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2021-12-24 15:20檀庆忠张林娟陈致旺
林业勘察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茶油茶油油茶

檀庆忠,张林娟,陈致旺

(永泰县林业局,福建 福州 350700)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也是中国特有的优良乡土树种。据《山海经》记载,中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有油茶面积约433.33万hm2,茶油年产量约46万t,产值约552亿元。福建省油茶林面积约15.20万hm2,茶油年产量约1.6万t,产值达19.2亿元。福州市油茶林面积约1.33万hm2,茶油年产量约1 390 t,产值约1.8亿元,约占全省的10%。永泰县现有油茶林面积0.81万hm2,可采摘油茶鲜果15 000 t,油茶籽3 600 t,可产茶油900 t,茶粕2 700 t,产值约1.2亿元,约占全市的2/3。油茶产业已成为发展永泰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新兴产业[1]。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缓解耕地压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升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种植油茶不仅是群众的致富之源,也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1 研究区概况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18°23′~119°12′、北纬25°39′~26°05′,东邻福清、闽侯,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总面积2 230 km2,东西长84 km,南北宽46 km。永泰县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400~2 000 mm;干湿季分明,3—9月为多雨季节,10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季节。全县平均气温14.6~26.0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5~11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29 ℃;年均日照时数1 445~2 193 h。永泰县林地土壤有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草甸土等4个土类,分别占林地面积的96.59%、3.33%、0.06%和0.02%;pH值4.0~5.9;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全氮的比例分别为4.41%、0.138%;土层厚度一般40~90 cm,腐殖质层厚度5~30 cm。永泰县生态环境十分适宜油茶种植和生长。

2 主要成效分析

永泰县油茶在种植、生产、经营和品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永泰县油茶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初期,县政府发动群众对全县约1 333.3 hm2油茶林进行垦复,并积极营造新的油茶林,使油茶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根据森林资源建档数据,2010年全县油茶面积3 690.93 hm2,2020年增加到8 083.87 hm2,十年期间的增幅达119.02%。近年来,全县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民种植油茶,油茶产业迈上新台阶。2010—2015年永泰县开展了现代农业(油茶)生产发展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丰产油茶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油茶新种植面积863.47 hm2。从2016年开始,永泰县开展了油茶低产林生态改造示范园建设项目等、木本油料(油茶)示范基地低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油茶低改面积1 242.67 hm2。

永泰县现有茶油特色品牌3个,分别为“三状元”山茶油、“藤山”山茶油和“青云山”山茶油。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油茶品牌“三状元”山茶油荣获“永泰山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授权单位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和“福建名牌产品”。

3 永泰县油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老油茶林经营管理粗放,产出效益较低

现有老油茶林品种大多老化混杂,良种利用率很低,长期处于自然原始的生长状态,种植户很少垦复、施肥、修剪,或者垦复、施肥等缺少连贯性。由于疏于管理,水、肥等条件满足不了高产需求,因此油茶产量不高,产出效益低。据调查,全县大部分产区老油茶林平均产茶油45~75 kg/hm2,低于全国105 kg/hm2的平均水平。

3.2 现有品种老化,良种推广缓慢

虽然永泰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行了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90年代还实施了油茶低产林改造,但真正使用良种造林的面积比例不足50%,而且良种推广应用还处于自发状态,阻碍了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目前老油茶林大部分属于本地原始油茶品种,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以萌生自然繁殖和从老油茶树随采随播种子为主,油茶老化退化现象明显。此外,永泰县尚无经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地方油茶良种,市场上油茶品种繁多,产油量及品质有好有坏,而且优良品种的研究、开发、应用进展缓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远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油茶项目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3.3 生产成本较高,竞争优势不足

较高的生产成本决定了茶油的价格也相对较高。近几年,永泰茶油售价最低时也需100~120元/kg。相比之下,大豆油市场售价约12元/kg,花生油、菜籽油约30元/kg,芝麻油约50元/kg,茶油在价格上明显处于劣势。永泰县虽然拥有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油茶生产加工企业,但还未打造出类似于“金龙鱼”等的龙头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小,在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缺乏高精产品和市场竞争力。

3.4 销售渠道狭窄,产品销售不畅

销售渠道是销售商品的关键。永泰县油茶加工多采用小型机械压榨方式榨油,主要销售渠道以商贩收购为主,渠道狭窄单一,产品仅依靠线下销售,销售成效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极不匹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不产出茶油,因此消费者对其营养价值、功效及生产等方面不甚了解,对产品较为陌生,远远不及对大豆油、花生油、茶籽油、玉米油的熟知程度,更不及橄榄油,所以茶油的市场推广尚处在探索的初步阶段。

3.5 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

长期以来,“人种天养”的小农意识使油茶经营鲜有民间资金集中投入,而政府补助资金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造成油茶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油茶产业发展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新造油茶林从栽种到投产需要6年,而进入盛产期则需要8年以上。投产的前6年林农没有收益,投入接近7.5万元/hm2,低产林改造投入超过1.5万元/hm2,一般林农难以承受。由于国家投入少而地方财力又有限,资金缺口很大。由于种植前期没有收益,因此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从永泰县的情况看,一些较有实力的个体或企业,经过几年投入后多数已举步维艰。资金问题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影响了全县各地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3.6 基层人才薄弱,经营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林业基层站所建设投入不足,工作生活条件仍简陋,人才吸引力不足,油茶产业专业人员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普遍,引发了政策落实难、科技推广难、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大多油茶园道路、水电、通讯等民生基础设施因其建设长期未被纳入地方发展规划而十分薄弱,影响了油茶种植户的生产生活和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缺乏造成油茶产业综合执法、油茶林灾害防控、油茶资源监测和管理等技术手段或装备设施仍显落后,科技创新能力、油茶产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提升。

