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病证及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2022-05-06 08:55李艳梅宋沂晓陈少宗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冲风池穴合谷

孙 滢 李艳梅 宋沂晓 陈少宗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0)

四关,原指人体四肢的大关节,主要是两肘与两膝。《类经》言“四关为两肘、两膝,是周身骨节的大关”。后随着认识的变化,“四关”主要代指合谷穴和太冲穴[1]。关意为关隘,有通关启闭之用。太,意为盛大,足少阴肾经和冲脉相偕下行,聚合而盛大;冲,意为冲射之状[2]。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可疏肝解郁,调畅一身之气机。合,意为交汇、团聚;骨,有水之意[2]。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合谷穴配合太冲穴可以调畅一身之气血运行。临床上常用合谷穴配伍太冲穴治疗气血瘀滞、脏腑失调、血气不足、气机失畅等导致的疾病。但是目前为止,对合谷穴配太冲穴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的配伍规律方面还没有进行相关报道。笔者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文献。文献来源: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CNKI以篇关摘检索,VIP、万方以题名或关键字检索,检索主题词:“合谷太冲”。

1.2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以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配伍其他腧穴治疗疾病;以四关穴为主穴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观察相关文献。2)排除标准:综述;动物实验有关文献;机制研究有关文献;会议报告类文献;同一作者发表的重复文献、数据库间重复交叉文献只选取1篇。

1.3 数据规范 整理数据时,对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配穴腧穴名称和疾病名称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12346-2006)[3]和《中医内科学》[4]进行规范,配穴中“人中”统一为“水沟”,“绝骨”统一为“悬钟”,“四神针”统一为“四神聪”,“华佗夹脊穴”“颈夹脊”统一为“夹脊穴”,“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统一为“面瘫”。

1.4 统计学处理 将检索得到的应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的病症、配穴及归经、治疗方法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分析整理后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Ward聚类法并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采用SPSS Modeler 15.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

2 结 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检索共得到844篇文献,筛选得出符合条件的文献229篇。其中,24篇文献只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治疗疾病,205篇文献中除合谷穴、太冲穴外,还加入了其他配穴。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优势病种 根据分析整理,以合谷穴、太冲穴为主穴治疗的病症多达74种,分属15个属系。其中面瘫、头痛出现了23次,占10.04%;其次为郁证,出现了22次,占9.61%。将其主治病症自行归属不同属系,统计结果见表1。其中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最常用以治疗精神系统疾病(48.47%),精神障碍疾病次之(17.90%),妇科疾病居第3位(7.86%)。见图2。

表1 针刺合谷、太冲穴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

图2 针刺合谷穴、太冲穴主治疾病分属系统

2.3 配穴及归经 205篇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文献中,配穴共有137个,出现了1 022频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个穴位分别为百会、风池、足三里,占比分别为6.85%(70/1 022)、5.87%(60/1 022)、5.68%(58/1 022)。见表2。经分析整理得出,所有配穴都来自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其中,属于经外奇穴的穴位最多,有21个,占总数的15.33%;属于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分别占14.60%和13.87%。见表3。

表2 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的配穴使用概况

表3 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的配穴归经概况

2.4 治疗方法 在符合条件的229篇文献中,一共出现了41种治疗方法,大多是复合治疗方法,即多种治疗手段并用。其中,毫针针刺以102次占据所有治疗方法的第1位,占44.54%,电针和针药结合以10.92%和9.61%的比例分列第2、第3位。见表4。

表4 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概况

2.5 关联规则分析 对配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复杂网络图,两点之间连线越粗表示关系越密切。可知临床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具体见图3。

图3 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网络图

2.6 聚类分析 对频次占前15位的高频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高频配穴树状图,见图4。如图可知,针刺合谷穴、太冲穴配伍的高频配穴可分为以下4类:1)地仓、颊车、阳白、翳风、攒竹、四白、太阳;2)风池;3)足三里、三阴交;4)内关、水沟、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门。

图4 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高频配穴树状图

3 讨 论

综上所述,合谷穴、太冲穴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尤以面瘫、头痛、郁证等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疾患为主。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治疗疾病多选用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穴位归经多来自经外奇穴、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治疗方法采取毫针针刺、电针和针药结合等。

3.1 合谷穴配伍太冲穴治疗优势病种作用机制分析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朝百脉,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合谷穴可理气活血、通经活络;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厥阴经为“少气多血”之经,因此太冲穴可调气和血、活血化瘀,两穴相配,疏通脑部经络,养血柔筋,改善脑缺血[5],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研究指出针刺合谷、太冲穴可使脑血管扩张,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使脑血流阻力降低[6],从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合谷属于大肠经,大肠为“传导之官”,传导水谷糟粕,太冲为肝经腧穴,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故针刺合谷、太冲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同时还能治疗情志病;针刺合谷、太冲穴可以激活小脑的不同区域,如额叶和枕叶,促进中枢系统的脑血流动力学分布,这是治疗精神障碍的重要机制[7]。合谷穴、太冲穴合而为“四关穴”,“开四关”能升清阳,降浊阴,上下相通,使气血调和,对气滞血瘀的妇科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8]。李成宏等[9]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结果使患者PGF2含量明显减少,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舒缓患者子宫平滑肌,达到止痛的目的。

