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中药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2022-05-06 08:55曾婧纯林诗雨林国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4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急性期

严 媚 曾婧纯 林诗雨 罗 浩 林国华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3.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周围性面瘫多由茎乳空内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一侧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的疾病。本病发病率约(17~35)/10万/年,临床最常见的面神经疾患[1]。本病病因复杂,常急性发病,治疗不及时常易演变成顽固性面瘫,外观损容性的改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易导致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往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争议[2]。针灸广泛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和肯定[3]。中药超声导入通过超声波物理效应将中药制剂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其应用于面瘫的报道较少[4]。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神经病学》[5]有关内容。分期标准[6]:将病程1~7 d、1~2周、2周至2个月、2个月以上,依次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风寒型面瘫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有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且均为单侧;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患者同意参加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由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外伤等引起的面瘫者;双侧面瘫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病程>7 d者;伴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患侧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予以常规治疗[8],主要有:激素治疗;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维生素;改善局部循环;降低面神经管内压;神经功能修复。遵照神经内科医师的意见给予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具体如下:毫火针半刺法治疗,穴位选择参考《针灸治疗学》[9],选取患侧阳白、攒竹、太阳、四白、迎香、颧髎、地仓、承浆、颊车、牵正。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换球牌针灸针0.25 mm×25 mm,押手手持止血钳夹持点燃95%燃烧的酒精棉球,将针尖置于准火焰的外焰燃烧,直至通红或发白,对准穴位,行半刺法针刺,快速刺入,破皮即止,不行针,不留针,即“浅内而急发针”,每日1次。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患者取健侧侧卧位,将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10 g,洗净后加水500 mL浸泡30 min,将药物浓煎30 min,制成浓缩水煎剂备用,选用超声药物导入治疗仪HZ-CS30,取5 mL药液装入注入治疗头凝胶贴片中,将治疗头对准患侧翳风穴,导入参数为频率1 mHz,功率3~5 mW,以局部有轻微针刺感为宜,每次透药治疗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1)面神经功能评分,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1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H-B分级,包含患侧静态、动态及联带运动病情分级,面瘫程度分6级,评级越高,症状越重。2)面部残疾指数量表[11],包含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2]拟定。痊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动态时稍差。有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的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DI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D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DIP评分16.35±2.44 22.46±3.12*△15.87±2.38 19.57±2.86*FDIS评分15.82±2.14 8.22±1.18*△16.04±2.08 11.45±1.46*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经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多指茎乳空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水肿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解剖发现,面神经是人体骨管内行程最长的脑神经,若面神经发生水肿,极易受到狭窄的骨管压迫。至于何种原因引起面神经水肿,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主要认为与病毒感染、神经缺血、解剖异常、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各种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面神经出血、水肿及脱髓鞘改变,最终导致面神经功能损伤,导致面部表情肌瘫痪[13]。目前对于其治疗多采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方式,治疗方式多样,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中医治疗常应用于面瘫的治疗,其中针灸受到较多临床医师重视和关注,面瘫不仅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列为针灸重点专科疾病,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灸适宜病种之一。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已得到循证医学的支持和证实[14],但是目前对于急性期是否介入针刺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笔者认为,面瘫发病初期,病邪尚未深入,应及时驱邪外出,正所谓“既病防变、先时治疗”。同时,针刺控制刺激量和针刺深度,取穴避开神经根和面神经主干,可极大地避免加重面神经水肿风险。目前普遍认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刺激量宜小,针刺深度宜浅,留针时间适当。火针应用面瘫的治疗历史悠久,《灵枢》记载“卒口僻……治在燔针劫刺”,火针具有温热和针刺的双重作用,发挥通经活络和温经散寒的作用,借火助阳促进经气激发,使经络通、气血行,鼓舞面部阳明经气,使面部筋脉得养。现代研究发现,火针刺激患处,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促进新陈代谢,利于受损组织及神经修复[15]。本研究选用毫火针相比传统火针,刺激面部经穴,可有效降低感染和留疤的概率。半刺法属于针刺传统针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而急发针,无伤肌肉,刺激量小,作用部位表浅,驱邪而不伤正。正如《灵枢》记载“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急性周围性面瘫,邪气尚浅,重在驱邪外出,半刺法刺激部位表浅,刺激部位在皮部。正如《黄帝内经》谈及“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中医皮部理论认为,皮部乃全身卫气循行和留存的部位,刺激皮部能够激发表层卫气“卫护周身”作用,发挥抵御外邪、保卫机体之功。本研究所选用患侧阳白、攒竹、太阳、四白、迎香、颧髎、地仓、承浆、颊车、牵正,均为局部取穴,通过针刺疏通局部气血,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有利于改善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颏唇沟歪斜等症状。其中阳白位于手足三阳经筋分布区域,可广泛刺激面神经颞支分布区域,有研究表明[16],其可明显提高运动单元单位电压和增加募集电位,利于额肌肌力恢复。颧髎穴,可广泛刺激面神经颧支和下颌支的分布区域。牵正穴,经外奇穴,乃治疗面瘫的经验效穴,主祛风通络。

中药超声导入是经皮给药的常用方式之一,超声导入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认为通过热效应、力学效应、对流传递及空化效应将药物分子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机体[17]。超声导入药物具有其优势,相比传统给药方式,具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肠胃灭活,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具有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18],同时通过提高皮肤渗透性,将药物导入体内。本研究选用的牵正散是治疗面瘫的代表方,白附子祛风痰,通经络,入阳明经而走头面,善治头面之风。现代药理发现其具有抗炎、抑菌,调节免疫功能[19]。白僵蚕、全蝎祛风止痉。现代药理发现,白僵蚕有效成分包含磷脂和鞘脂类化合物,可通过刺激神经生长因子,发挥神经营养效应[20]。全蝎具有抗凝、抗炎、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21]。本研究选用翳风穴,可调节气血,散寒通络,促进局部血运,改善局部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利于炎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张彤等[22]研究发现,刺激翳风穴可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CD3)及T辅助细胞(CD4)水平,改善CD4/CD8比值,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之,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是将超声理疗、中药透皮吸收及穴位刺激等作用集一体的疗法,主通经活络、畅达气血。

本研究发现,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不仅能降低FDIS评分,还能提高FDIP评分,改善H-B分级,同时能提高临床疗效。说明毫火针半刺联合翳风穴牵正散超声导入能有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急性期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