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以山西红色文化为例

2022-02-06 04:55□张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西红色思政

□张 瑜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顺利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极具特色,具有特定的教育价值。把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新时代高校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有利于高校提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目的性。

1 红色文化和山西红色文化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革命、改革、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为丰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物质成果方面主要包括革命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名人故居等。精神成果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联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有各个历史阶段制定和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同时还包括老一辈领导人和革命家的家风家训、红色故事等,这包括其间形成的红色艺术等。红色文化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物,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资源,它能够增强高校思政课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

1.2 山西红色文化基本概况

山西省作为全国具有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之一,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年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建立,自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山西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先后发动了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在党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形成并留下了一批非常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山西广泛传播,中共太原支部创立,为了纪念山西党组织的成立,缅怀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修建了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成为今天山西省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1年正式开馆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是山西革命运动的摇篮。山西还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启蒙者高君宇故居纪念馆。

土地革命时期,山西是北方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最早的省份之一。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领导、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红二十四军,是北方第一支正规红军,他们在山陕坚持武装斗争,为红军东征奠定了基础。1996年红军东征纪念馆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落成开放,集中、全面、翔实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抗日的伟大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全国最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之一,是八路军的主要革命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保卫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坚固屏障,是党中央联系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留下了平型关战役遗址、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西河头地道战遗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众多革命遗址与纪念馆。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重要战略基地的山西为全国解放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国领袖、将帅和俊杰在山西留下了光辉足迹。如五台县的徐向前故居、建于1960年的“四八”烈士纪念馆、位于太原东山的太原解放纪念馆等。新中国成立之后,山西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当时全国上下农业学大寨,形成了昔阳县大寨景区。

同时,山西在音乐、文学等艺术方面也留下了不朽篇章,有光未然、冼星海谱写的《黄河大合唱》,桂涛声、冼星海创作的《在太行山上》,贺绿汀作词作曲的《游击队之歌》,赵树理撰写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等。此外,还形成了吕梁精神、太行精神、刘胡兰精神、右玉精神、大寨精神等。山西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本土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渠道,为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奠定了基础。

2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山西红色文化的融入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红色文化本身就具有时代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在山西发生的红色故事和孕育的革命精神,同时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山西红色文化,将这些红色素材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增进大学生的信念感和认同感。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山西留存的革命遗址、红色博物馆、名人故居,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红色资源的海洋里,给学生提供一种更直观、更立体的教学感受。山西红色文化的主体价值就是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而且也拓宽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载体,有利于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2.2 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山西红色文化的融入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将蕴含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们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一首首经典红歌、一个个红色故事来了解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品质和革命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同时,大学生经过红色文化的洗礼与净化,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日见提高,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更加强烈,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出新时代青年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2.3 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利于筑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山西红色文化的融入为高职院校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奠定基础。红色文化本身就具有阶级性,将凸显着正确政治方向和原则的红色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蕴藏在红色文化中的巨大正能量释放出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引导功能,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正确方向和奠定文化根基。山西红色文化中震撼人心的革命事迹、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彪炳史册的革命精神能够深刻影响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引领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从而更好地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清晰、方向正确。

3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

3.1 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充分发挥课堂实践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可细分为课堂实践、课外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三个层次。课堂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渠道。在信息化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把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实践教学,可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创新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框架,坚持整体性原则,找到教材本身与红色文化两者的契合点,实现两者的深度有机融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时,可以讲述高君宇、彭真、刘胡兰等身上体现的那种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激励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在讲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时,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山西孕育的伟大的抗战精神、英雄的吕梁精神、奋斗的右玉精神等,激发学生提升精神状态,弘扬中国精神。这样把山西红色文化转化为优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能大大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授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还可以采用探究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经典作品读书会、红色歌曲与剧目表演、红色主题演讲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亲身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收到震撼心灵、纯化情感、升华思想的良好教学效果。这样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

3.2 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课外校内实践教学氛围

课外校内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二主战场,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有助于山西红色文化更好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自身特点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校园整体精神风貌。其次,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突出校园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校园红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加大红色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力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包括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举办红色文化展览、拍摄红色文化微电影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红色文化,使得学生在参与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中陶冶高尚情操。在校园红色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每个学校要注重在校园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方面注入红色文化基本元素,以校园硬件为基础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增强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例如,可以树立革命家雕塑、建设标志性红色建筑,还可以以英雄人物的名字来命名教学楼、校园广场、道路等公共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挖掘自身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历史纪念馆,这样校园环境的每一角落都充满了红色气息,学生走在校园就仿佛置身于革命发生地,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品格。在校园红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每个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凝练革命精神所蕴含的无穷价值和力量,实现革命精神和校园规章制度的有机融合,增强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长效性。除此之外,每个学校可以创办校内红色读物以及在校园网站开设红色文化宣传专栏来刊登红色图片和英雄事迹等内容,传承好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看望慰问老战士、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3.3 积极构建红色实践基地,广泛利用校外实践教学红色资源

校外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积极构建红色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实践教学红色资源。首先,要坚持就地合作、方便操作的原则去选择红色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属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深入市、县、乡、村就近寻找本地留存和建立的军事遗址、历史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山西各地市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每个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区位优势就近选择具有典型特色的红色实践基地,方便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教学,节省大量的物力和时间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要坚持高效务实、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好红色实践基地。教师要提前制定好校外实践教学计划,要规范校外实践教学流程,提前与红色实践基地负责人沟通要学习的内容、路线、学时等;同时要加强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为各专业学生量身定做有意义的红色学习之旅。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时,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言,让学生谈谈感受和收获,使学生真正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红色之旅中体验到革命事业的艰难困苦和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激发和坚定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其次,学校还可以选择有典型代表的红色实践基地合作开发红色资源,不断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载体和新途径。例如,双方可以成立红色资源教育研究相关机构,以机构为纽带进行红色学术研究、讨论等活动,这样产出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

猜你喜欢
山西红色思政
我在山西等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