3.2 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高频次腧穴治病机理分析 临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多选取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百会为督脉要穴,位于人体最高点,意为百脉交汇之处,即可治疗百病之所主。可升阳举陷,通督定痫,调节全身阴阳平衡。《针灸资生经·心气》言“百会主中风心烦,惊悸健忘”[10]。研究表明针刺百会穴可增加脑组织血液的供应和脑血管的弹性,减缓衰老速度,调节人体的血压并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机体的防卫功能、调整人体的性激素分泌等[11]。故百会穴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能祛风通络、醒脑开窍,尤其擅长治疗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头痛、精神障碍等脑部疾病。风池穴位于后项部,枕骨之下,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汇处,可祛风解毒、壮阳益气;其深部有枕小神经及其他动静脉。韩清等[12]通过电针大鼠风池穴得出电针风池穴可调节神经元功能,有利于局灶性缺血大鼠的神经轴突再生和突触功能的重造,从而改善大脑缺血和肢体功能。合谷穴、太冲穴、风池穴配伍可宣散一身之风,活血止痛,对头痛、高血压病、中风等脑血管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也是临床保健常用穴。“肚腹三里留”,足三里主治胃肠疾病,扶正培元,升降气机,对整体气血都有补益作用。曹惠雯等[13]对术后家兔行电针足三里和合谷穴后得到:电针足三里穴和合谷穴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恢复的痛苦,改善机体机能状态。李德辉等[14]通过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合谷穴、太冲穴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胃癌患者起到止痛作用。足三里穴和合谷穴、太冲穴配伍可补中益气、和胃止痛,治疗全身疼痛疾病。

3.3 治疗方法分析 据文献研究,临床上选取合谷穴、太冲穴治疗疾病时采用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毫针针刺、电针、针药结合、温针灸、耳穴、推拿、穴位注射等,最常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毫针针刺、电针和针药结合。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四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明确,可能与电针能增加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并能恢复部分脑功能有关[15]。另有研究称电针四关穴能有效改善大鼠海马各区星形胶质细胞,修复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损伤,修复线粒体和细胞内质网。其对抑郁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修复作用使其能发挥抗抑郁作用[16]。针药结合不但能发挥针刺对经络的调节作用,疏通气血,还能发挥中药对脏腑的补泄作用,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理论对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3.4 关联规则分析 根据关联规则分析,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疾病的核心配穴是百会、印堂、风池、太阳。百会穴和印堂穴配伍合谷穴、太冲穴既可治疗头痛、面瘫等神经系统病症,又能治疗郁证、失眠等精神障碍类疾病和由气机不畅导致的妇科疾病。百会穴、风池穴和合谷穴、太冲穴配伍,协同祛风,内外风兼治,对因风引起的面瘫、头痛、高血压、中风和面肌痉挛、帕金森等病症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风池穴、太阳穴和合谷穴、太冲穴配伍则主要治疗头痛,不但能治疗外感头痛,还能治疗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和妇女的经行头痛。

3.5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合谷穴、太冲穴配伍的高频配穴可分为以下4类:1)地仓、颊车、阳白、翳风、攒竹、四白、太阳;2)风池;3)足三里、三阴交;4)内关、水沟、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门。第1类腧穴和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是治疗面瘫的典型配穴。地仓、颊车、阳白、翳风、攒竹、四白、太阳是局部取穴,能疏调面部经筋,活血通络;合谷穴是远端取穴,取“面口合谷收”之义。太冲穴治疗面瘫是因为肝主筋,太冲穴作为肝经原穴可调肝气、养经筋。合谷穴、太冲穴配伍祛面瘫之风。第2类腧穴风池穴和合谷穴、太冲穴配伍主要治疗面瘫、头痛、高血压病、颈椎病和脑血管疾病等。风池穴位于后项部,不但能疏调头部气机,平肝潜阳,还能通调颈部经筋气血,疏通经络。第3类腧穴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可治疗痛经、排卵障碍、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和呃逆等胃肠疾病。因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可降逆和胃,三阴交是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可健脾调血、补益肝肾。第4类腧穴与合谷穴、太冲穴配伍可治疗癔症、郁证、失眠等精神障碍疾患,因其病位在脑,“脑为髓海”,百会、四神聪都居巅顶,督脉入络脑。水沟和印堂作为督脉穴位可醒脑调神,解郁理气。神门作为心之原穴可宁心调神,内关作为心包之络穴可疏理气机,宽胸解郁。

综上,临床上针刺合谷穴、太冲穴对头痛、面瘫、抑郁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研究,对临床上应用合谷穴、太冲穴配伍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及与其他腧穴相配伍的规律有初步认识,为临床更好地运用“四关”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猜你喜欢
太冲风池穴合谷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风池穴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驱睡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