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患者骨骼肌MRI信号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研究

2022-03-16 12:38魏熠鑫魏光明李云波魏龙晓袁梦晖
陕西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炎性下肢实验室

何 伟,刘 洁,王 磊,张 微,魏熠鑫,魏光明,李云波,魏龙晓,袁梦晖

(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38;2.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陕西 西安 710038)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特发性肌病的常见亚型[1],主要累及横纹肌,基本病理改变为非化脓性炎,炎细胞浸润骨骼肌细胞间隙,部分伴消化、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缺乏“金标准”[2-3],需结合症状、实验室、电生理、影像学及组织学综合分析。血清实验室指标反映肌肉炎症活动,在DM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有重要意义,但存在不足之处,如各实验室间存在差异、激素治疗后波动较大、特异性差等。MRI具备组织高分辨率和多参数,可直观反映肌肉炎症,在DM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已经逐渐成为重要方法[4],在并发症诊断方面也有优势[5]。为了更好地挖掘MRI的诊断效能,为皮肌炎的诊断提供更优的方法,本研究拟探讨MRI信号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皮肌炎的早期诊断拓展新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皮肌炎患者36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0例;年龄28~78岁,平均(52.6±12.5)岁;病程1~36个月,平均8个月;肌电图阳性14例,阴性22例。病例纳入标准[结合Dalakas[6]及欧洲风湿病协会/美国风湿病协会(EULAR/ACR)2017标准[7-8]]:主诉发热、关节疼痛、肌痛、皮疹;主要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项或者多项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或未提示明确损害需进一步检查;肌肉病理活检符合DM,CD8/MCH-1阳性。排除标准:入院前行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并发DM的基础疾病;未经组织学证实;存在MRI禁忌证。本研究已通过意义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并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MRI检查方法:MRI设备为Siemens biography mMR 3.0T,范围从枕骨大孔平面至股骨中上1/3段。参数设定:①快速自旋回波(TSE T1WI)轴位扫描时,重复时间(TR)4.04 ms,回波时间(TE)1.24 ms,层厚3.2 mm,层距0.64 mm,视场(FOV)420 mm×330 mm,矩阵320×224。②T2WI冠位扫描时,TR 1000 ms,TE 95 ms,层厚6 mm,层距1.2 mm,FOV 400 mm×400 mm,矩阵256×256。③频率衰减反转回复脂肪抑制(SPAIR)轴位扫描时,TR 2200 ms,TE 86 ms,层厚6 mm,FOV 400 mm×400 mm,矩阵320×320。④弥散加权(DWI)扫描时,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b值1000 s/mm2,TR 9100 ms,TE 78 ms,层厚6 mm,FOV 400 mm×300 mm,矩阵128×128。

1.2.2 MRI图像分析方法:MRI图像采用Siemens Sygovio VB 1.0工作站处理,将肌肉分为头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四组。由两名影像高级医师采用Milisenda JC半定量法[9]对各组肌肉病变按MRI序列分别评分:①T2WI冠状位确定全身肌肉病变的部位与累及范围;②对象组肌肉T2WI可见异常信号时,选取SPAIR信号升高最明显的最大横截面层进行评分,同层面由Sygovio工作站匹配至T1WI和DWI序列分别评分;③对象组肌肉T2WI未见异常信号时,单独观察T1WI、DWI是否存在异常信号,有异常则选取对应序列信号升高最明显的最大横截面层进行评分;④评分标准:肌肉信号正常计0分,同层面小范围异常稍高信号计1分,同层面高信号且<50%肌肉区域计2分,同层面为高、稍高信号且>50%肌肉区域计3分。

1.2.3 实验室指标检测:入院后使用贝克曼AU5800系列全自动血清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CK、LDH、ALT和AST,检测2次并取平均值。检测试剂及参数由上海科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日测量前矫正标准值。

2 结 果

2.1 DM患者骨骼肌MRI信号分析 所有DM患者骨骼肌病变均呈对称分布,未见明确单侧病变,见图1。T1WI、SPAIR和DWI序列信号评分结果见图2。

A、B:下肢肌肉T2冠位(A)和SPAIR轴位(B),肌肉信号基本均匀,计0分;C、D:下肢肌肉T2冠位(C)和SPAIR轴位(D),肌肉群见小范围T2稍高、SPAIR稍高信号,计1分;E、F;下肢肌肉T2冠位(E)和SPAIR轴位(F),肌肉群见片状T2高信号、SPAIR明高信号(<50%肌肉区域),计2分;G、H:下肢肌肉T2冠位(G)和SPAIR轴位(H),肌肉群见大片状T2高信号、SPAIR明显高信号(>50%肌肉区域),计3分

图2 T1WI(A)、SPAIR(B)、DWI(C)序列信号评分结果

2.2 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 经检测,CK范围为8~18750 U/L,平均(1799.5±3584.7)U/L;LDH范围为115~1840 U/L,平均(476.0±329.8)U/L;AST范围为15~671 U/L,平均(119.1±146.7)U/L;ALT范围为12~208 U/L,平均(74.7±53.9)U/L。

