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办公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2022-04-14 09:05尚飞
建筑与装饰 2022年7期
关键词:办公建筑遮阳生态化

尚飞

身份证号码:1323011980****3537 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办公建筑内部具有集约化的办公条件,高质量的管控模式,为人们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办公建筑设计中渗透生态理念,可从本质始实现人、自然及经济高度统一,最大限度发挥生态建筑的美化和绿化功效,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 办公建筑生态问题分析

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因自身意识不同,设计人员、开发商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将核心置于办公建筑高度、面积等方面,认为高、大、奇作为凸显办公建筑关键性特征,对办公建筑设计中生态问题并未加以重视,其生态问题主要汇总为以下几方面:

1.1 高能耗

我国当下能源耗损中建筑耗能占据1/3,公共建筑自身面积较大,单日使用能耗时间长,相较于常规居住建筑耗损能源较多,主要体现在办公设备、照明、采暖等方面。

1.2 污染严重

办公建筑中存在多方面污染,主要凸显在两方面,如自然环境、室内环境,前者主要体现在建筑应用过程中,最终排放的二氧化碳、水污染、光污染等;后者污染主要体现在装修材料、办公设备发散的有害物质和辐射[1]。

1.3 舒适性低

办公建筑缺乏良好的舒适性,核心凸显于温度、通风、照明风方面,室内外通风差异性较大、通风条件不佳,一定程度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及质量,促使员工工作产生不舒适感。

1.4 安全性低

办公建筑其中多数为高层建筑,随着高度不断增加,其实际应用耐久性及可靠性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因高楼内部烟筒助燃效应和灭火难度较大,促使建筑防火问题成为重点。

2 办公建筑生态设计基本原则

办公建筑生态设计作为一项复杂性工作,需系统性考量多项因素,最大限度实现生态设计目标,展示建筑节能成效。为获取办公建筑设计合理性,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生态性

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化作为基础性原则之一,需全面将绿色、环保理念予以凸显,节省工程建设资源、能源,积极倡导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2.2 以人为本

办公建筑作为人们工作核心主阵地,建筑生态化设计中,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合理做好整体统筹规划,保证建筑安全性、稳定性。需注重建筑结构设计,确保其整体安全优良,舒适性设计需以提升人们工作舒适性为着力点,开展室内环境和功能设计。

2.3 质量经济统一原则

开展办公建筑生态化设计,需始终遵循质量与经济相统一,结合施工规模、条件合理化选取材料,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3 办公建筑生态设计策略

3.1 建筑朝向-采光和通风

办公建筑布局其主体难以避免东西方向接收光照,所以合理化布局办公建筑主体朝向,作为建筑生态设计核心内容,以此优化改善内部环境。除接受太阳光辐射之外,地域自身主导风向作为影响建筑朝向关键性因素,如针对湿热区域内,有计划、有组织的通风可短周期内将建筑表面热量带走,以此实现降温的目的。建筑物平面形状与其自设布局方式最终造成气流发生不同波动。

3.2 围护结构生态化设计

从我国当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办公建筑外围界面均具备较强的过滤装置,其处于气温较低的冬季具有保暖功效,气温较高的夏季具有防晒作用,立面设计中需呈现多元化功能措施。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生态设计中控制要素包含以下几方面。

3.2.1 窗体。当下办公建筑窗体生态化设计主要可选用两种措施,即高效化节能反射玻璃、遮阳基础设施。一方面,针对各类反射玻璃可从本质层面实现隔热目标,当下窗体隔热设计中使用频次较高的玻璃包含热反射玻璃、中空LOW-E玻璃。另一方面,遮阳设施。遮阳设计作为避免阳光持续性辐射、加强窗体隔热性能最直接、最简易的举措之一,当下主要包含活动式和固定式遮阳系统,前者可满足冬季和夏季基本要求,以及吻合自然通风要求;后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特别针对阻挡直射阳光成效较佳。图1为某金融中心百叶遮阳。

图1 某金融中心百叶遮阳

3.2.2 双层幕墙。双层玻璃幕墙作为办公建筑生态设计广泛应用技术,其核心应用原理为有效对外部光、声音及热量进行阻隔,两层玻璃间存留一定的宽度,被不同方式分隔成相应的缓冲空间,从室内将部分废气予以抽出,同时携带太阳辐射热量。依照双层幕墙层间分隔方式,其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廊道式、竖井式和窗箱式[2]。图2为竖井式“烟囱效应”通风工作原理图。

