申办国家级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在全面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征程上,苏州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建设产业科创主阵地目标,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精心勾勒和谐安康的幸福高新“高品质生活”美丽图景。

(作者系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高品质建设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主楼幕墙工程讲解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