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助力新时代统战工作发展

2022-05-10 06:53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白竺冉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传统

◇ 文/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白竺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统一战线原理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统一战线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离不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人心的强大精神支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统一战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统一战线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及如何让传统文化助力新时代统战工作的研究,才能在文化交流交融中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为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注入新能量,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一、巩固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要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和力量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是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不断凝聚起来的社会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就在凝聚进步力量、开展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得到党的高度重视。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等统战联盟组织,团结了大批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成为抗战中的重要力量,是对敌文化战线的主力之一。这一力量的出现、发展,虽然是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的,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但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战线及其他各领域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直重视统一战线在文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对此作出指示:1941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中指出:文化要服从于政治,宣传教育部门应协同统战部门,进行文化统一战线工作,“要与地方文化工作者、小学教员等取得密切联系,建立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推动与帮助地方的文化运动。”毛泽东对于统一战线、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等方面做过具体研究,1944年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就指出:“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党和国家工作领域拓展到哪里,统一战线服务范围就延伸到哪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提出的重要任务。能否在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影响着统战工作与中心的关联度,衡量着统一战线对大局的贡献率。”《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强调统一战线工作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这是在抗战时期提出的文化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对于当代统一战线在文化方面的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了新中国、新文化思想,指出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新社会、新国家是由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等构成的,是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新文化建设并不是完全割断与旧文化的联系,而是在研究、学习、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新;不但需要大胆创新,需要吸收、借鉴世界的优秀的文化,更要筑牢中华民族既有的文化为根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赋予了统一战线参与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紧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其中明确“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关于新文化建设以及如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报告、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突出了文化自信的特殊意义,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繁荣文化的基本要求,并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涵,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文化发展、繁荣之基础。这些思想为推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繁荣和发展做了思想理论上的指导。

二、发挥统一战线自身优势,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合力

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人才、组织、政治、思想、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服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任务。

(一)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

在人才队伍、组织建设、智库建设等方面统一战线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突出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五条“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中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等十二类,统战人员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人数众多,仅仅党外知识分子近9000多万人,占全国的75%以上,他们中的大多集中在教育、科研、文学艺术、新闻传播等文化相关领域。由非公经济人士和自由职业的知识分子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中汇聚了大量人才,他们也是我国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很多人直接从事文化产业工作,在创新创造中更直接承担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统一战线成员众多、层次高、影响大,汇聚了众多人才。应该利用好统一战线在各行各业的人才优势。同时更应该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注重道德修养、业务能力、创新思想,通过各种政策、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以人才集中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重点,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方面人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任务。不同领域的工作者都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优秀文化传统。统一战线的队伍非常庞大,发挥统一战线成员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合力。

(二)发挥参政议政、献言献策的优势

统一战线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统一战线代表人士中除了很多专业人才外,还有不少各级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他们可以通过献言献策的方式直接参与文化建设相关的政策决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统一战线的人士有相当人员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他们无论音乐、文学、戏剧、影视等直接的从业者,还是科研、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或者是文化产业的管理者。他们都与文化有着亲近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感情,对于相关的文化领域是非常熟悉的,很多人是相关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由他们来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就更有发言权,他们所提出的做法更有针对性。他们的献言献策指导性很强,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明确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无党派人士可以参照民主党派履行职能。”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献言献策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任务。在文化建设方面,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机,各个民主党派更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承担起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政治任务。在各级各层的献言献策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调研议题,或进行系列的专题调研,或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在民主党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献言献策中要有理论研究、专业高度,还要有专题的实践指导和相关的践行活动。要有全局性和战略性,还要有具体性和针对性。如通过传统节日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的献言献策就很有现实意义。如对地方文化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可以为地方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发挥资源广泛、社会基础牢固的优势

