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保卫处改为安全处职能转变的思考

2022-03-23 22:34潘志光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保卫工作安保职能

潘志光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处,福建 厦门 36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中央政治局第26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安全保障。”[1]时下各高校在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安全重要指示中,都纷纷把原有高校中的保卫处机构改设为安全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安全工作的要求。笔者试就保卫处改为安全处后职能转变做些探索。

一、安全处和保卫处职能界定区别

高校安全处和保卫处共同的职能都有负责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政权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协助国家安全、公安机关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负责维护稳定和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负责办理校综治委的日常事务。负责学校治安保卫制度的制定,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的发生,调解处理学校内部治安纠纷,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治安问题组织专项治理;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报告校内发生的相关事件或者案情具体情况;保护好案发现场,并做好协助调查与事件相关人员有关情况,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指导基层治安保卫工作;协助公安机关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维护校内秩序。负责全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各项消防法规,培训义务消防队员,定期修改完善有关消防制度,及时巡查消防设施以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负责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户籍管理,协助人事处做好出国人员政审工作;及时了解、登记在校内从事各项工作的相关人员,登记好流动人口;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对校园秩序进行有效管理;负责联系社区居委会,做好纠纷调处工作等职能。改为安全处后其职能显然要比保卫处扩大许多,否则,就有换汤不换药之嫌,改名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至少,以下几个层面保卫处时代职能所没有涉及,或是很少主动介入,提前加以防范。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如网络安全,师生中在网络上有不当言论,涉及宗教进校园,有境外组织进校园传播宗教,周边宗教场所的监控,信教师生的调查、转化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工作;二是工地施工安全,生产作业安全是第一要务,在安全处架构下,其职能中明确阐明必须对工地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如涉及使用明火的电焊,就需要安全处审批;三是食品安全监督。以往若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之类的恶性案件,保卫处是不会主动介入食品安全问题的,如定期对食堂留样饭菜,冰箱、仓库的库存食品,商超货架上的食品是否过期等都需要做定期检查监管;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等。凡此种种,安全处职能大大超越了保卫处职能,简单说,保卫处有的职能,安全处都应该有,新形势下,强调的是大安全概念,因此职能扩展了许多。但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此处一并点出,并提出个人看法和见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跟不上

近年来,高校的发展与改革以及规模、职能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而某些高校的相关领导部门以及部分领导的思想观念未能适应形势要求,往往习惯于老思维、老办法、老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2]。只有在事情发生了,再考虑如何处置,安全防范意识很淡薄。部分教职员工和广大师生,甚至是有些中层干部脑子中根本没有安全意识,或者安全意识很淡薄,只是有时候布置了某项任务,如签订综治安全责任书,一签了事,其它工作认为是安全处专职干部的事。也有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能躲就躲,蒙混过关,认为许多安全措施都是多余的,甚至埋怨、诅咒,认为小题大做、浪费资源、劳民伤财。

(二)职能扩展意识不到位

随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些分管安全的领导干部也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认识不足,部分从事安全工作的专职干部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认知度不够,欠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观念转变也没有适时跟上,还完全停留在仅仅保卫层面上,没有大安全概念,甚至认为有些工作管多了,越权了。如,食堂的食品安全、工地施工安全,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安全、宗教信仰等问题,在原先保卫处职能中很少去过问,只有出了问题才会介入,而不是主动地做好这方面的安全防范排查工作。当然,有些受干部管理和相关待遇、制度机制不够健全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从事安保干部思想意志就不够坚定,没有脚踏实地的务实工作精神,没有主动的工作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严重影响工作状态和效果[3]。另外,以政府购买服务式的安保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都亟需提高。但最主要的还是指导安保工作队伍的安全处专职干部,必须跟上形势要求,不能只按老套路出牌,包括政治站位方面,业务能力方面,特别是,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和安保工作作用的认知方面。现在许多高校信息化运用,如车辆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远程预约系统、智慧消防等等,早已在高校广泛应用,遗憾的是许多高校的领导,或安全保卫干部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运行机制不顺畅

虽然现行高校安保工作的体制与机制以及工作格局没有统一规定,往往造成盲目管理、随意管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实质性问题[4]。从现状看,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基本上接受教育、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协调,这种体制机制本身就存在着交叉、重复,有时甚至出现多头管理,看似工作上指导有力,实际上由于他们没有事先协调达成统一意见,要求不一,让安全处无所适从,而安全保卫部门囿于自身的条件,有些是很难完成目标任务的。高校安全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一般性的案件处置都显被动,如,涉及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晚归、爬墙等,安全部门无权处置,就很难对学生形成震慑力。涉及刑事治安案件也只能交由公安部门处理,但有些却又难以给案件定性,公安部门也由于警力不足,往往推给学校自行处理,由此造成的尴尬,时有发生。同时,新形势下,安全处职能架构下所接受的指导部门,远不止上述部门,如环保部门、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等,许多高校安全处机构都没有主动对接,有时就难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这些都是体制机制上所造成的弊端。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

