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培养途径研究

2022-02-21 04:54黄钰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高中生

黄钰惠

【摘要】在本研究中,主要运用了问卷法对 322 名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得知:一是高中生 24项积极心理品质均分都在 5-7 分之间,最突出的 5 项心理品质为:诚实、正直(7.15±1.33),对美和卓越的欣赏(7.07±1.47),目标与信仰(6.92±1.61),公民精神(6.80±1.27),幽默(6.80±1.39)。二是男生和女生在好奇心、感恩、勇气、自我控制、公平与公正、创造性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男生在好奇心、勇气、自我控制、公平与公正、创造性这五种品质上显著高于女生;只有在感恩这种品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三是年级在希望与乐观、创造性两个品质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希望与乐观这一品质上,高三年级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在创造性上,高二显著高于高一。根据多重比较,高二在谨慎品质上显著高于高一。

【关键词】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高中生正在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会面临认识自我、人际关系、考试焦虑、新生适应、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如果高中生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必然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负性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释放会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安徽省中学生的调查研究,高怀荃发现 10%-20% 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学生的消极情绪与消极行为,致力于干预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而极少人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反复出现。

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和培养个人拥有的内在力量,提高人的抗逆力、坚韧力、感恩、积极情绪、优势品格、创造力等,让更多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逆境,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过上殷盛的人生。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受到天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逐步形成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特质影响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促使人达到更加有意义、有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

本次研究详细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提出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以笔者学校学生 324 人(高一 119 人,高二 105 人,高三 100 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男生 140 人,女生 184 人。进行问卷调查后回收,排除无效问卷后对 322 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团队修订的《24 项积极品格优势测验》。该测验共有 48 道题目,包括 24 个因子。问卷的信度系数是 0.70,达到了问卷施测的要求。

3. 施测过程

在本研究中,运用清华大学积极教育测评系统发布问卷,学生在平台上进行问卷的填写,问卷一次性做完后立刻提交。

4. 统计处理

通过 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 24 项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如下表 1 和图 1,得分都在 5-7 分之间,最突出的 5 项心理品质为:诚实、正直(7.15±1.33),对美和卓越的欣赏(7.07±1.47),目标与信仰(6.92±1.61),公民精神(6.80±1.27),幽默(6.80±1.39)。

2. 高中生積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由下表 2 可得到,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男生总分均值比女生高。

从每一个因子来看,男生和女生在好奇心、感恩、勇气、自我控制、公平与公正、创造性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男生在好奇心、勇气、自我控制、公平与公正、创造性这五种品质上显著高于女生;只有在感恩这种品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3.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上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下表 3 可知希望与乐观、创造性两个品质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希望与乐观这一品质上,高三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在创造性上,高二显著高于高一。

其他的心理品质和总分在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分最高的为高二年级,根据多重比较(表 4),高二在谨慎因子中显著高于高一年级(P<0.05)。

三、讨论与分析

1.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高中生 24 项积极心理品质均分都在 5-7分之间,说明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发展比较均衡,这与唐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最突出的 5 项心理品质为:诚实、正直,对美和卓越的欣赏,目标与信仰,公民精神,幽默,反映出笔者学校的高中生心理素质良好,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对未来有目标有期待,能够真诚地对待自己与他人,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与精神。

2.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上的差异性

从统计结果来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男生总分均值比女生高。从每一个因子来看,男生在好奇心、勇气、自我控制、公平与公正、创造性这五种品质上都显著高于女生;只有在感恩这种品质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这可能因为:(1)据性别科学研究专家迈克尔·古里安指出,男生的右脑发育往往比女生更好,这使得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更强,他们会对周围事物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探索,喜欢深度挖掘真相,会更有好奇心。(2)社会大环境对性别有不同的要求,男生往往被要求有勇气、坚强,而女生被定位为胆小、柔弱,导致女生勇气分值较低。(3)如今社会,家长经常对女孩比较保护,更多的宠爱,更少的要求和指责,导致女生独立性较差,在温暖平稳的生活缺乏思考与创造,导致创造性分值较低。(4)在情感上,男生偏向理性,女生偏向感性,所以在遇到问题时,男生的理性思维与理性情绪占主导,能理智地控制自己,也能更公平公正地对待事物。

3.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上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总分最高的为高二年级;高三在希望与乐观这一品质上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二在创造性、谨慎品质上显著高于高一。

这可能因为:(1)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顺利度过了初高中衔接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生活,相比高三的学生,学业的压力没那么大,所以在三个年级里面,积极心理品质总分最高,状态最好。(2)高三的学生经历过种种的困难,明白成功的路上有许多阻碍,只有勇敢、保持乐观的心态才 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此外,高考即将来临,他们期待的大学殿堂、大学生活已经在向他们招手,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与向往,会导致他们在希望与乐观这一品质上分数显著高于 高一、二年级。(3)面对新的学习任务、生活环境,高一年级学生需要耗费自己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去应对、去调整,而高二学生度过了此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去创造,情绪也相对稳定,考虑会更周全,说话做事会更小心谨慎。

四、培养途径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家校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为此提出以下途径。

1. 从学生自身方面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 6+2 模式,学生可以从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和积极成就六个角度养成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自我上,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给自己积极的鼓励和暗示,形成乐观积极的习惯。在积极情绪上,通过三个小方法来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品质。第一个小方法是积累好事,比如今天我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那是……;第二个小方法是追随激情,给自己玩乐的权利,找到让自己全神贯注投入的心流体验,比如:爬山、游泳、烘焙等;第三个小方法是培养积极思维,接纳事情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恰当表达这些情绪,思考可以控制的部分,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能控制的部分,努力做好它。在积极投入上,享受自然是一件值得实践的事情。研究表明,好天气时在户外呆 20 分钟以上的人,积极情绪更多,思维也更开阔。作为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积极关系上,多和同学、朋友、老师、家人等身边人交流沟通、分享。在积极意义上,保持觉知力,树立梦想,并为之奋斗。在积极成就上,树立有意义的目标,在追求和实现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熟练地掌握身边的环境,体验到高水平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

2. 从学校方面

第一,创造积极的校园环境。通过绿化的、美化的、生态化的校园环境体系对学生心理进行调适,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给学生带来享受、舒适的感觉,比如建设积极的、温馨的心理辅导室。当学生有消极情绪时进行宣泄、倾诉,从而体验积极的情绪。学校重视人文关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友好、微笑的方式沟通交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二,开展积极主题的心理课程和团辅活动。如针对女生可多开设好奇心、勇气、自我控制、公平与公正、创造性等主题的团辅活动,针对男生可开设感恩、仁爱、乐观等主题的团辅活动。在课程方面,高一年级侧重于新生适应、培养乐观心态;高二年级侧重于提高自信、制定目标;高三年级侧重于坚持不懈、奉献精神。第三,打造积极的教师。有研究显示,教师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教师善于發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能,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第四,开展积极的心理社团活动。通过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漫画比赛、心理游戏等社团活动让同学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健康成长。第五,家校合力。通过在家长会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给家长分发家校协同教育手册、推荐公众号资源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心理知识,习得积极的亲子沟通方式,构建积极的亲子关系。

3. 从家庭方面

第一,营造积极、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地面对生活,用积极的方式处理生活上的难题,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第二,养成积极的沟通方式。“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尊重孩子的意见与想法,多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第三,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关注。不要以“成绩”为衡量孩子“好”与“坏”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及时鼓励与表扬孩子。

参考文献:

[1] 高怀荃, 徐勇 . 安徽省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抽样调查[J] . 中国学校卫生,1999(5):355-356.

[2] 马海茹 . 蒙、汉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D] . 东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