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2-04-24 14:12杨新利
江苏商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校工匠精神会计专业

杨新利,李 霞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提出高职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要“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原则。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举足轻重,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视角切入,选取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家淮海地区高职校作为调研对象,探索高职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实地调研

(一)问卷调查

选择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徐州地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作为调研对象,会计专业是两校生源规模较大、市场人才需求较大的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较具特色。深入会计专业近三年毕业生(2016级、2017级、2018级)和在校生(2019级、2020级)群体发放问卷。考虑疫情防控等因素,学生问卷全部通过“问卷星”线上平台发布。调查对象系随机选取。为了尽可能不使研究结果给调研对象产生负面影响,以下分别用SW、GY代表学校简称(表1)。

表1 调研情况

(二)深度访谈

对SW、GY院校长期从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线教师、专业负责人以及毕业生实习企业技术人员展开半结构化访谈。受访的人员结构,如表2。

表2 访谈情况

二、“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剖析与归因

通过以上实地调研发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园文化阵地有关工匠精神的宣传,略显不足

实地调研结果显示,高职校校园、会计专业实训场所、教学场所等地有关古今中外的工匠人物的宣传画、个人传记等欠缺。学校或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视频观看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实践技能效果并不理想。在访谈中还发现,有些学校仍然沿袭原有的传统校园文化,在毕业生就业、国家奖学金、学历提升、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建设较多,但并没有工匠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此外,专业老师也缺少工匠精神的引导,加之学生自身文化素质薄弱、心理因素等,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高职校对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清晰规划,动力也稍显不足。

(二)课程体系设置中未能体现工匠精神

SW、GY两所高职校是由原来较低一层次的学校升级转型而来,传统底气有所不足。

首先,工匠精神课程所对应的教材开发不足。国内高职校在工匠精神课程开发方面才刚起步,对应的教材还很欠缺。如何将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思维和专业实践技能融入专业教材开发中,是目前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重要障碍①。

其次,工匠精神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在与SW、GY校会计专业教师访谈中了解到:会计专业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很少涉及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对行业技术标准、专业技能要求、工匠精神等没有明确规定,实践性教材缺乏。此外,会计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相对独立,与交叉专业、关联专业没有交叉融合。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欠缺,究其原因,教师自身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与合作等工匠精神方面的理念薄弱,缺乏全面系统的构架。

(三)校企共育模式呈松散状态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高职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校企合作育人的终极目标是为行业、产业输送一批批有责任担当、技术技能过硬的工匠人。但目前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未实现,出现了高职校“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主动邀请企业合作,但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也仅限于为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岗位。实践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计划的落实效果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四)缺少针对性的考核标准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并非只有实践技能的精益求精一方面内涵,还应包涵专注、合作和创新等职业精神,考核标准是衡量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为今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指明方向。然而,学校在工匠精神考核方面,没有一个全面专业的测评方式和方法,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没能形成闭环,无法评价培育效果。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课程考核侧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考核标准中。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学校近几年会计专业一线教师的线上线下专业培训逐渐增多,但是绝大部分是有智能会计、财务共享、大数据等新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但职业精神、创新合作等工匠精神理念的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极少,更不要谈标准了。

(五)原因分析

剖析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尚未落地,高职教师和企业师傅在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基本流于形式。二是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缺乏“协同”合力。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利益的驱使,使高职校签订了与本专业不相符合的企业,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理论结合实践展开实习工作,学生普遍存在懈怠心理,对今后就业的工作态度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校企合作缺乏专业的协调管理机构,深度的校企合作成为无根之水。三是缺乏一支具备会计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直接影响了培育质量。尽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情况仍然不如人意。此外,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访谈中了解到GY学院会计专业兼职教师的管理,校企双方还未达成统一标准,校企人才流动机制也不健全。

三、“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构建

(一)文化育人

在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中运用现代工匠精神思维引导学生,比如以工匠精神为主线展开系列社团巡礼:企业大师进校园、大学生辩论赛、专业偶像分享会等;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定时推送专业前沿、热点动态以及杰出校友、国内杰出工匠人的奋斗故事等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工匠精神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将其内化为个人工匠品格①。

(二)开发专业化的工匠精神课程内容和合作模式

一是进行分析论证。对会计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工作性质与内容、岗位技能水平、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调查,形成综合性的完整认识,最后从中选择、提炼科学的课程内容②。二是让学生切实接受最新技术和时代工匠精神的新要求。三是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开发。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②。

(三)创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

首先,借鉴德、美两国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诸多矛盾;基于互利互惠的基础,在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紧密结合企业对工匠人才的需求,双方共同参与培养。参考德国的开放性教学场所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实践操作等技能课程在实训基地或企业开展授课。

其次,在合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多方面利益冲突,为了达成合作共赢的目标,双方都应尽可能考虑对方的利益关切点,建立有效地利益驱动机制,合作才能持续稳定。高职校站在企业的利益关切点,培养更多满足发展需求并且能为企业带来切实效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企业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投资实训基地建设、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岗位,携手共育更多高质量人才③。

再次,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要引进会计代理记账专家和业务,真账实做,完成一家公司从“建账-初始设置-填制审核记账凭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算税报税”等一套完整的财务核算业务,强化会计岗位操作技能。学校还要联合企业举办行业类技能大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企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渗透融合工匠精神的培育。近年来,SW、GY院校多次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新道杯”会计技能比赛、“用友杯”管理会计比赛以及行业协会举办的智能会计(财务决策)等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竞赛平台,实践效果良好。

最后,校企双方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借鉴德、美两国经验,高职校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职业技能模式中,采用合同管理制度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力、责任与义务,同时为了保障三方权益,合同内容应明确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工作任务、成绩管理办法等,将工匠精神内化成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行为方式。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工匠之师

首先,分析高职校师资队伍优劣势,专职教师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并且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生专业知识、工匠精神理念的传授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优势。而企业兼职教师通常是来自企业基层专业技术岗位的能工巧匠,擅长学生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果校企双方建设校企互聘制度,就能达成优势互补的效应。因此,高职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在优化专兼职教师的比例以及“双师型”互聘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其次,高职校应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观摩学习有关工匠精神的优质授课或专题讲座、开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调查研究、专题讨论会等途径。同时,提倡专职专业课教师“一师一企”下企业挂职锻炼实践,参与会计岗位实践工作,弥补实践经验欠缺的劣势。

再次,根据教师的不同层级和教学方向差异等实施差异化培养。例如,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大数据财务、智能会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行业相结合的专业能力进修学习机会。鼓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之间开展新技术研发、工匠精神课程开发和校企双方人才流动等合作。

最后,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是校企沟通、协作过程中良好的桥梁和枢纽,能及时将企业最新技术方法和生产理念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优势得天独厚。然而SW、GY两所学校的调研结果表明,高职校招纳企业能工巧匠一直存在困难,究其原因,待遇、编制、弹性教学时间以及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是主要障碍。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校企联动,健全校企人才流动机制。设立专门的企业兼职教师的办公区域、协调安排企业工作时间和学校教学时间,探索校企兼职教师混编模式,将教学考核列入绩效考核成绩。

注释:

①刘小三,胡蓉.以“工匠精神”为培养要义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05).

②何应林.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③潘海生,李婕瑜.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形成机制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0(01):67-75.

猜你喜欢
职校工匠精神会计专业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