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羌族服饰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及应用

2022-02-06 12:41陈慧芬
山东纺织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羌族服饰

陈慧芬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羌族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支瑰丽奇葩,历史优秀,文化底蕴深厚,具备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反映着羌族人民的审美艺术与创造力。羌族服饰文化中蕴含着羌族优秀的文化,具有丰富性、形象性及生动性等特征,可为幼儿的情感、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基于此,在羌族地区幼儿教育中,应注重对羌族服饰文化的有效融入,以此来调动幼儿对羌族文化的兴趣,实现对羌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强化幼儿的乡土文化情感与民族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爱民族、爱国家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知识,最终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1 羌族服饰文化的概述

羌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人,该民族依山而居,也被称作云朵上的民族,该民族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积淀了优秀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深化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加上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对中国羌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继承与发展羌族文化受到了国家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门在2001年7月2日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羌族拥有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传统服饰主要有:麻布长衫与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服饰中均会使用彩线或是彩布条,还会在这些布块上缝制丰富多样的花纹图案,服饰整体色彩不仅深沉还对比鲜明,呈现出一种庄重富丽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1]

释比服饰作为羌族男子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该服饰十分的威猛和庄严,整个服饰中绣制着大量的火焰纹,并配以红色、金黄色的云朵图案,图案线条粗。一般羌族男性服饰主要以“腊呼羌”为主,男子在头上缠黑头帕,在腿上绑红布条,在胸前和吊襟两侧绣上一些大块图与粗线条的绣花,长衫过膝。羌族女子服饰色彩以红色、白色、黑色、蓝色为主,服饰样式主要为长衣式,但不同地区的图案和腰饰有着一定的区别,共同之处在于:纹样图案均以羊头纹、云朵纹、火苗纹、花草纹、动物纹为主,女子的下装长至脚踝,领口缝制了梅花形银饰,袖口和襟边等位置会绣上一些花纹,且腰束绣有生动亮丽花纹图案的围裙、飘带。另外,云云鞋是羌族服饰中极具特色的服饰之一,这一鞋子会绣上形似天边五彩祥云的图案。

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羌族服饰文化,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发展其认知能力与情感,从而对幼儿审美情绪进行有效培养,推动幼儿良好发展。

2 幼儿教育中羌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应用

2.1 充分挖掘羌族服饰文化教育资源

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每一件羌族传统服饰及其图案均具备丰富的教育内容、文化内涵,但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发展、年龄特征等,聚焦当地羌族文化,深入挖掘丰富绚丽、生动鲜活的羌族服饰文化教育资源,选择相适应的服饰文化教学内容,摒弃其中遗留下来的迷信封建思想,对可以推动幼儿情感发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进行有效提炼,再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舞蹈、绘画等教学形式,以此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绚烂多姿的羌族服饰文化,促进幼儿民族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教师可在课前到当地博物馆、档案馆等收集羌族服饰的历史资料,实地观察羌族服饰,通过智能手机或是相机对这些美丽的羌族服饰进行记录,还需借助网络收集羌族服饰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然后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穿着羌族服饰为幼儿们讲解多媒体课件,待幼儿在视觉上对羌族服饰有一定了解后,可让幼儿来到教师面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羌族服饰,从而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及触摸,更好地了解羌族服饰及服饰图案中蕴含的文化内涵。[2]另外,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适合幼儿穿着的羌族服饰,然后在幼儿园开展“羌族服装走秀”活动,从而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羌族文化的审美性与独特性,有效提升和发展其情感和认知,激发其对羌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2 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有效融合羌族服饰文化

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可把羌族服饰文化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让其成为传承羌族服饰文化的基础平台与关键载体。即借助网络收集当地羌族民族服饰的图片与视频,然后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幼儿一一讲解服饰的特点,再鼓励幼儿谈一谈自己对羌族服饰的认识,说一说羌族服饰的款式、图案象征意义等,随后教师可指导幼儿开展羌族服饰绘画、泥塑等活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观察力来创作自己眼中的羌族服饰,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使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羌族文化的魅力,让羌族幼儿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并逐渐转变成对民族的喜爱和认同。另外,幼儿园需要对园内外环境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加以充分利用,包括:活动室、走廊、大厅、操场、民族节庆等,然后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加以精心设计和布置,强调羌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性与独特性,为幼儿创设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羌族服饰环境,从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如:在幼儿园活动室布设羌族服饰区,包括:“服装区”“刺绣区”“图案区”“饰品区”,为幼儿提供了多途径、多层次的羌族服饰文化体验,让幼儿能够更加近距离接触、随时随地的感受羌族服饰文化,从而加深幼儿对羌族服饰文化的认知,丰富其民族情感。[3]

2.3 强化与社会、家庭的合作

在幼教领域中,幼儿教育并非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是社会、家庭的责任,为此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三方的通力合作。我国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离不开家园、社区的密切配合”。可见,服饰文化教育不仅是整个民族的社会义务、责任,还是家庭和社区的义务、责任。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传承与应用羌族服饰文化,需要幼儿园、社区及家庭通力合作,共建羌族服饰教育的价值观与主题,对三方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幼儿社区教育而言,需借助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对羌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的宣传,其中电视在当代大众传播中的普及率与影响力更大,因此,本地电视台可开设关于羌族服饰文化的系列节目,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讲解羌族服饰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从而实现羌族服饰文化的更大范围传播;二是针对幼儿家庭教育而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均在对幼儿进行服饰文化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胜过教师,家人的言传身教是营造家庭服饰教育氛围的关键基础,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具备很强的模仿性和较大的可塑性,所以家长们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服饰氛围,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熏陶、教育幼儿,即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多为幼儿讲一些关于羌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小故事,如:云云鞋、牛头帕等服饰中图案的内涵,从而对幼儿开展服饰文化启蒙,让其初步了解与认识羌族服饰的内涵、图案文化,感受到羌族服饰的艺术美与文化美,对其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进行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羌族服饰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阿坝州羌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自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