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愚斋旧藏《柳鸭图》考证并窥其古书画收藏特点

2022-05-11 13:34何国伟
关键词:盛宣怀张琪画派

何国伟

(天津大学医学部, 天津 300072)

盛宣怀(1844—1916)为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1895 年获准于天津筹办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现天津大学),任督办[1-2],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盛宣怀对清末中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交通、外交和教育等事业均影响甚巨[1][2]2-5。对盛宣怀的研究自他于1916 年去世后即已开始,中间湮没数十年,以致与其有关的历史被遗忘,遗迹受到破坏。至改革开放后,对盛宣怀在晚清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的研究才又重新开始,现已有多方面介绍。

盛宣怀终其一生都十分注重文档留存,形成所谓“盛档(盛宣怀档案)”[2]2-5。盛宣怀的书斋名为“愚斋”,《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著录藏书6 666 种、169 900 余卷,善本300 余种、7 300 余卷。

此外,作为清代中过秀才的知识分子,盛宣怀与绝大多数明清两代有功名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江南知识分子一样,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图书、金石、书画收藏[3],其收藏之处称“思补楼”[3]。其收藏书画近年来常见于拍卖场,但尚未见有论述研究其书画收藏的论著。

明清两代的古代书画收藏家常有著作问世,将其收藏分门别类作登记甚至评判。最大的收藏家莫过于乾隆皇帝,他令多位大臣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当时虽为皇帝取阅赏玩方便,但却为后世保存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对研究画史、考证书法名画的流传和鉴定均有重要价值。此外,仅清代编纂的书画谱,著名的就有清康熙年间御定的《佩文斋书画谱》、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吴其贞《书画记》、私家书画著录《十百斋书画录》、梁章钜《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至晚清民国时期,私人收藏家崛起,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和潘正炜《听帆楼》等,不一而足。然而,尽管盛宣怀有《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但至今并未见愚斋有书画录。究其原因,不外乎盛宣怀在晚清一直处于政治经济的中心,极其繁忙。他作为邮传部大臣,相当于现在的工业、商业、交通和信息等政务的总管,又有招商局等大量私人企业,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推测其可能对书画虽有兴趣,也懂鉴赏,但无闲情著录。因此,在19 世纪90 年代前,社会上难以见到愚斋收藏过的书画,即使见到,也“养在深闺无人识”。

近年来, 盛宣怀愚斋收藏过的古书画逐渐浮出水面,但仅见于各拍卖场,对其经济价值的考量较多,而对其学术价值以及对盛宣怀整体的书画收藏,如书画种类、数量、风格、内容、倾向等尚未见系统研究。笔者查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未见有盛宣怀收藏过的古代书画。由于资料缺乏,目前难以根据现有的资料做系统介绍。正因如此,笔者遍查文献,除了有商业拍卖场的记录外,缺乏对盛宣怀收藏的书画研究的论著。可以说,与盛宣怀的书籍收藏不同,对其古书画收藏的研究基本为空白,因而本文的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对盛宣怀愚斋收藏过、现为香港听松阁收藏的清张琪《柳鸭图》作详细考证,并以此出发将目前浮出水面的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藏品做一梳理,并分析其特点,以期引起学界对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的研究兴趣,开拓这一古代书画研究的新领域,引起社会、特别是盛宣怀研究以及古代书画研究界人士的注意。

由于本文为学术探讨,对其经济价值不拟讨论。

一、 盛宣怀生平简介

盛宣怀生于1844 年11 月4 日,卒于1916 年4 月27 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盛宣怀为常州府武进县(现常州)人,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1][2]2-5,见图1、图2 。

图1 盛宣怀像

图2 盛宣怀蜡像

盛宣怀出生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整个中国陷入了战乱。为了强国,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李鸿章,但主要执行人是盛宣怀。

盛宣怀深感通晓外语和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在甲午战争后的第二年(1895 年)首创天津中西学堂,后又筹建了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并选送优秀学生,分别去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深造,为创建我国近代工科大学奠定基础。

