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疗效观察

2022-05-06 08:55李乐军李省让余亚兰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4期
关键词:天麻白术半夏

杨 帆 张 玲 李乐军 李省让 余亚兰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3.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偏头痛患者常出现偏侧头痛反复发作、视听觉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持续4~72 h,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1]。据不完全统计[2],偏头痛的发病率约为5%~10%,好发于女性。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与遗传、内分泌、精神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治疗急性期偏头痛患者多采用曲普坦类药物、麦角类制剂、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可短暂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总体疗效不理想[3-4]。中医学将偏头痛纳入“头风”“脑风”等疾病范畴,痰浊证是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其病因病机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中阻等有关[5]。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的功效[6],在临床治疗痰厥头痛、不寐等疾病中应用广泛。本研究主要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协会第三版标准中无先兆性偏头痛或典型性先兆性偏头痛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痰浊型头痛的辨证标准[8]。2)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属于急性发作期、重度偏头痛;年龄18~66岁;经影像学检查证实非严重器质性病变;接受随访;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者;高血压病、颅脑外伤、颅内器质性病变、颈部疾病等所致头痛症状者;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期使用阿片类镇痛剂、精神类药物者;酗酒者;对中药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47例;年龄41~65岁,平均(52.38±3.6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2.71±0.33)d。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龄44~65岁,平均(52.69±3.2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2.23±0.84)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9]予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睡前口服,每次10 mg。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服用,方药组成为:茯苓、延胡索、炒白术各10 g,姜半夏、天麻、川芎、姜竹茹各6 g,生姜3 g。水煎取汁400 mL,由本院药剂科配置,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两组治疗期间不予以其他镇痛药物,注意饮食清淡、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指标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2)疼痛持续时间:将患者疼痛发作时间在2 h内计为1分,2~6 h为2分,6~24 h为3分,24~72 h为4分,超过72 h为5分,并计算头痛指数,疼痛指数=VAS得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持续时间得分和疼痛指数。3)实验室指标: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5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95%,患者头痛及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情况,超声检查显示脑部血流状态正常。显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70%,<95%,患者头痛及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情况,超声检查显示脑部血流状态明显改善。有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30%,<70%,患者头痛及其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发作次数减少,超声检查显示脑部血流状态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镇痛疗效:临床痊愈为治疗后头痛指数改善率≥90%;显效为治疗后头痛指数改善率≥55%,<90%;有效为治疗后头痛指数改善率≥20%,<55%;无效为治疗后头痛指数改善率<2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镇痛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镇痛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得分和疼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得分和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8.87±1.25 1.89±0.24*△8.91±1.24 2.68±0.77*疼痛持续时间4.21±0.88 1.12±0.37*△4.10±0.89 2.02±0.59*疼痛指数16.23±2.26 5.11±1.12*△16.05±2.31 9.87±1.87*

2.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RP(mg/L)28.93±1.56 8.54±0.85*△28.77±1.48 13.94±1.12*IL-6(pg/mL)34.52±5.89 11.52±1.54*△34.18±5.94 15.49±3.28*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期间和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和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偏头痛常见于青年女性,男女发病率存在差异性,近年来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1]。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疾病,而情绪、天气、睡眠质量等都是该病的常见诱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血小板聚集升高进而引发的神经性血管障碍,进而造成颅内血管收缩和颅外血管扩张,引发致痛物质渗出,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等症状[12-13]。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头风”范畴,而外感与内伤是重要病因,其中内伤在于肝、脾、肾三脏,或脾虚化源不足,或脾失健运,或肾精亏虚,进而造成脑髓失养,痰浊内生,引发头痛。《丹溪心法·头痛》中记载“头痛多主于痰”。现代中医学家在对偏头痛的中医证型进行研究时发现,痰浊证偏头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4],由于患者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遏气机,痰浊蒙蔽清窍,而致头痛的发生,可见痰湿是偏头痛发病中的重要病理因素[15],从痰湿论治效果更显著。

本研究所用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方出自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善于化痰健脾、祛湿息风。本研究在原方基础加入姜竹茹、生姜等药物,方中天麻、姜半夏共为君药,天麻通络祛风,姜半夏尤善燥湿除浊兼化痰;茯苓、炒白术可健脾燥湿,以绝生痰之源,两者共为臣药;川芎、延胡索、姜竹茹共为佐药,其中川芎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而姜竹茹咳清痰热、化痰湿,对于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患者除湿热效果良好;生姜可调理脾胃,兼制半夏之毒,诸药合用,共起祛风化痰、健脾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天麻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均具有镇痛、保护脑神经元、清除自由基等效果。半夏具有良好的镇静、抗炎等作用[16-17]。姜月华等[18]研究发现,半夏白术天麻汤可通过上调miRNA-217,进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以发挥内皮保护作用。吴淑君等[19]研究指出,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血清5-HT、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进而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得分和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既往研究发现[20-21],CRP、IL-6水平与头痛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患者头痛发作时,IL-6作为促炎因子多在炎症初始阶段就被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分泌于血清中,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良好镇痛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CRP和IL-6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偏头痛(痰浊证)急性发作的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CRP和IL-6水平有关,有待增设动物实验以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天麻白术半夏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半夏入药多炮制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