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2-03-17 12:13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市民文化发展

吴 洁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人民需求呈现高质量多样化的特点,需求的结构和层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此,如何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发展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新挑战。城市文化的主体是人,本质是文化,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当前,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中综合实力强弱和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高品质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因此,新时代的城市文化必须要有新的定位,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融入改革发展的大局创新发展,从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出发,不断丰富内涵,完善整体规划和实施路径。

1 城市文化的内涵

著名城市史研究专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2]高品质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健康发展的价值导向,对促进社会文化经济一体互动和保障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文化不仅外化为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还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从城市自身的属性出发,将城市文化界定为“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3]吴良镛院士在《城市美的创造》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城市文化进行了解读,指出广义的城市文化包括:文化的指导系统,主要指对区域、全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指挥功能、高级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社会知识系统,主要指具有知识生产和传播功能的科学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具有培养创造力和恢复体力功能的文化娱乐、体育系统等多种内容。狭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文化环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环境的缔造及文化事业设施的建设等。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对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和对保障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性。随着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加剧,诸多城市已不再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数据的提升作为终极目标,而是将竞争深入推进到城市文化层面,注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竞争力。要深入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离不开对城市历史文化、市民情感追求及城市集体人格的探讨。首先,城市文化是其历史文化的积淀。城市文化是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的统一,它源自市民的日常生活,能够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引领城市的发展方向。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从而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文化。其次,城市文化是城市集体人格的体现。城市文化凝聚着历史变迁、道德理想和科学人文精神等抽象的文化品质,促成市民个体生活和精神品质的和谐发展,也促进城市集体人格的不断完善,从而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最后,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城市文化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集物质、行为、精神三种载体的文化系统,既体现了每座城市的独特精神风貌,又能够引领市民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共同的价值追求,最终将文化软实力转换为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

2 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情感等层面的城市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也给城市文化的高品质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1)城市文化特色不鲜明。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但是当前大多数城市的优质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化为城市文化发展优势,具体表现为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城市文化品牌和形象不够鲜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不够等。

(2)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日益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但是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的期待,多样性和创新性仍需要加强。当前,契合普通市民需求的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大多由政府主办,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陈旧,缺乏高水准的商业演出活动;一些城市高标准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但是作用发挥有限,特别是博物馆的公共展览、剧院的原创文艺演出数量不够多、层次不够高;基层文化站点覆盖面较广,但是文化活动受众及参与群体大多为老年人,对中青年市民的吸引力不大。

(3)城市文化传播推广力度不够。一些城市对当地人文历史的挖掘不够深入,宣传面还不够广。相较于建设现代化的新城区,对历史遗迹、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不足,甚至一些年代久远的主城老街区呈现破败之势,不利于城市文化整体形象的提升;未能充分利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推广城市文化,未能有效提高新一代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3 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城市文化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构建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不仅是政府文化决策问题,还是一项涉及整个社会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充分整合当地的优质文化要素资源,还要让市民广泛参与,加强市民的文化自觉,多角度提升城市文化建设水平。

3.1 注重顶层设计,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前景,已成为影响人们就业、创业、生活、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既要精心塑造城市外在形象,又要从城市治理结构、产业发展现状、公共文化供给等方面进行全局考虑,不断增强城市内在的文化竞争优势。

(1)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城市文化品牌是体现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并广为人知的个性化名片。当前,国内大多数城市都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一批具有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创新氛围的城市正在崛起,但在品牌独特性方面仍然较弱。每一座城市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都不尽相同,要依据城市发展的特点,深入发掘城市文化的独特资源,结合本地历史文脉、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特色饮食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以城市形象大使、文化品牌logo、城市精神口号等形式,加强开发和推广,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城市人文精神是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习俗、文化素养、价值追求、审美趣味等集体文化人格的抽象概括。一方面,要通过丰富的文化艺术演出活动和市民群体充满活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市民文化生活品质,凝聚城市精神,推动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另一方面,要对市民的价值观念、区域认同、审美取向和工作权利等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进行引导和整合,将他们置于城市文化有机共同体中,形成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3)构建城市文化协同推进体系。强化前瞻统筹领导,建立由党委牵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的城市文化协同推进体系,拟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协调解决问题、检查督促落实。充分整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调动包括社会组织、文化企业和市民群众在内的各方面社会力量,形成城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库和文化影响力动态分析系统,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3.2 丰富内容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提升城市文化发展水平,需要更为充分、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大型文化设施的共建共享,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推动政府与文化产业经营机构的规范化合作,有效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建。同时,要积极促进基层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由社区群团组织及民间文化团体、协会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架构,针对群众生活习惯、业余爱好、风俗旨趣等开展身边的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成为城市文化的创造者与受益者,增进城市文化对基层社区的影响力。

(2)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城市文化内容,必须大力构建文化产业集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要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与餐饮、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产业紧密结合,聚焦非遗等优势文化项目,做精、做优文化产业品牌。此外,传统的文化产业项目偏重于空间规划与建筑景观形态的表达,在核心文化内涵和独特文化体验方面有所缺失。因此,文化产业项目应当以满足市民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为核心,在项目策划阶段深入谋划,以市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使其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体验城市文化的美好。

(3)优化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着眼于构建设计科学、绿色生态且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空间,依托城市在自然环境、传统风俗等方面的资源,打造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公共文化项目,使好山好水好风光与城市交相辉映。同时,提升科技创新中心、文创中心、购物中心、旅游景点等文化服务功能载体的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创新之都、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等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质量。

3.3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弘扬城市文化核心价值

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城市文化的主体,培育城市文化的关键在于以文化人、以城成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初衷,突出市民的主体地位,以更多的发展机会,更美的城市环境和更优的居住、教育、医疗等生活条件,弘扬城市文化核心价值,提升对市民的文化感召力。

(1)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积淀是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要通过追溯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文化底蕴,即文化艺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充分挖掘民俗、民间文化,推动本土城市文化的弘扬和交流,并以此来构筑城市文化的基石。要做好历史街区、名人故居、古建筑等文化载体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针对年久失修、难以保留的切忌“拆真古迹、建假古董”,要及时采取技术手段予以保护,在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建筑风格等“文化基因”的同时,保持城市文化的个性和魅力。

(2)培育文化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文化影响力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能对城市发展和市民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价值目标的引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文化技术手段和传播媒介不断更新,一种缺乏深度、拒绝崇高、崇尚庸俗、按感官需求进行生产的消费文化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关注市民精神生活实际需求,为市民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和正确的道德思想指引,不断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

(3)建立传播推广长效机制。弘扬城市文化核心价值的关键,在于保持城市文化品牌及价值内涵的独特性和延续性。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建立长效机制,着眼本地区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与城市文化推广相关的各个环节,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文化传播推广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通过各种展示平台开展多途径、多样化的传播和推广,让城市文化发挥出最大影响力,进而转变为强大的城市吸引力。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官方推介活动,更多地参与国际会议、活动展示,通过传统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动社交媒体、自媒体共同传播推广城市文化品牌。

总之,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培育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是新时代城市建设必须重视和着力的问题,应从注重顶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内容体系等方面,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城市文化核心价值,为城市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市民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