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海安实践”

2021-12-14 13:18于立忠
群众 2021年22期
关键词:海安政务现代化

于立忠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海安市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迈向现代化的两大战略支撑,努力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党建在治理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

延伸“党管一切”的神经末梢。将推进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书记项目,强化镇级党委主体责任,探索社区物业党建联建,选派专兼职物业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把行动支部、功能型党小组建到小区里、建在网格上,把党的阵地延伸到小区楼栋。着力打造红色业委会,将“党的领导”写入“业委会议事章程”,新成立或换届业委会成员的党员占比达50%以上,小区党组织主导业委会筹备换届、引领小区重大事项决策、领导业委会以及监管物业公司等职能,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动能。

构建社区“大党委”工作体系。充分整合辖区内党建优势资源,编制区域化党组织“大转盘”,明晰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结成一家亲、同下一盘棋”,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区域联合党委为依托、多方共同参与的“大党委”组织体系。选聘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社区干部兼任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有效保证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探索“一核多元”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党员广泛联系群众机制,推动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功能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全面推行“1+10+100”教育引领群众工作机制,每个党小组长、党员骨干联系10名左右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形成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的几何效应。持续深化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机制,5000多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村组社区,走访村民居民,年均为群众代理、代言、代办各项事务约4.9万件,解决难题1500余件。

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把政务公开意识贯穿于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群众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面对“老大难”的房屋拆迁工作,海安市建立以“三榜公示”(一榜公示方案,二榜公示结果,三榜公示补偿)为核心的房屋征收工作机制,推进过程阳光公开,杜绝暗箱操作,获得了群众支持与信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赢得民心。在城市核心区旧城改造工程中,涉及被征收对象近万户,没有发生一起因补偿、安置问题而引发的有影响的事件。

充分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标准,更加珍惜和尊重群众的话语权,多让群众说话,多听群众说话,推动治理现代化成效更符合民意、顺应民心。积极搭建民意诉求表达平台,在全国首创网络回帖员制度,市四套班子及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参加一次网友见面会,将“键对键”交流与“面对面”对话紧密结合,网上办理回复率保持在98%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实现了治理现代化从“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的拓展。

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群众既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不断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在基层党支部推行“你问我答、我说你听、我述你评、你提我做”工作法,通过召开干群连心邻里会,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小分队,开展乡村贤人送“理”上门、身边好人送“德”进门、致富能人送“技”入门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说群众最想听的理论,解读群众最想了解的惠民政策,将党的声音传播到群众中去,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围绕便民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下,海安市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社区综合治理、物业管理、便民服务一体化水平。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行“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落实人口属地管理,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因拆迁引起的人居分离,户籍地村居“找不到”,居住地社区“管不了”,最终群众事务“无人管”的问题。着力健全社区便民化服务机制,统一制定59项村居便民服务事项清单,高标准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驿站,深受群众欢迎。

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全面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各类资源和信息,研发“我的海安”APP,积极打造指尖上的便民服务云平台,群众可在线办理222项、查询1291项政务事项。嵌入“自助移车双向通话”模块,实现移车求助、警情处置等的自动化、智能化。有效利用公共地面资源,新增停车泊位5000余个,启用智慧停车系统,实现智能进出、扫码通行、预约车位等功能,完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机制,盘活公共停车位的周转率和利用率,有效缓解“一位难求”问题。

提升集约服务水平。围绕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多头问”的问题,推动资源整合、功能融合,使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即可办成事。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同步建成市镇两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推进矛盾调处、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治理资源“整编”进驻中心,全方位向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全面整合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政务服务电话36个,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实现“12345”一个号码受理民生诉求,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总客服”。

守好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推进平安建设让百姓安宁。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海安市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海安最宝贵的软实力,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长效。建成苏中地区首批省级现代技防城,可防性、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大幅下降,刑事案件、“八类”案件呈现连续下降态势,万人刑事发案率低位运行。“平安海安”已经成为一张闪亮名片,吸引了更多高端人才到海安创业、生活,切实增强了城市发展指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促进公平正义让百姓安心。深入推进阳光司法,让公平正义更加“触手可及”。海安法院推行庭審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记录“三同步”,每庭必录、长期保存,无偿向当事人提供庭审视频光盘,切实提高当事人对诉讼公正的信任度。率先探索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07年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均保持100%,官民平等对簿公堂成为常态,切实增强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

坚持能动司法让百姓安居。坚持民生司法,围绕服务和改善民生,依法审理民间借贷、损害赔偿、环境污染,以及医疗、住房、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等案件,加大打击“拒执罪”工作力度,提高失信成本,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公益诉讼监督“利剑”作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等专项监督活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切实保障群众享受“天蓝、水净、地绿、食安”的基本权益。

(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潇潇

猜你喜欢
海安政务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海安推进电镀企业治污限期两个月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