2.3 各骨骼肌MRI信号评分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见表1。T1信号:头颈肌评分与各实验室指标均有相关性(均P<0.05);上肢肌评分与ALT有相关性(P<0.05);其余肌肉群评分与各实验室指标无相关性(均P>0.05)。SPAIR信号:头颈、躯干及上肢肌评分与各实验室指标均有相关性(均P<0.05);下肢肌评分只与CK有相关性(P<0.05),与其他实验室指标无相关性(均P>0.05)。DWI信号:下肢肌DWI评分与LDH、ALT无相关性(均P>0.05);其余各组肌肉评分与各实验室指标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

表1 各骨骼肌MRI评分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

3 讨 论

DM基本病理改变是以肌束膜为主的炎细胞浸润[10],细胞间液增多,肌组织内水肿,以血管周围及走行区最为显著,并且病变以散在的形式侵犯皮下组织和肌筋膜结构[11]。实验室指标便捷、快速,是评价肌肉炎性活动程度的主要项目之一[6]。但临床实践发现实验室指标存在很多不足:①各实验室标准值存在差异;②假阳性率高,特异性低;③重要指标CK离散趋势明显,病例差异大[本研究中有19例患者(52.7%)CK在正常水平],在初筛中CK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肌炎;④早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干预可使实验室指标明显下降(尤其是CK),而症状和肌肉炎性改变并没有明显好转[12],影响治疗进行及疗效评估。

MRI能反映血管周围炎症及伴随的缺血性损伤[12],观察肌肉结构信息[13]。DM受累肌肉炎症水肿时MRI可对该变化进行直观了解,一般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1WI、T2WI均呈高信号,DWI一般呈稍高-高信号[14]。病变一般呈对称分布,境界欠清楚,肌肉可轻度萎缩、肌间隙增宽。上述常规MRI检查仅凭主观判断信号高低,缺乏量化方法。本研究将MRI信号评分,使用半定量方法便于诊断与分析,有助于获得不同肌肉群的病变差异,为治疗提供病变基线及指导。SPAIR序列与T2WI肌肉信号变化一致[9],且无脂肪信号干扰,因此以SPAIR评分分析更有意义,T2WI仅用于冠状位观察全身病变范围。

本研究发现,个别肌肉T1WI评分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存在相关性,但显著性并不高,可以得出总体T1WI序列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不显著,这与T1WI多提示脂肪替代有关[14],反映结构像信息为主,缺少病理性改变的信号。因此,T1WI在DM诊断中作用有限。SPAIR是抑脂序列,与T2WI变化一致,对肌纤维间的水肿敏感性高[15],可作为判断肌肉炎性改变的直接征象,炎性渗出与筋膜水肿存在一致性[16]。对于下肢肌SPAIR与LDH、AST、ALT相关性不显著的病例,上述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或略高,说明实验室指标特异性欠佳。个例结果并不影响总体SPAIR与实验室指标的同步性。在DM早期,SPAIR序列评分可作为独立诊断方法。DWI评分与实验室指标存在更高的正相关性,原因在于炎性改变中,由于细胞肿胀、细胞壁通过性增加,导致细胞间隙水分子扩散受限,使得DWI信号升高。同时,由于肌肉炎性损伤,细胞内物质释放入血,相应实验室指标升高。所以,炎症程度越明显,范围越广泛,相应实验室指标和DWI信号都会显著升高。这进一步阐明了早期实验室指标与MRI异常信号同步变化的特征[17]。在DM早期,DWI序列效能与实验室指标一致。此外,经过对部分病例治疗后随访,激素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明显下降时,肌肉MRI信号改变并不同步,提示在疗效评估中MRI可能更有说服力,但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DM诊断“金指标”为肌肉活检。由于下肢肌群股四头肌活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常常作为首选部位。但是,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病变肌肉多位于下肢不同肌肉或者其他肌,或者某些肌肉改变是以散在形式为主[18],导致肌肉活检出现假阴性。本研究中,20例患者(55.5%)股四头肌无明确MRI信号改变,且股四头肌病理结果为阴性。有研究[19]发现,经MRI指导的非诊断性肌肉活检可将假阴性率从23%降至6%。所以,MRI可合理指导病理活检部位,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此外,除了免疫源性,DM易合并恶性肿瘤[20],MRI多序列优势在肿瘤诊断中也有着明确的优势,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全身MRI检查也是排除恶性肿瘤源性等继发性病因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在皮肌炎早期诊断时MRI是必备的检查项目,适当采用全身SPAIR和DWI序列既能为皮肌炎早期诊断拓展新的思路,也可从医疗经济学角度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在疗效评估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病例数量略少,之后的研究将逐渐增加样本量,并纳入皮肌炎抗体谱进一步分析;其次,仅尝试了部分病例的疗效评估,下一步拟对入组病例进行治疗前后MRI信号变化的对比,并与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探索更佳的疗效评估方法。

猜你喜欢
炎性下肢实验室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