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术后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

2022-03-17 10:16陈晨杨润冯俊琦皋源邓羽霄
器官移植 2022年2期
关键词:受者凝血因子肝移植

陈晨 杨润 冯俊琦 皋源 邓羽霄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发生率高达50%[1]。在ICU中,AKI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脓毒症和大型手术等。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AKI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6%~60.5%[2-4]。关于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文献报道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5-6]、术中失血量、血制品输注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等[7-8]。

凝血功能障碍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为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同时,AKI也和患者的系统炎症反应相关[9-10]。因此,系统炎症反应和凝血瀑布的激活可能与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在肝移植术后AKI的研究中,将凝血系统和肾脏联系的研究较少,早期预警肝移植术后AKI的指标也在探索中。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移植术后早期凝血指标与AKI发生的关系,为早期诊断及预防AKI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25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11例受者,最终入选245例受者。捐献类型均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21-019)。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首次进行肝移植;(3)接受DCD供肝;(4)手术方式为原位经典肝移植术。排除标准:(1)肝肾联合移植者;(2)术中心脏骤停;(3)术后72 h内死亡;(4)术后72 h内行二次手术;(5)术前发生AKI;(6)术前有慢性肾病史,且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

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受者分为AKI组(99例)和非AKI组(146例)。AKI组男77例,女22例,年龄(50±11)岁,原发病包括各种原因肝硬化(出血)41例、原发性肝癌(肝癌)2例、重症肝衰竭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18例、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25例、肝硬化合并肝癌和肝衰竭2例、其他2例,MELD评分14(10,23)分;非AKI组男101例,女45例,年龄(52±10)岁,原发病包括肝硬化(出血)39例、肝癌11例、重症肝衰竭4例、肝硬化合并肝癌73例、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12例、肝硬化合并肝癌和肝衰竭4例、其他3例,MELD评分14(10,21)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1.2 诊断标准及定义

根据2012年发布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AKI定义为满足以下任意1项:(1)术后48 h内血清肌酐升高幅度≥26.5 μmol/L;(2)7 d内血清肌酐升至≥1.5倍基础值;(3)尿量 <0.5 mL/(kg·h),并持续至少 6 h。

1.3 研究内容

总结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并收集受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指标包括肝性脑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肾功能、贫血指标、凝血功能、腹腔积液;术中指标包括失血量、输血量;术后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对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指标包括术后24 h内肝功能、Ⅰ期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指标)、Ⅱ期凝血指标[凝血因子8项、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rothrombin tim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INR)]、Ⅲ期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栓弹力图结果(R值、K值、α角、MA、LY30、凝固时间及血块强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

245例肝移植受者中,99例术后发生了AKI,发生率为40.4%。两组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结果见表1。AKI组术前血清肌酐较非AK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肝功能、凝血功能,术中失血量、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KI组受者住院病死率较非AK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两组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of recip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肝移植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受者术后24 h的肝功能及凝血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与非AKI组受者比较,AKI组受者的ALT、AST、TB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者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非AKI组受者比较,AKI组受者术后24 h凝血因子Ⅴ、Ⅶ、Ⅸ、Ⅹ、Ⅻ水平较低,蛋白S、蛋白C水平较低,抗凝血酶Ⅲ水平较低,PT-INR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非AKI组受者比较,AKI组受者D-二聚体、FDP水平升高,FI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表2 两组受者术后24 h内肝功能及凝血指标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index of recip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ithin 24 h after operation [M(P25, P75)]

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AKI组受者R值较大、α角较小、凝固时间更长(均为P<0.05,表3)。

表3 两组受者术后24 h内血栓弹力图指标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rombelastogram indexes of recip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ithin 24 h after operation [M(P25, P75)]

2.3 肝移植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根据两组受者术后24 h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栓弹力图结果,将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对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比值比(odds ration,OR)0.9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55~0.993,P=0.007]、R 值增大(OR1.116,95%CI1.018~1.223,P=0.019)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 论

肝移植手术时间较长,术中需要阻断门静脉,开放门静脉时常常伴有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且术中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波动,故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11]。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与受者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慢性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14],本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受者住院病死率增高。关于AKI的诊断标准,学者最早使用危险、损伤、衰竭、丧失、终末期肾病(risk,injury,failure,loss,end stage renal disease,RIFLE)标准来定义AKI[15],2007年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专家组制定了新的AKIN标准[16],到目前为止比较广泛使用的是2012年KDIGO发布的AKI临床实践指南[17],AKI的概念也从衰竭向损伤过渡。本研究采用KDIGO标准诊断肝移植术后AKI的发生率为40.4%,两组受者术前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基本一致,因此术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之一[18-20]。本研究中,AKI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较非AKI组受者高,虽然两组都处于正常水平,但更高的血清肌酐水平往往意味着肾脏储备及代偿能力不足,故其AKI的发生率增高。

凝血功能紊乱是临床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肝移植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炎症因子释放有关,而AKI的发生也可能与这一病理过程相关[21-24]。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急性期,肝细胞坏死产生包括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在内的细胞内容物释放至循环中。在肝脏中,DAMP激活肝脏驻留巨噬细胞(枯否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4及补体系统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引起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在肾脏中,DAMP存在于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经肾小球滤过到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与Toll样受体结合,募集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细胞病理生理学应答,介导免疫损伤,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及微血栓形成,最终导致AKI的发生[25]。Zanetto等[26]发现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而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存在凝血过程及高凝状态[27],术中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4%~4.0%[28]。本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24 h凝血功能与AKI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单因素分析中,AKI组凝血因子Ⅴ、Ⅶ、Ⅸ、Ⅹ、Ⅻ,抗凝血酶Ⅲ,蛋白S,蛋白C水平较非AKI组明显下降,此类凝血因子多数由肝脏产生,其减少提示术后肝脏合成能力下降,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较重,引起炎症因子(IL-6、IL-8、TNF-α)释放增多,最终导致AKI的发生。AKI组D-二聚体、FDP水平升高,FIB水平下降,提示受者体内存在凝血过程。肾脏作为人体血流最丰富的器官之一,肝移植术后D-二聚体、FDP的升高提示受者肾脏微血栓的形成,加重、加快AKI的发生。血栓弹力图显示,AKI组R值增大、α角减小,提示凝血因子活性及FIB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肝移植术后AKI发生率较高,其与凝血因子及纤溶指标改变相关,与血小板数量及聚集无关,凝血因子活性下降(R值增大)及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是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偏小,随访时间较短,可能存在选择性偏移,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凝血功能与AKI发生的关系。

猜你喜欢
受者凝血因子肝移植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影响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护理因素及对策
肾移植受者接受护理诊断与干预的回顾性研究
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稳定期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