盛宣怀创造了11 项“中国第一”[1][2]2-5。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是一个 “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盛宣怀有《愚斋存稿》及《盛宣怀未刊信稿》《常州先哲遗书》《经世文续集》《林胡曾三公奏议》存世。

二、 盛宣怀愚斋旧藏张琪《柳鸭图》考证

笔者对香港听松阁收藏达20 多年的盛宣怀愚斋旧藏《柳鸭图》的画家与藏家均作了悉心研究。

《柳鸭图》作者张琪为在清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京江画派”中早期的“京口三大家”之一。“京口三大家”是指蔡嘉、蒋璋、张琪三位活跃于康熙、雍正年间京江画坛的重要画家[4]。蔡嘉工山水巨幅,且人物、禽兽、草本无不曲尽形似;蒋璋是一位流寓扬州的京江画家;张琪晚年山水画极力追摹古风,尤醉心于唐宋。“京口三大家”画风自清乾隆中期一直延续至道光末年的“京江画派”,产生了如潘恭寿、张崟等多位著名画家。

张琪,字晓村,一字树存,清丹徒(现镇江)人。据《画人补遗》《墨香居画识》《清画家诗史》记载,张琪善写生,工人物,得元人小品生趣。晚年益喜为诗,有“衣边黄堕林辞叶,杖外红沉日下山”之句,时人评为“诗中有画”。在笔者的藏书清中期梁章钜《吉安室书录》中称张琪善作八分书[5]。在南京博物院编著的《清代常州京江绘画》中,有其花卉图[4]178。

张琪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关于他的资料很少,目前可以查到的为收藏单位或拍卖公司的记录。其作品的创作时间均为由原作上的干支纪年所推算出的公元纪年。由于干支纪年每个甲子只有 60 年,其创作时间通常不十分确定,可能被误判晚60 年甚至120 年。表1 为笔者查到的张琪作品被收藏单位或拍卖公司所列出的创作时间等。

在不知张琪的生卒年的情况下,推算张琪作品的创作时间并不容易。笔者根据以下3 方面推算:1)能查到的张琪作品的干支纪年;2)以张琪作品的干支纪年的跨度作参考;3)推测“京口三大家”的年龄相差应该不是很大,可根据其他画家的生卒年作参考。

据此分析,根据第一方面推算, 最早的作品可能是创作于1725 年(作品4);最晚的作品可能创作于1765 年(作品1)或1785 年(作品4)。根据第二方面推算, “京口三大家”中蔡嘉的生卒年为1686—1756,他在世70 年,经历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及乾隆(1736—1795)三朝。“京口三大家”中的蒋璋亦无生卒年可考,但他的画名与黄慎(1687—1768)相埒[4]174。由此推测,张琪的在世时间应经历康雍乾三朝,与其他二位相仿。因此,对表1 中的作品,将干支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除作品6 无法推算外,对作品1,2,3,7 的推算均应无疑问。对于作品5,该作品拍卖公司所推算的1877 年(光绪3 年)绝无可能,应是晚算了120 年(两个甲子)。对于作品4,推算为1725 年较为合理,因为1785 年张琪在世并作画的可能很小。

表1 张琪作品的干支纪年及对应的公元纪年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柳鸭图》的创作时间己酉年应是1705 年(康熙四十四 年)或1765 年(乾隆三十年)。根据上述资料,蔡嘉在1705 年仅19 岁,黄慎为18 岁,推测当年张琪年龄与其相仿,显然难以创作出《柳鸭图》这样绘画精美、笔法老到、书法成熟的作品。因此,可以判断《柳鸭图》的创作时间己酉年应为1765年(乾隆三十年)。

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上,镇江占有重要地位。东晋著名画家戴颙长期隐居镇江南山招隐寺,晋唐三大画圣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也都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壁绘有佛像。北宋米芾居镇江40 年,与其子米友仁创“米氏云山”画法,开文人写意山水之先河,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深远意义。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的书画家笪重光也是镇江人,并久居镇江[6]。

“京江画派”与“扬州画派” “常州画派”“海上画派”均为清代重要画派。“京江画派”的影响所及不限于江南,也达到京师以及“岭南”等画派。

需要指出的是,在鸦片战争后上海代替扬州-镇江成为经济中心以前,江南的绘画中心一直在常州-扬州-镇江一带,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由这些地区发达的经济决定的。

