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2-04-06 02:14阚天燕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输液导管血栓

常 林,高 娇,阚天燕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最多见的治疗手段及方式,通过使用静脉输液方式可以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5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重症患者,分别采用静脉留置针(IVC)、中等长度导管(MC)、中心静脉导管(CVC)三种静脉输液方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比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5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IVC组、MC组、CVC组。

1.1.1 纳入标准:①输液治疗时间>7 d的患者;②需要补液治疗的患者;③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④穿刺部位皮肤完好,无破溃无损伤,血管弹性较好,适宜穿刺的患者;⑤患者的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

1.1.2 排除标准:①已确定或疑似有与导管相关感染形成的患者;②过敏体质,已确定或疑似对输液导管材料过敏的患者;③近3个月内做过血管方面的手术;④患者有放疗史或静脉血栓病史。按照不同静脉输液方法分为IVC组、MC组和CVC组,每组各15名患者。IVC组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52.4±7.3)岁。MC组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3.5±6.7)岁。CVC组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54.9±7.5)岁。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

1.2 方法

1.2.1 操作人员:静脉输液治疗穿刺者为我院静脉治疗小组成员,全程操作及指导各导管的置入及维护工作。在本研究实施前,给予操作护士统一培训,保障患者的静脉输液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治疗过程严格按照各导管的操作流程及规范进行。

1.2.2 干预方法: ①IVC组:选用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按照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进行规范操作,留置期间用肝素盐水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②MC组:中等长度导管使用的是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贝康牌导管,全程操作严格按照置管及维护的规范及流程进行操作。③CVC组:选用深圳益心达的中心静脉导管,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

1.3 并发症的判断标准:①渗出:皮肤泛白,出现水肿,皮温低,有疼痛感产生[1]。②导管血流性相关感染: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导管尖端培养显示有感染发生,并排除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感染[2]。③深静脉血栓:穿刺侧肢体臂围增大,伴有疼痛、红肿等不适感,经血管彩超检查示有血栓形成[3]。④静脉炎:由穿刺点向上顺延血管方向有条索状红斑形成,局部变硬[4]。⑤堵管:管路不通,点滴不畅,回抽管路无回血产生。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不同置管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MC组的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6.67%),CVC组次之(13.33%),IVC组置管后的发生率最高(46.67%),见表1。

表1 3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3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3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

2.3 3组患者对不同输液工具满意度的比较:IVC组患者满意度为53.33%,MC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CVC组患者满意度为86.67%。3组患者对不同输液工具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对不同输液工具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3.1 中等长度导管液体渗出的发生率低于静脉留置针:本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组有2位患者出现了液体渗出,中等长度导管组患者未出现液体渗出现象。有相关研究指出,使用IVC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方式之一,但IVC导致的液体渗出率为2.17%[5]。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来说,输注大量不同种类的液体导致IVC的液体渗出率更高。年龄、液体的种类、液体的入量、输液的方式、药物的刺激性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液体渗出现象的发生[6]。而中长导管是从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至腋静脉的一条新兴的外周静脉通路,这条通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药物对血管的损害[7],保护患者的皮肤和血管。

3.2 中等长度导管血流性相关感染发生率低于中心静脉导管:本研究结果显示,CVC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导管血流性相关感染,而MC组无患者发生,主要是因为中等长度导管穿刺点位于上臂,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多位于颈部或腹股沟,两者相比而言,上臂皮肤表面的定植菌较少,因而血流相关感染率也相对较低[8-9]。

3.3 中等长度导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结果示CVC组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为1例,MC组无患者发生。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众多,包括患者自身原因、疾病相关因素等,尚不能确定MC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的具体原因可能与MC尖端的所在位置、穿刺血管的血流流速、输注液体的类别及浓度、药物有关。

3.4 中等长度导管能有效减少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率:静脉炎和堵管是IVC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中等长度导管的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较低,原因在于中等长度导管置管部位的特殊性导致在日常活动中血液反流现象较少发生,不易出现渗出、导管阻塞等状况。而中等长度导管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以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增加导管使用的周期,确保导管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降低了各种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3.5 中等长度导管在置管时间及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中MC组留置时间为(22.67±7.62)d,且每2组间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等长度导管这种输液工具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患者满意度可以看出,中等长度导管置管,患者痛苦小、导管并发症少、治疗计划完成率高,且由于穿刺点位于肘上,手和前臂的活动不受约束,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不便,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因此,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输液导管血栓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