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的应用与操作技术

2022-03-04 07:25李倩段王栋李荣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肠腔性病变诊断率

李倩 段王栋 李荣

(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 安康,725000)

小肠疾病起病比较隐匿,而且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工作带有一定难度,例如血管发育不良、息肉、肿瘤及憩室等均是导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腹痛也要排除小肠病变。但是,因为小肠复杂的管状结构存在一定变异性,而且不易触及,管腔内混合气体、液体和固体,且有一定的分泌功能,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难度较大,小肠各种检查都给技术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以往小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小肠钡剂灌肠检查,但是这项检查需要插管到体内,操作比较复杂,而且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接受度较低。最近几年,随着双气囊、胶囊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虽然它们更加直观和准确,但是也有一定缺点,小肠镜不便通过狭窄部位,不能够显示肠壁和肠外结构,而且因为小肠解剖结构比较特殊,这决定了良好的肠道准备是获取优质图像的前提,对比剂的选择对于小肠病变的检出非常关键,随着CT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扩张小肠后行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的广泛应用,小肠疾病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技术得到了质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6 例疑似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其中有61 例为男性,55 例为女性。其中最大年龄为87 岁,最小年龄为19 岁,平均年龄(47.55± 2.65)岁。这116 例疑似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以及消瘦等症状。

1.2 方法 116 例疑似小肠肿瘤病变患者检查前一天流质饮食,在检查前禁食8h,检查当日饮水量≥1500ml,采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128 扫描仪,患者保持仰卧位,范围从膈面到坐骨结节水平。扫描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300mA;准直器0.75mmx16mm;螺距0.938;层厚层距均为2mm;经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借助高压注射器推注碘海醇注射液100ml,注射速度为2.5-3.5ml/s,在这个基础上分别进行静脉期、动脉期以及平衡期三期扫描,同时进行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以及VRT(容积再现)重建,最后对患者小肠形态以及密度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X 线造影采用意大利GMM数字胃肠肌,电压值为12V。由我院2 名专业、资历丰富、经验丰厚的放射科医师阅片,对患者病变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形态等进行仔细观察,并且与最终病理诊断进行比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X2 检验计数资料,P<0.05 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如下图1 所示,128 层多排螺旋CT造影术诊断价值显著高于胃肠道造影和B 超检查,P<0.05。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的多排螺旋CT 造影术诊断的横段位图像如下图1 所示,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CPR 图像如下图2 所示,与此同时128 层多排螺旋CT 造影诊断中空肠和回肠的诊断率比较高,分别是76%和80%,但是胃肠道造影空肠和回肠的诊断率为28%和45%。B 超空肠和回肠的诊断率为8%和10%。128 层多排螺旋CT 造影诊断中空肠和回肠的诊断率与B 超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三种诊断方法诊断率

