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红薯“商薯19”化学与物理控旺试验

2022-02-02 05:23田永国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9期
关键词:矮壮素顶芽效唑

田永国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贵州 沿河 565300)

红薯生长中容易旺长,导致地上茎、蔓、叶消耗掉大量养分,严重影响红薯的产量与质量。为探索适宜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高淀粉型红薯生产的化学与物理控旺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产业化发展,结合武陵山区《红薯综合标准体系》规程产业化推广应用研究与示范(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215)项目实施,开展2021年高淀粉型品种“商薯19”适宜化学与物理控旺试验,为当地红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沿河县甘溪镇毛田村游某的责任地,面积733 m2,海拔535 m,地势平坦,向阳,排灌方便,土壤为黄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油菜。

1.2 试验材料

红薯品种为商薯19,为高淀粉品种。

控旺剂选择缩节氨、多效唑、矮壮素。

1.3 试验设计

设5 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喷施缩节氨;处理B,喷施多效唑;处理C,喷施矮壮素;处理D,人工打顶,不打药;处理E,不打药、不打顶。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 次。

甘薯第1 次膨大阶段,即蔓长35~45 cm 时进行控旺处理。缩节氨每亩用量220 mL,兑水80 kg;多效唑每亩用15%可湿性粉剂220 g,兑水80 kg;矮壮素每亩用50%水剂220 mL,兑水80 kg;人工打顶需选晴好天气上午进行,以减缓地上部分生长,增加结薯数量,加速养分向块根块茎转移,加快块根块茎膨大[1]。

甘薯第2 次膨大期前7~10 天,即栽后80~90 天,约在7 月底或8 月初进行控旺处理,各处理用药量与处理方法同前。其中,摘顶处理中分枝长至30~35 cm 时继续打去顶芽,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使光合作用积累的干物质尽可能转移到块根,提高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的含量,提升其耐储性和商品率。

1.4 试验管理

单垄单行种植,垄宽33 cm,垄高20 cm,垄沟33 cm。小区垄长4 m,宽5 m,移栽密度为4000 株/亩,区组间留1 m走道,四周设保护行,详见图1。

图1 小区田间示意图

整地时采用旋耕机翻犁,做到土平泥细,每亩底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0 kg,翻耕时均匀犁入田中。薯苗2021 年5 月21 日移栽,选用顶部三叶齐平、茎粗壮、茎叶颜色深绿、长20~30 cm 的优质薯苗。垄面中央用锄划深约5 cm 的小沟,沟里放入土4~5 茎节的薯苗,上部茎叶与地面垂直,露出地面3 片叶子,用土压实。

5 月28 日观察、补种。6 月22 日,每亩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17.5 kg。结合追肥中耕除草,进行第1 次控旺。根据试验设计折合成小区用量,处理A 用缩节氨原药剂6.5 mL,兑水2.4 kg,喷雾;处理B 用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6.5 g,兑水2.4 kg,喷雾;处理C 用矮壮素50%水剂6.5 mL,兑水2.4 kg,喷雾;处理D 在上午10 点人工打顶芽控旺。

7 月21 日上午10 点处理D 人工打顶芽进行第2 次控旺,同时对长30~35 cm 的分枝打顶芽控旺。8 月10 日根据试验设计进行第2 次药剂控旺。8 月24 日,亩用磷酸二氢钾30 g,兑水15 kg 叶面追肥,11 月2 日收获[2]。

1.5 试验测定

2021 年11 月2 日测产验收,每小区从第2 行第5 窝开始,连续取10 窝进行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考查,计算理论产量,并对各小区进行实割实测,折合实际亩产量[3]。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商薯19”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主要农艺性状详见表1。可知,蔓长由短到长依次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E、处理A,蔓长在161.6~247.3 cm,最大相差85.7 cm。分支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处理E、处理B、处理C、处理A 和D。处理E 单株茎蔓质量最大,处理B 最轻。

表1 各处理“商薯19”的主要农艺性状

2.2 对“商薯19”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商薯19”的主要经济性状详见表2。可知,处理A单株结薯个薯最多,处理B 最少。处理E 单株生产力最高,处理D 单株生产力最低。处理B 商品薯率最高,处理D 商品薯率最低。

表2 各处理“商薯19”主要经济性状

各处理“商薯19”产量详见表3。可知,在化学与物理控旺下,“商薯19”的亩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E、处理A、处理C、处理B、处理D,对照E 不打药不打顶产量最高,增产明显。

表3 各处理“商薯19”产量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4。可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4 试验结果F 测验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打顶蔓长、分枝、生产力、商品薯率、亩产均为最低,建议不推广。不打药不打顶处理分枝、生产力、亩产最高,其次为喷施缩节氨、矮壮素、多效唑处理,未达到试验目的。

由于试验设计中未涉及缩节氨、矮壮素、多效唑的较适宜施用浓度和施用时间,是否因此影响试验结果有待通过单独或多水平试验进行验证,以期明确“商薯19”的较适宜控旺浓度、施药时间与控旺方法。

猜你喜欢
矮壮素顶芽效唑
矮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矮壮素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特性的影响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50%矮壮素水剂在pH值测定中遇到的问题与探究
道地药材建青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利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矮壮素的发育毒性
多效唑引起杧果早花的内源激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