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2022-03-11 08:40金昌大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信息化

金昌大

(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随着企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审计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以及审计领域加大对大数据的技术应用,更契合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审计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以保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利用常规软件工具无法完成数据集合的搜集、管理和处理,需要通过建立在一定的现代化新处理模式上,才能具有更大利用价值、更强决策力、高增长率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数据类型繁多等多种特征[1]。大数据技术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中的一种,其应用优势十分显著,可以实现对具有高价值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在企业的各个流程与业务方面都打破了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2]。

2 大数据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数据的发展为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3]。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将更加具体详细化,内容和任务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大数据技术可以将这些复杂的数据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处理;其次,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若审计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去处理较多的审计数据,他们的工作效率及质量都会很低。然而若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去处理这些冗杂繁琐的数据,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优化数据处理的结果,提升数据处理的速度,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原理如图1所示;最后,大数据技术强调数据混杂性与完整性,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实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预测性,提高审计效率,推动审计结果的运用,降低审计风险[4]。

3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化审计基础建设不足

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开展方面,许多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对审计信息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忽视了审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建设审计信息化平台中缺乏对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导致审计信息化系统功能过于简单和流于表面,且应用推广不到位,导致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不足;其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许多企事业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力度较为缺乏,致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不足;最后,现有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审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真正需求,信息化平台建设仍有待提高[5-6]。

3.2 信息和数据缺乏有效共享

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都在日益提高,而业务与财务部分仍然相对独立,两者的信息数据仅服务于自身工作需求,缺乏信息数据间的交换共享。此外,为保障自身业务在行业或跨行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共享频率极低,加大了审计获取全面信息数据的难度,制约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7]。

3.3 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低

在大数据时代,要想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必须拥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在职业道德层面,少数审计人员由于意识薄弱、职业道德观念较低,认识不到审计数据对外披露的严重性,经不住披露审计数据带来的诱惑,带来了较高的审计风险;要想成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跟随大数据时代潮流,掌握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然而,大多数审计师的业务能力虽然达到要求,但对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视性依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审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变慢;从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来看,一些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大数据审计的思维方式,在审计工作中主观意识过多,忽视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优势,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削弱了大数据可以使审计数据和审计问题规则化、系统化等优势[8]。

3.4 数据利用率较低

审计人员大量收集的原始数据,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无效数据。同时,审计人员在分析过程中使用相关数据也存在问题,如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情况,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逻辑错误,致使审计数据分析结果有所偏差,进而影响审计整体质量与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由于无法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在核查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中的作用,导致审计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受真实性、完整性的影响,影响审计结果,从而出现错误结论[9]。

3.5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综合数据利用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与计算机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审计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审计接口实现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对象间的联系与数据、信息实时共享。然而,目前许多审计系统多由企业内部研发,缺乏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在这样的形式下,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大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对审计数据价值的挖掘。在综合数据利用平台较为缺乏的情况,往往会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无法为审计数据转化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保障[10]。

4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4.1 加强信息技术投入,改善审计信息化的基础环境

要想有效改善审计信息化的基础环境,首先需要企业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重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与人力投资,全面完善审计信息系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真实发展需求构建和规划审计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比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海量审计数据中的高价值数据挖掘,其实现路径见图2,还要积极引进或内部培养先进信息技术人才,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其素质。

最后,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单位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以及运行模式方面进行提升与改善,以此来形成符合企业审计文化与技术框架的工作模式与管理模式(见图3)[11]。

4.2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行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企业应加强部门之间、同行业之间和跨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以提高大数据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使用效果,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间的有效连接,促使利用大数据技术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收集更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实现审计数据的有效利用,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数据共享平台如图4所示[12]。

4.3 加强专业化大数据审计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大数据审计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定期组织针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审计、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审计人员改变传统观念和传统审计思维,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面向大数据的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措施如图5所示,要通过增强审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现大数据与审计信息化的整合,推进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13]。

4.4 建立标准信息化操作程序

针对数据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审计人员应吸取经验,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数据,建立标准化信息化操作程序(见图6),防止审计人员操作错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现问题,以此实现审计信息化功能的不断完善,提升数据使用水平[14]。

4.5 加强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加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不是仅仅分析信息数据的一个方面,而是通过汇总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大数据在审计信息建设中的有效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高效建设,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审计数据分析平台见图7。借助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构建出适合现代社会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综合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建立统一化、规范化的标准,保障审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大数据技术的保障下促进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5 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审计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审计基础建设不足、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利用率较低、审计人员对数据使用出现问题、缺乏综合数据利用平台等问题,这就需要改善审计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加快审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促进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大数据思维与审计理念的整合,建立标准化操作程序,加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