4 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创新发展模式 ,推广集约经营

加快培育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油茶加工企业建设原料基地,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引导农民开展标准化和专业化种植油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将企业和农民利益联结在一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强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经营,提高其综合效益。

4.2 增强科技支撑,做强油茶产业

一是要科学选择良种壮苗。优良品种是实现油茶高产高效的关键一环。要做到非良种不使用,非壮苗不造林,确保全县油茶种苗质量安全。二是走苗木自繁自育之路。扩大永泰县现有的油茶育苗基地规模,建成集油茶种源保存、良种选育、种苗繁育为一体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在满足永泰县油茶造林需求的同时,辐射至闽清、福清、连江、闽侯、长乐、莆田、仙游等周边县市。三是做好精深加工。油茶浑身都是宝,要在茶油、茶壳、茶枯等综合利用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应用生物技术,不断提升油茶产业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开发山茶油母婴护肤专用产品,如婴儿多效霜、婴儿按摩油以及茶皂素、茶籽粉、沐浴露、洗发水、手工皂、精油、面膜、唇膏、养生胶囊等系列产品,努力把一粒油茶果做成一个大产业。

4.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油茶知名度

油茶是集生态环保、绿色产业、健康食品于一体的食用油料,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且易被人体吸收,同时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等多种成分,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抑制心肌梗塞、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抑制和杀灭病原菌、保护肠胃、抑制癌细胞生长,增强人体免疫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加大对茶油营养价值的宣传,让高贵绿色的茶油得到更多人的认知、认可和接受。

4.5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扩大永泰山茶油的品牌效应,建立山茶油质量认证体系。加大“永泰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统筹全县油茶产业商标资源,对商标、质量等环节和包装等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山茶油包装标识,对经过标准化改造的小型油茶加工厂专门制作特定包装,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检测、统一管理,实现产品可溯源、监管有对象、质量有保证。为充分展示永泰山茶油的形象,应鼓励龙头企业参加森林产品博览会、林业博览会等活动,着力品牌培育工作,扩大永泰山茶油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永泰县油茶品牌的竞争力。

4.6 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油茶产业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目前永泰县油茶产业在国家和省林业部门层面已有较好的声誉,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扶持,争取在符合发展政策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将低产油茶林列入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一批产量稳定、品质较好、经营水平较高、有一定规模的油茶丰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参与永泰县油茶产业的开发和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支持油茶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建,争创国家、省、市龙头企业,逐步实现油茶产品加工一体化,提高综合利用率,促进油茶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二是提高资金补助投入,建议新造油茶按高标准营造,采取带状整地、外高内低、内挖竹节沟、种植2年生油茶推广品种嫁接苗、施有机基肥、前期撒草籽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新造茶林面积6.67 hm2以上,可申请财政补助2.25万元/hm2。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3.33hm2以上,连续3年,每年可申请补助7 500元/hm2用于施肥、修剪、除草、补植等。采用省林业局批准的油茶育苗基地生产推广的油茶品种的嫁接苗,年产量5万株以上,每株补助0.5元。油茶加工企业采用新工艺,生产茶油达到国家标准,按投资20%~50%予以补助。

4.7 建立人才专班,加强技术指导

在推动实施油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部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林业部门可以组建一支林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专班,开展油茶科技服务活动,大力推行“保水、保土、保肥、保生态”种植、良种壮苗造林、矮化密植、修枝整形、引蜂授粉等现代种植模式,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公害防控、安全隔离期用药等现代新技术,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以实现油茶高产、优质、高效。林业科技特派员通过深入油茶林山场地块检查指导项目的开展情况,对林农新植油茶和低改项目现场技术指导,促进油茶科学种植和抚育,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4.8 推动产旅融合,发展生态旅游

茶树常绿、开花量大、花艳,是极佳的园林观赏树种。油茶产业发展可主动融入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油茶观赏、休闲公园,将同安镇洋中、西安、连山片,嵩口镇东坡、三峰片,长庆镇长庆片和东洋乡秀岩片等油茶基地及梧桐片油茶种植区建设成为集油茶种苗繁育、生态丰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示范基地。推出“油茶基地+民宿+乡村旅游”,将油茶示范基地打造成油茶观光园,开展科普观光游,体验油茶采摘、优质山茶油购买、高山民宿入住,感受“互动体验+休闲度假”的林旅融合游魅力。举办永泰县茶油开榨节,开展古法榨油工艺体验和展示活动,筹建富有油茶文化特色的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吸引游客参与活动,促使体验油茶文化成为永泰县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4.9 加强部门合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县政府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部门配合。一是加强部门对油茶产业的合力推动力度。整合组织财政、农业、林业、发改、扶贫、水利、交通、电力、国土资源等部门合力推动,确保油茶基地建设实现水通、路通、电通。二是加大对油茶的执法力度。针对油茶果成熟时偷采严重的问题,整合公、检、法、司法、林业执法队、乡镇执法队组成综合执法,从严从快处理,减少种植户、企业和公司的损失。

猜你喜欢
山茶油茶油油茶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广西首次公开发布山茶油团体标准
山茶油成为现代人的“新食尚”
山茶油到底有哪些营养功效?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家乡的油茶
茶油果
茶油飘香
山茶油食用价值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