图1 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MDCTE 横断位图像

图2 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CPR 图像

3 讨论

3.1 检查技术 多层螺旋CT 的应用,是一项从膈顶到耻骨联合一次屏气便可以完成腹盆部扫描,显著减少呼吸运动伪影,而且还可以提高腹部CT 图像质量。与此同时,快速扫描还可以在对比剂注射后进行多期扫描。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水溶液,能够使肠管充分充盈,小肠充分扩张是MSCTE 的必要条件。国外大多采用小肠插管,并且以100-200ml/min 的流速,在15-20min内灌注1500ml 对比剂后CT 扫描,对比剂大多使用甲基纤维素,4%-5%的泛影酸钠或1%稀钡。但是存在穿孔以及病人不适感强烈等不利因素。使用2.5%等渗甘露醇作为口服小肠CT 对比剂,为张联合等首次报道。等渗甘露醇味微甜,口服后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可以大剂量口服但是不影响血浆渗透压,CT 值与水比较接近,是阴性CT 对比剂。但是阴性对比剂与强化的病灶有较好的对比,也比较容易观察肠壁的结构和肠壁的血运,这避免了阳性对比剂对强化的肠壁以及病变的遮盖。低张药有利于减少肠道蠕动从而产生的伪影,从而保证小肠充分扩张,配合肠道的清洁与甘露醇的应用,加速了小肠的充盈。对于双期扫描,专家们指出肝门脉期图像更加有利于显示肠壁病变的强化。动脉期的价值在于能够清楚的显示富血供肿瘤及通过CTA 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三维重组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MPR、MIP 等多方位薄层重组图像,它可以清楚的显示病变来源和周围结构关系以及有无局部和远处转移等,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2 小肠病变CT 特征以及MSCTE 的诊断价值 正常CT 表现:横断面上正常扩张良好的小肠壁厚不超过4mm,而且壁厚均匀,密度不一,环状壁多见于空肠以及近端回肠,在回肠末端不常见。肠系膜(淋巴结以及血管除外)为脂肪密度,CT 值低于-75HU。经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后肠壁显著强化,在肝门脉期尤其明显。肠壁增厚是小肠疾病的显著标志,肿瘤、炎症、血管疾病均表现肠壁增厚,但是肠壁增厚的部位、程度、均匀性以及增强CT的表现,肠内外轮廓是否光滑,毛糙或分叶状等对小肠病变的诊断非常关键。伴有脓肿、淋巴结肿大、转移以及邻近肠系膜炎症反应等对鉴别诊断帮助非常大,肠管直径以及皱襞的改变对发现小肠病变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肠肿瘤的CT 特征以及MSCTE 的诊断价值:小肠肿瘤的特点是肠壁呈现偏心性或不均匀增厚,肠腔外轮廓呈现分叶状或肠壁软组织肿块超出浆膜面20mm,肠腔变窄,肿块表面呈现刺状,病变和正常肠腔间变化截然。MSCTE 可以清楚的显示肿瘤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楚的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腺癌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有50%以上位于十二指肠。最常表现为局部肠壁增厚以及肠腔环状狭窄而产生的肠道梗阻症状,还可以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有时肿块内有气体或对比剂进入,这表明溃疡形成,增强后会呈现轻至中度强化。累及十二指肠乳头会引发胆总管、胰管扩张。腺癌早期可发生局部或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胃肠道间质瘤(GIST)长期以来一直被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国外学者Mirttinen 和Lasota 将其定义为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KIT(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染色良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GIST 生物学行为从良性到恶性缺乏明确的分界、肿瘤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坏死是影响良恶性和愈合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临床认为GIST 没有特征性的CT 表现,如果单纯依照影响表现不能与平滑肌类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鉴别,确诊还是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检查。MSCT 是小肠间质瘤最具意义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定位而且密度分辨率极高,三维重组及CTA检查可以清除显示瘤体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这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的影像学参考信息,尤其是对向肠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的GIST 更关键。

小肠淋巴瘤比较常见于回肠末端,主要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且厚度>20mm,涉及肠段相对较长,甚至多发节段性病变,肠管可以正常或者扩张,未造成肠梗阻,这一征象可以与肠腺癌肠壁增厚性相鉴别。肠壁增厚与肠腔内肿块型是小肠淋巴瘤的两种主要类型,并且伴有动脉瘤样肠腔扩张以及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小肠恶性淋巴瘤的特征性CT 表现。MSCTE 除了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肠壁厚度还能反映肠外淋巴结重大情况,这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确定原发性淋巴瘤或继发性淋巴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次研究,我院对116 例疑似小肠肿瘤病变患者展开16层多排螺旋CT 诊断,结果显示,128 层多排螺旋CT 造影术诊断价值显著优于胃肠道造影和B 超检查,P<0.05。与此同时,128 层多排螺旋CT 造影术诊断中空肠和回肠的诊断率也较高,高于胃肠道造影和B 超,P<0.05。

综上所述,小肠肿瘤病变患者128 层多排螺旋CT 造影价值很高,患者小肠肠道和肠系膜能够多方位展示,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猜你喜欢
肠腔性病变诊断率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改制加压输液器注水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