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歌谣文化

2021-12-28 03:43于大洋
兰台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联军伪军抗联

于大洋

随着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广大沦陷区被日本帝国主义推向战争的苦难深渊。在中华民族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孤悬敌后,将士们面对敌军的疯狂侵略和异常艰苦的战斗条件,秉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利用抗日歌谣的创作和传唱,有效地鼓舞了我军士气、瓦解了敌军阵营,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侵略的强烈而坚定的愿望和决心。

一、东北抗联歌谣文化的产生背景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各族人民与爱国官兵自发组成了大刀会、山林队、自卫军、救国军。1936年2月,根据党中央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将爱国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建立第一军至第十一军,共约4.5万人。1937年前后又组建了三个总指挥部,先后开辟了东满、南满、吉东、北满四大游击区,以兴安岭、长白山的山区密林为依托,与凶狠残暴、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辗转拼杀。1937年底至1940年间,疯狂的日本关东军开始了变本加厉的“讨伐”和“肃正”,抗联将士伤亡惨重,根据地损失殆尽。

面对极端恶劣的境况,为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提高在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能力,东北抗联将士们积极创作诗词歌谣,借此表达广大革命群众反抗侵略的强烈而坚定的愿望和决心,激励将士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赤子般的忠诚与热情,在极端恶劣的斗争环境中顽强抵抗,同日寇抗争到底。

二、东北抗联歌谣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揭露日本残暴统治。《提起民国二十年》中有“日本鬼子占了奉天,杀了我同胞哇,不知几千万,一去是个人哪,回来是一炷香,谁家的儿女谁不想,两眼泪汪汪”,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觊觎我国领土、残害百姓的卑鄙行径。《联合起来上战场》以两个流浪农民的对话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日本鬼子赛虎狼,奸淫烧杀带抢粮,十有九人把命丧,闹的家家户户遭了殃。”《满洲苦》中有:“日本鬼子罪呀罪滔天哪,拉网并屯耍野蛮,烧杀又强奸,警察特务狗呀狗娘养呀,敲诈勒索打骂咱,敢怒不敢言。”这些歌谣都对当时东北百姓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生存境况作了生动刻画。

二是反映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壮丽画卷。杨靖宇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有“把一切抗日民众都领导起来,紧密联合被压迫的中朝民族,收复被侵略的祖国失地,从亡国奴的生活里解放出来”,不仅汉族同志广为传唱,还有朝鲜族同志专门译成朝鲜语。进步人士利用《“满洲国国歌”》的曲调,填上与其内容截然相反的歌词,创作了《推翻“满洲国”歌》,在辛辣的讽刺中“号召全体同胞铁般团结一致声讨”。《参加抗日联合军歌》在当时抗联部队中普及面很广,集会、行军、宿营、晚会经常演唱:“大家齐心参加抗日联合军,他也愿去我也愿去,共同打日本,勇敢冲锋努力杀敌,大家都齐心……”多年后,一些幸存的老抗联还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可见这首歌的烙印之深。

三是宣传党的统一战线。《一致团结打日本》是在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后广泛流传的一首抗战歌曲。歌曲号召工农学兵商“民族总动员……大团结尽其所能,抗日是生路……建立起统一的国防政府,快参加抗日联军团结打日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了党的统一战线策略。

四是瓦解敌军阵营。抗联官兵们在与伪军作战时,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喊话、唱歌、射击轮番进行。一次与伪军战斗中,我抗联战士边打边呼口号唱歌,当时唱的一首是《口号歌》:“同胞们,满洲士兵们,你们想想吧,我们为什么?完全是为的救中华。问你们,是不是中国人?赶快哗变吧,枪毙教官,与我们共同打敌人。”对于尚有民族自尊心的伪军,这样的宣传是起作用的,对方带队的伪军连长当即脱下了伪军衣,扔掉了伪军帽,要求参加抗联部队,不愿再为日寇卖命。1934年间,我军某部与伪满军驻地仅一河之隔,抗联妇女团用东北民歌《祭腔调》填词创作了《劝满洲士兵歌》。夜深人静时,几个战士在河边向对岸伪军唱歌,还用弹弓把歌词射到对岸,被伪军偷偷藏起来互相传阅。

五是纪念讴歌抗联英雄。《烈士纪念歌》唱道:“镜泊湖上涛光苍茫白昼起寒微,山麓到青冢,湖畔碧野共蒿蓬,英雄去不回,天涯芳草系忠魂。”这是为悼念莲花泡战斗东北抗联五军一师四连78名死难的烈士而作。战后敌军肆意毁坏我战士遗体,待抗日救国会备棺收尸时,只埋葬了42名烈士。《杨司令英雄汉》是杨靖宇1940年2月在濛江殉国后,在抗联部队和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悲壮的颂歌:“受尽风霜苦哇转战在深山,嚼树皮吞草根杀敌冲在前。杨司令宁死奋战血染长白山。杨司令的牺牲为国又救难,咱东北老百姓要为他报仇冤。”它表达了人们对杨靖宇同志的爱戴和缅怀,也表达了要继承杨靖宇将军的遗志和把抗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六是激励群众从军作战。《送情郎》通过一个少女送情郎上前线参军杀敌的故事,表达了在国难当头之际,舍小爱顾大爱、弃小家保大家的报国情怀。《十大劝》通过热血男儿为踊跃参加抗联,与爹娘兄嫂弟妹等的对话,反映了决心与日本帝国主义拼到底的坚定信念。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好普及,“一教就会,越唱越有味”,对于发动群众、教育战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做鞋送抗联》通过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小妹坐灯前哪,穿针又引线,不是忙嫁妆,做鞋送抗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温馨的画面,反映了百姓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心理。

三、东北抗联歌谣文化的特点与作用

一是抗联领导人带头创作歌谣,激励和鼓舞前方抗日将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在战斗中分析总结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不计春夏秋冬,扬己之长、攻敌之短,夺取胜利,挥笔写就了《四季游击歌》,旋律壮美、朗朗上口,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很快在游击队中流传开来。这些作品对振奋群众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参与抗战、鼓励士兵英勇奋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战士战胜困难、奋勇杀敌的精神食粮。

二是体现东北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方向。抗战是抗联歌谣的主旋律,它宣示了东北人民不可辱的力量和宏大的护国志愿。东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拓进取、团结包容的民族性格特点体现在东北抗联歌谣中的各个方面。这些歌谣虽然没经过精雕细琢,但及时准确地道出了抗联将士和贫苦百姓心声,鼓舞了勇气和信心。另外,东北人民直观易懂、生动活泼的民间艺术形式也丰富了东北抗联歌谣文化的宣传方式,将士们通过表演“扭秧歌”“折子戏”“二人转”等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观看,战士们借此机会通俗易懂地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抗联歌谣绝大部分是利用现成的歌曲曲调填词,如利用东北民间小调、外国歌曲、古曲等为曲谱,填上通俗易懂的歌词,让群众都喜欢听、愿意学,而且很快就能学会。

三是真实记录东北抗联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和前赴后继的精神力量。抗联歌谣不仅有助于人们研究、了解东北人民的爱国斗争历史,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先辈们是怎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抗联歌谣本身就是抗联斗争史生动形象的缩影,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无数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爱国热忱,继承先烈遗志,振奋民族精神,投身于国家、社会各项改革的伟业洪流之中。

综上所述,东北抗联歌谣文化来源于人民,最终也服务于人民,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宣传载体,鼓舞了抗联将士奋勇杀敌的勇气,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斗争勇气和必胜信念,激励了亿万同胞抗日救国的决心。

猜你喜欢
联军伪军抗联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