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四书》

2022-04-18 13:13刘畅
企业文明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书圣贤中庸

刘畅

“十四五”开局之年,结合工作思考颇多,有许多工作规划需要在文化层面寻根溯源;另一方面也想深刻感悟和理解实际管理工作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尽管以前或深或浅的研读,也曾有过或多或少的感悟,但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不由自主地再次拿起圣贤之作,与圣贤对话,与先知交流,果然又有新的感悟和提升,甚至读到精彩之处,竟产生一种强烈的思想共鸣,犹如先贤从书中走来,与我紧紧握手,甚为美妙,无言以形容。好书当共读,良思当分享,今仅结合自身工作浅谈研读国学经典《四书》的思考与感悟,同时推荐大家一起品读《四书》,以悟思想,开新局。

《四书》由《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著作组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全面总结了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书中既强调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又提倡个体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这对当今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意义。《论语》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涉及社会理想、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书中阐述的仁爱忠恕之道,省身内求之法,治学务本之语、有教无类之言、温良恭俭让之德、仁义礼智信之乐等等,都是国人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孟子》思想深邃,词锋犀利,譬喻精辟,着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得民意、顺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作用,“得其心,斯得民矣”等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非常契合。《中庸》强调理解、尊重与包容,蕴含着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正是这种深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之中的哲学思想,铸就了中华文明崇尚和睦、和平与和谐的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古籍中的传世经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根据每部经典的难易深浅,为后人确定了读四书之序,即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若能在现代企业管理基础上,汲取国学沃土营养,必将事半功倍。在作风建设中,需要深刻理解“莫显乎微,莫见乎隐,故君子慎其独也”,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在人才工作中,“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将在艰苦岗位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能经风雨担大任的人选拔出来进行重点培养,让“大德者必受命”就是在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廉政工作中,以“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引導员工坚定追求君子人格和圣贤风范,定能凝聚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精益生产工作中,抱定“仁者先难而后获”的宗旨,着力改善生产瓶颈,提高生产效率,保控各项重点项目任务完成,创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时代日新月异,更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读《四书》,传经典,就是要用国学智慧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新征程中谱写国企新的绚丽篇章。

(责任编辑:疏 影)

猜你喜欢
四书圣贤中庸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汉字故事之圣贤的寂寞
中庸自明
境随心转是圣贤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修身
传统的新芽,国学的新发
——《四书释注》读后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喝茶聊天聊“圣贤”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