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促“学”

2022-02-09 02:19张国勤
江苏教育 2022年90期
关键词:心态智慧课文

张国勤

陶行知倡导“小先生制”,让“小先生”走进课堂。从教师的角度看,“小先生”是一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因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接引,巧妙地点拨,为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创造机会;从学生的角度看,“小先生”是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所谓让“小先生”走进课堂,就是让学生转换学习的身份角色,将学习的过程看成为教会他人而进行信息输入或者输出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以“教”促“学”的过程。

一、变换“学”的视角,从“教”的角度理解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小先生”,使其像教师钻研教材一样学习知识。学生在做“小先生”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学懂,还要把别人讲懂。要把别人讲懂,首先自己要能讲。很多时候,自己看似懂了,但是将学习的内容讲一讲或者写一写,问题就来了,要么是讲不下去,要么讲着讲着就会发现前后发生了矛盾。说到底并没有真懂。学贵生疑,一旦发现不懂就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者与知识的深度交互。如果说“看懂”对学习者来说是信息输入的话,那么“说顺”“写通”则是信息输出,而此时的信息输出可视作促进信息输入的手段,是信息输入程度的实时反馈。正因为如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说顺”“写通”的训练,将相应的方法交给学生:用细分法将过程说清楚,做到条理清晰;用比喻法将关系说清楚,做到浅显易懂;用因果法将逻辑讲清楚,做到逻辑严谨;用提炼法说意义,做到深入肌理、善于迁移。这样的学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脚手架”与“地形图”,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积极迁移,从而扮演好“小先生”的角色。

二、优化“学”的方法,以“教”的方式掌握知识

学生要想做好“小先生”,在课堂上就需要眼耳口手并用,运用多感观输出知识,高效地掌握知识。学校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做到动脑、动口、动手。例如,江苏省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被列为省级儿童画课程基地,该校学生对图画有着一种特有的情愫,在“教”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图画为“教”助力,这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教育功能。“小先生”往往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边向其他学生讲解课文,边在插图上画出前文所涉及的内容,将课文内容融于一图。“小先生”将课文讲好了,自己也就记住了课文,很快就能流畅地背诵出来。这样以“教”的方式促进自主学习,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三、保证“学”的权利,以“教”的经历增强兴趣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先生”,有利于其通过学习视角、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效率的提高,增强学习主动性。但是,这可能面临如下问题: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即“教”的机会?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教”的权利,也就是“学”的权利?

一是保障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无论是预习任务,还是课上学习的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即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与可自行选择的拓展任务。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的机会,让人人有所得。

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教”的选择权。人人有展示或者说“教”的机会,人人能提高自己,人人能拥有成功的体验,人人也就能在这种体验的累积中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学习不再是“要我学”的无奈,而是“我要学”的追求。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四、改变“学”的态度,以“教”的心态提升智慧

如何让“小先生”打开心门,与教师、同伴进行能量交换,实现智慧碰撞与生命层次的提升?在以“教”促“学”的课堂上,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倾听中交流”,学生灵活地切换“教”与“学”的角色。展示者,也就是“教”者,在展示完成之后,要以学生的心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按照他人的意见对自己展示的内容进行调整;接受者,也就是在他人展示时的受众,要以“教”的心态审视他人“教”的内容,找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能进行深入交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成效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真切感受“教”的价值。

当每个人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课堂上的能量交换时,每个人的智慧也就因这种交换而不断增长,课堂也就实现了从教学向教育的蝶变。

教师引导学生以“教”促“学”,从“教”的视角来学习,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来理解学习,以更高的要求对待学习,克服学习上的蜻蜓点水现象;以“教”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实现了多感官同频共振,让学习更有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要求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课堂,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在场”,让智慧在碰撞中提升。

猜你喜欢
心态智慧课文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背课文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