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P及TEP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

2022-04-06 02:14糟绍祖段海军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疝囊腹膜腹股沟

糟绍祖,段海军

腹股沟疝的发生往往与腹股沟发育不良、营养代谢不良等有关,患者在早期腹股沟部位有较小肿块及轻微坠胀感,随着肿块体积的增大,胀痛感越来越明显[1]。若腹股沟疝嵌顿会引起疝内容物坏死,容易导致患者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早期积极予以外科治疗能够痊愈。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可分为腹腔镜手术、传统修补术以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少数病人在术后存在复发风险,且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能引起切口感染、膀胱损伤、以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改善预后[2]。腹腔镜手术的不断进步,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手段。TEP、TAPP是临床中的常见术式,TAPP相比开放式手术术后神经感觉异常更轻,能够缓解率术后疼痛,且这一手术方式切口较小,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该技术能够完全肌耻骨孔,从理论上来说杜绝了腹股沟疝复发[3]。为分析不同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患者开展手术,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23~89岁,平均(48.86±3.42)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24~86岁,平均(49.02±3.74)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1.1.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满足成人腹股沟疝诊断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无精神病史;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①全麻不耐受;②合并腹腔内感染、腹膜炎以及腹水;③下腹部腹腔粘连;④凝血功能障碍;⑤疝气嵌顿。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以脐孔为观察孔,在其平面下方的腹直肌外源分别做一5 mm操作孔。腹膜切开辨认脐中韧带、脐内侧韧带、脐外侧韧带。镜推法建立腹膜前间隙,置入5 mm套管,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腹腔镜下分离腹膜前间隙,在耻骨和脐孔相连中心位置入5 mm套管,直肌外侧距离脐下水平位置置入5 mm套管。分离疝囊后平铺补片并固定。

研究组接受TAPP治疗,患者进行全麻,患者保持头低脚高15°平卧位,行Trocar穿刺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腹腔镜下探查疝囊,观察其内容物、疝囊大小等。于脐下水平线和两侧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穿刺,分别置入5 mmTrocar,置入后探查腹腔,分离腹腔粘连。电刀在距离疝缺损位置大约2 cm处切开腹膜,从脐内侧韧带向外到髂前上棘。分离腹膜,充分游离疝囊,行横断术处理大疝囊,横断后远端旷置。取补片进行修剪,置入补片,将补片覆盖肌耻骨孔、腹膜缺损部位。吸收缝合后取出器械、腹腔镜,关腹。

1.3 观察内容:①术后1年复发率。2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记录复发例数,计算复发率。②手术指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VAS评价疼痛,总分10分,评分越高术后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膀胱损伤、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等是术后常见并发症,记录2组术后常见并发症,计算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手术指标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指标对比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3,P<0.05),见表3。对照组术后复发率2例(5%),研究组无复发。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腹股沟疝患者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早期肿块体积较小,仅在运动、劳动、站立以及啼哭时出现,用手按压或平卧时能够自行回纳[5]。到后期肿块体积较大,不能回纳且有明显胀痛,对行走、休息以及劳动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成年人来说腹股沟疝是不可能自愈的,而腹股沟疝又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肠梗阻、坏死、便秘等[6]。对于嵌顿性以及绞窄性患者而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休克、死亡、腹膜炎以及脓毒血症等,因此患者需要及时治疗[7]。外科治疗是腹股沟疝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不同,取得的手术效果也存在差异。

现阶段腹股沟疝微创手术主要为TAPP、TEP。TEP适应较广,该手术无须进入腹腔,通过分离腹膜前间隙解剖进入腹膜前间隙[3]。贾传新等[8]对TAPP手术效果表示肯定,其团队认为TAPP能够弥补耻骨肌孔薄弱这一缺陷,预防腹股沟疝复发。本实验中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更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APP腹腔镜手术更能够预防疾病复发。魏寇准等人[9]表示TAPP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疼痛三角等位置,避免腹股沟区正常解剖结构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风险。实验结果证实,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APP手术安全性较为理想。廖家龙团队[10]认为以穿刺孔为手术入路,手术创口仅为5~10 mm,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在廖家龙团队研究中患者经TAPP治疗明显恢复更快。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短,术后VA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廖家龙团队说法。腹膜皱襞、肌耻骨孔、髂耻束、腹壁下动脉、疼痛三角以及危险三角是TAPP主要解剖结构,因此该手术方式具有空间大、视野清的优势,解剖标志明显,术者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探查是否存在隐匿疝,相比其他治疗方式而言手术效果更好[11]。同时TAPP切口小,疼痛较为轻微,避免了组织、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后能够更早恢复非限制性活动[12]。且TAPP在患者腹膜前间隙置入补片,对腹股沟区正常解剖结构不造成影响,患者术后异物感较轻。TAPP能够保证完全覆盖腹股沟区,最大程度保证对疝囊的修补,对术后复发起到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疝囊腹膜腹股沟
TEP中应用U型缝合法关闭腹股沟直疝假疝囊的效果研究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腹股沟疝不可轻视,科学护理很重要!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国内首个腹膜假黏液瘤治疗规范发布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人类的内脏是简单堆在肚子里的吗?
腹股沟疝咋治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