常州地处太湖之滨,长江下游繁华的三角洲地带,人才荟萃,文运昌盛,号称“中吴要辅、八邑名都”。常州画派开派于清初恽寿平(南田),以花鸟为胜。清朝康熙年间书画理论家张庚的《国朝画征录》一书中称“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 。

盛宣怀作为常州世家,收藏甚至偏爱这些本乡土的画家们的画作,收藏及珍视张琪《柳鸭图》也就不足为怪了。

张琪《柳鸭图》为一张135 厘米×57 厘米的中堂大画。画面为一只硕大的鸭子,立于柳树枝条下的江边。画中题识为“己酉仲夏月写 晓村张琪”。此画中之鸭为写实画法,极为传神,其羽毛纤毫毕现,以墨色的浓淡描绘,间以淡赭色,层次分明。其脚掌施以橘红色,整只鸭子淡喙、黑头、麻羽、红掌,正是典型的江南麻鸭,立于江边草中。画的上方柳树枝干横斜,柳条轻拂。对柳树枝叶的描绘也有其特色,柳叶以淡绿色绘之,柳枝则为赭青色。鸭下嫩草的描绘亦颇为细致,草中隐约可见堤岸,江水虽未加描绘,然以堤岸及拂柳映衬,则于无水处见有水,更为高明。整个画面传递出一派静谧、和谐、安详、优美的江南景色,见图3。

图3 盛宣怀愚斋旧藏张琪《柳鸭图》

画中钤印为: 白文“张琪印”,朱文“树存”。鉴藏印为“武进盛氏愚斋秘玩”(见图4),正是盛宣怀的鉴藏印,另有一葫芦形藏印尚未辨识。

图4 《柳鸭图》盛宣怀鉴藏印:“武进盛氏愚斋秘玩”(白文)

此图题签为“暁村张琪柳鸭图真迹精品 盛氏珍藏”(见图5)。由题签亦可知盛宣怀对此《柳鸭图》钟爱有加。

图5 盛宣怀题签“暁村张琪柳鸭图真迹精品 盛氏珍藏”

三、 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其他古代书画

如前所述,盛宣怀所收藏的古代书画应该为数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所见者寥寥,主要出现在拍卖场上。保存在博物馆中的目前无资料可查,包括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中,未见有盛宣怀收藏过的古代书画。本文虽不列这些书画的拍卖价格,但可以强调的是,这些书画一经问世,往往会引起收藏者极大的兴趣。如季友直(款) 《荷塘纳凉图》绢本超预估价480 倍成交。

目前已浮出世间的盛宣怀愚斋收藏过的古代书画,经作者统计,除《柳鸦图》外, 散见于各拍卖场的共有29 件,此29 件书画中,计有五代宋元书画14 件,明清书画15 件,见表2、表3。

表2 愚斋收藏过的五代宋元书画

表3 愚斋收藏过的明清书画

盛宣怀于他收藏的古代书画上亲自题签或题跋,显示了他对这些书画的特殊喜爱。查到的盛宣怀的亲自题签或题跋,共有3 件:张琪《柳鸦图》题签(见图5);戴琬(款)《东篱佳色册》册页上盛宣怀题跋 (见图6);李唐(款)、马远(款)等《唐宋宝绘册》册页上盛宣怀题签及题跋(见图7)。

图6 盛宣怀在戴琬(款)《东篱佳色册》册页上的题跋

图7 盛宣怀在李唐(款)、马远(款)等《唐宋宝绘册》册页 上的题签及题跋

这3 幅书画中, 两幅为宋代(款)绘画,一幅为其家乡附近“京江画派”作品。这些题签及题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盛宣怀对这些作品的喜爱。

此外,笔者将上述书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幅明代佳作介绍如下。

图8 为归昌世《山水立轴》,鉴藏印:武进盛氏愚斋秘玩、平等阁收藏印、黄正权藏、周梦公秘籍印。此轴书画俱佳,深得倪瓒、黄公望山水画法,笔墨细致,意境高远,为明代佳作。