图2 竖井式“烟囱效应”通风工作原理图

3.2.3 外墙体。外墙作为围护结构核心主体部分,办公建筑围护不同于常规建筑,为实现减轻整体负载,获取良好的保温成效,通常选用轻质高效化材料,当下墙体保温体系包含两大类型,即外墙外保温体系、外墙内保温体系。同时,针对高温的夏季,通风、遮阳是办公建筑生态化设计重要内容,可结合当地气候进行合理化布局,墙面处理保证夏、冬季需求吻合。

3.3 自然通风设计

办公建筑多处于密集区域内,且高度通常较高,合理的自然通风设计可凸显相应的经济性,节省大量能源,减少对机械通风和空调使用,以此为职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选取封闭的中央庭院吸收新鲜空气,为建筑内部持续性预热,可减少内部能耗。办公建筑并非单一化依附自然通风,针对寒冷区域内处于低温冬季下,需避免通风过度和新鲜空气预热超限,造成内部能量损失较多。从多个实践经验表明,办公建筑中被动式联合机械通风,作为较佳的通风模式,具有良好的通风成效。

3.4 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

3.4.1 自然采光。当下办公建筑自然采光技术均以控制直射光线量为核心,从本质层面弱化其对视觉舒适度产生的不利干扰,以及依托减少热量获取以减少建筑制冷的负担。当下自然光采集系统设计,包含以下几方面措施:首先,针对办公建筑内部较大区域内,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阳光反射、漫射至更深区域内,不增加窗户周围强光同时,达成整个区域内光线均匀性。其次,通过较小的进光区域,可不对阳光辐射产生严重的制冷负荷实现节能目标。最后,合理设计遮挡阳光直射系统,减少阳光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光设计过程中,可在保证人工照明节能、增加少量阳光热量间探索新的平衡点。

3.4.2 绿色照明。办公建筑生态化设计,需综合性考量各方面因素,以此保证绿色设计目标达成。办公建筑照明设计需积极突破原有固有设计理念,遵循设计基本原则,合理化选取灯具实现绿色照明。照明技术处于夜间和必要状况下,对室内采光做以补充,应始终遵循绿色化照明原则。绿色照明主要是强调节约电能,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需积极做好以下设计工作:第一,分级设计。吻合标准背景照度基本水平,与吻合工作照度基本要求相结合,保证获取充足垂直照度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水平照度影响。第二,分区集控。白天、靠窗区域内自然光照充足,建议将其背景照明关闭。第三,场景设置。根据多元化要求和外界提供背景照明,以此防止过度设计和能源浪费。第四,节能灯具。选用高效化灯具,以实现更少的电能获取更多光能,减少热能产生。

3.5 能源技术与绿色建材

3.5.1 太阳能技术。一方面,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特朗布壁作为新型外墙系统,其充分利用温差循环基本原理,选用自然热空气进行热量持续性循环,缓解供暖系统整体负载。其基本应用原理为,处于气温较低状况下,热惰性墙体可凭借自身优势,充分吸收阳光辐射为室内供暖,新鲜空气从外墙底部进入空气腔内,热惰性材料吸收辐射后进入室内,实现热空气充分循环。处于高温夏季条件下,促使空气上升并排放至室外,墙体吸收冷空气进入室内,实现自然降温目标,工作原理见图五。另一方面,主动式太阳能采集技术。首先,太阳能光电屋面。太阳能光电板作为太阳能光电池与瓦板相融合产物,其不仅可获取电能,而且可得到热能,为避免屋顶过热,在其底板下方存留空气间隔层,布设回收装置,为生产热水和供暖提供驱动力。其次,太阳能电力墙。电力墙作为太阳能光电池与材料融合,形成相应的外墙贴面,不仅可作为良好的装饰品,而且为建筑提供电力能源。

3.5.2 热泵技术。处于自热条件下,水受重力的作用从高流向低处,热量也从高温转向低温,人们可利用水泵将低处水提升至较高区域内。从本质层面分析,热泵作为一种热量提升装置,其核心功效为吸收周围相关热量,将其传输至被加热主体目标,其工作基本原理。按照热泵自身实际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呈现的成效存在差异性[3]。

4 结束语

办公建筑生态化设计作为当下设计主要趋势,是实现建筑节能、环保关键举措,可缓解各类能源耗损,减少对环境污染。实际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量各方面因素,合理开展设计工作,保证生态化设计更具规范化、科学性。

猜你喜欢
办公建筑遮阳生态化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疫情之下:现代办公建筑与办公空间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探讨
宝马740车左后侧遮阳帘无法工作
JG/T500—2016建筑一体化遮阳窗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高层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