社会是文化的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的。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重视其文化土壤,要立足于社会根基来弘扬文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当今社会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全国各地兴起的加强文化认同感的活动,国学热、中医热、中华美食热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统一战线的社会资源广泛,社会基础牢固。资源需要整合,需要开发利用,基础需要巩固。统一战线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资源优势,但这种资源优势需要在一定的平台上整合,需要在一定的政策引导下通过文化工程项目才能更好地得以开发利用、创新发展。如地方戏曲、地方音乐等方面的资源,这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传统意蕴的文化,根基很好,特色鲜明,但在社会现代化的历程中有些力不从心,显出疲弱状态。对于地方戏曲、地方音乐,是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创造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还是让其在不堪中消亡。历史和现实对此都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即要发挥社会力量、挖掘艺术的潜力,激活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在新的时期绽放新的花朵。如何弘扬优秀的地方戏曲、地方音乐等,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但还需要调动社会资源来共同推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统一战线在此就可以发挥其社会资源丰富的特有优势。当然,在开发利用统一战线的社会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建设、丰富统一战线的社会资源。统一战线的社会资源不是固定的矿藏,它是社会资源,存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也需社会生态培育使其更加丰富更为厚实。

三、把握统战工作主题主线,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

新时代做好统战工作,首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统战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切实把握大团结大联合这个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推进统战工作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吸收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使同心圆的圆心更加稳固、半径不断加长。

(一)以“大一统”思想凝聚共识

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格局,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关键的历史文化依托,“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信念和认同基础。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的联盟,旨在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本身就内含了和谐、合作、融合、联合的实践途径与价值追求。“大一统”思想不仅为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提供了有益启迪,而且为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文化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只要我们把共识的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因此,需要探索和实现对“大一统”等文化传统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进一步弘扬和阐释“大一统”等传统文化的当代内涵,从多元思想的碰撞中探寻和塑造共同的政治文化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思想共识,使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展现出勃勃生机。

(二)以“和合”理念包容差异

传统儒道释哲学都注重中和,中华文化突出和谐精神。《论语·子路》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种思想影响中国的历史发展,渗透在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和合文化”作了一个非常明晰的解释,“‘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可以说,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是践行和合文化的典型示范,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他们既有共同的目标, 又有各自不同利益。

因此,在统战工作中,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把党内人士和广大党外人士不同群体的意见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这恰恰也是统一战线中大包容、大团结的思想精髓,这样我们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统一战线的成员不仅善于提出意见,还敢于提出意见,比如民主党派人士往往可以从比较超脱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问题、做出评论、提出意见。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认真、广泛地倾听并且听得进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党外人士的各种不同意见,避免“同而不和”,正确对待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就是要求“求同存异”,主张尊重差异,共生共荣,实现共识最大化,画出最大同心圆,寻求最大力量来齐心协力办大事。

(三)以“诚信”之道联谊交友

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讲求很强的工作艺术,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统战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统战干部的政治使命和基本功。统战干部要实现广交深交党外朋友,把更多党外优秀人才凝聚在一起,就应坚持“交友之道在于信”。回顾统一战线历史,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邓小平同志与“五老”一起吃“火锅宴”等等,这些老一辈领导人与党外人士推心置腹、坦诚相待的感人故事,至今让我们印象深刻、耳熟能详。

在与统战对象交朋友时,要诚心诚意地去相交,准确地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做一些真正有利于民众的事情,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长期信任和支持,才能交到多的朋友,铁的朋友。这就要求,一方面,统战干部既要具备良好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广泛涉猎各类学科,广泛掌握各种知识,提升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中要充分体现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增强党外人士对统战干部的文化认同感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又要充分用好文化手段和文化载体。利用各种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的文化活动,以共同的文化观价值观影响和凝聚广大党外人士,在亲和、愉悦的氛围下增强了解、加强团结。在促进文化认同基础上,实现党外人士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总之,如何研究、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要真正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解放思想,具有世界眼光,要以天下为己任,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更需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特殊力量,才能更好落实好这一国家战略。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传统
弘扬百年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经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