图8 归昌世《山水立轴》

图9 为卞文瑜《山水立轴》,为明末画中九友之一卞文瑜所绘山水画。此画笔墨苍润,意境深远,应为卞文瑜晚年所作。此画为数位著名鉴藏家鉴藏,亦为愚斋收藏的珍品。鉴藏印:吴平斋审定真迹、武进盛氏愚斋秘玩、毕泷鉴赏、新庄王氏珍藏、雪岑心赏、汉卿长寿。其中吴平斋、毕泷均为清代著名收藏家。此幅作品应为吴平斋、毕泷收藏在先,后流入愚斋。张学良收藏印“汉卿长寿”应为此画由愚斋流入张学良手后所钤。

图9 卞文瑜《山水立轴》

四、 从盛宣怀愚斋收藏《柳鸭图》及其他 29幅已面世的古代书画初步探讨其收藏特点

本文详细考证了张琪《柳鸭图》的创作时间, 并搜集了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其他古代书画29 幅的资料。显然,这些书画仅是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的一部分,仅从这30 幅书画难以窥其收藏全貌。然而,从这些愚斋书画收藏的一角仍可以分析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的特点和蛛丝马迹,为将来不断努力,编著出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目录迈出第一步。鉴于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籍已有目录,编著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目录也是补全盛宣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盛宣怀收藏的这30 幅书画中,可以分析出其收藏的以下特点。

第一,盛宣怀愚斋收藏的古代书画上至五代宋元、下至明清,但尚未见其有对某一专题的特殊爱好。

第二,盛宣怀曾于收藏的古代书画上亲自题签或题跋。查到的盛宣怀的亲自题签或题跋,共有3 件。这3 幅书画中, 两幅为宋代(款)绘画,一幅为清代其家乡附近“京江画派”作品。这些题签及题跋可能显示了盛宣怀对宋代书画以及家乡画派(常州或京江画派)的喜爱。

第三,盛宣怀愚斋收藏宋元书画虽多为未肯定为真迹的“款”式书画,然而,由于宋元真迹难得,这些书画即使为仿制品的可能大,但仿制的年代久远,对欣赏宋元书画仍有一定的价值。其明清两代书画收藏,由于年代较近,多为难得的真迹。

第四,盛宣怀收藏的古代书画包括山水及花鸟,说明其收藏的古代书画是兼收并蓄的,从本文盛宣怀愚斋收藏张琪《柳鸭图》以及图8 和图9 可证。收藏山水画为文人通好;收藏花鸟画对常州人盛宣怀是必然的,因为以恽南田执牛耳的“常州画派”正是以花鸟画为特色。关于这一点,尚待发掘更多资料后加以证实。

第五,盛宣怀曾和两江总督端方相约,各出所藏,合建淞滨金石图书馆,公诸天下后世,还预先刻就一方“贻之子孙不如公诸同好”的印章[3]。后因端方失约,盛宣怀在上海寓所旁拨地十余亩,构建愚斋图书馆,编成《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3]。由于未见有愚斋藏书画目录,其对书画的研究程度尚待进一步考证。

五、 结 语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政治家、实业家、中国大学教育之父。作为传统文化培养的知识分子,盛宣怀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书画收藏。盛宣怀巨大的财力使其古书画收藏达到相当规模,但与其古书籍收藏不同,未有古书画收藏著录问世,为当前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盛宣怀精心收藏的“京口三大家”之一张琪《柳鸭图》,并以此为起点,将盛宣怀收藏中已浮世的30 幅古代书画作一概述,并分析其特点,希冀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对盛宣怀的书画收藏的研究兴趣,以利于对其文化面貌给出更为清晰的描述。由于目前盛宣怀愚斋收藏过的书画尚无全貌,本文难以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其收藏特点。对盛宣怀愚斋收藏过的书画的深入研究尚待他的更多收藏品浮出世面,为将来编纂盛宣怀愚斋收藏过的古代书画集或目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盛宣怀张琪画派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办公室沙发设计
长安画派应有时代尊严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门外的等待
立体画派
A Brief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s
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债务关系之双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