许多高校安全制度不落实,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许多安全工作制度,但大部分职能部门或二级学院仅仅是把制度挂在墙上,并没有把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居多都是应付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特别是有些演练方面的制度要求,更是被许多人认为多此一举。安全工作涉及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领域,“一岗双责”未能有效落实,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担当精神,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安全部门的事。还有就是某些领域工作交叉重叠,没有明确界定,如学生宿舍用电改造,是学工部、后勤处,还是安全处?谁也不敢轻易介入,出现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三、认真履职,责任到位,开创工作新局面

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工作。

(一)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推进管理模式创新,突出服务和教育职能

1.在思想认识方面

一定要主动跟上新形势发展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从保卫处到安全处职能转变要求,重新界定职责范畴,修订新的工作计划,使工作真正到位而不越位。

2.在防范职能方面

强化政保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校园秩序管理,从打击违法犯罪为主过渡到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阶段。适时开展各种演练,提高安全干部队伍及安保人员的素质。

3.在管理和服务方面

强化安全服务能力,寓管理于服务中,由保护个体安全拓展为师生提供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安全保卫工作从单纯以涉案师生为管理对象扩大到将全体师生作为服务群体,师生由被动管理对象变为服务主体。

4.在宣传教育方面

强调对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宣传与培训,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知识授课等形式强化教育职能,并将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安全保卫工作机制。

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体现在预防违法犯罪、净化校园环境和加强治安防范、保证校园平安等方面[5]。安全保卫干部和安保队伍要确立“防范、管理、教育、服务”的四位一体工作职能,防范,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工作要有前瞻性,一切未发生却有可能发生的事都要有预案;管理,就应该对职责范围内工作履职尽责,全面管理到位,不出纰漏;教育,就是对全体师生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要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合各种班会,讲座等,不厌其烦地灌输安全理念;就其整体功能而言,服务是最充分、最具代表性的职能,为师生提供服务是安全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具体体现[6]。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开拓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的环境。学校领导层面要发声,党委每年至少一到两次专题听取安全工作汇报,研究安全相关事宜。只有领导重视了,能够以学校名义,开展各种声势浩大的安全培训教育,才能引发广大师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视。

(二)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现代化

新时期安全工作,许多高校运用了数字化智能设备,如人脸识别系统、车辆识别系统,监控等设备,但要真正实现智能化,远不止这些设备,如智慧消防、远程预约来访装置、一键报警等,有些高校领导认为投入这些领域不值当,学校有更多领域需要资金建设,安全嘛,不出事就好,何必花费这么多钱?因此,有些高校不愿意在信息化建设上多投入,信息化手段依然很落后。安保也与物业混杂在一块管理,安保队伍专业化水平极低。事实上,只要经过科学的论证,一般情况下,投入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安保与物业分开招标,这样有利于安保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管理手段一定要跟上信息化步伐,舍得投入,就会有回报。有些高校还专门设立了安全体验室,师生安全意识得到强化,虽然看不见,但成效常在无形中。

(三)推进安保队伍建设,转变工作职能,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是职能转变的关键,没有高质量队伍,就难以实现从保卫处到安全处工作职能的转变和工作层次的提高。因此根据新形势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科学定编,优化岗位设置,合理配置干部。选拔身体好、素质高、业务强的安全保卫干部,组成一支高效、精干的高校安全保卫干部队伍,有效提升安保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建立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如周例会制度,让每个安全保卫干部所做的工作都在周例会平台上展现,也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协商安全保卫相关事宜等。要对安全处干部合理分工,但分工不分家,设立AB 角,互相补位,努力做到工作无死角。努力与高校各职能部门的实现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三是合理改善高校保卫干部的学历、知识、年龄结构,培养出一批年轻、有朝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新型安全保卫干部。不要用老观念,认为安全保卫干部就是一介武夫,不需要太多知识文化,而是要配备知识化、专业化的年轻干部,优化整合现有队伍,采取稳定骨干、引进人才、分流转岗等措施,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四是对招聘的保安人员培训要建立起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极力提高保安队伍素质,在招标采购中,明确物防设施一定要到位,做到软硬件两手抓、两不误,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保障工作不掉队,不拉学校发展的后腿。

总之,既然要把保卫处改为安全处,自然有其用意和深刻内涵,一定要适时适应形势变化要求,及时调整思想认识,树立大安全观念,转变工作职能,才能做好新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猜你喜欢
保卫工作安保职能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的思考
跟踪导练(一)
职能与功能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猴”安保
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亟待加强
永吉农商行加强安全保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