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分析与心理矫治建议

2022-05-20 08:21胡冬梅邹潜丽郭胜洁
关键词:神经质戒毒年限

胡冬梅 赵 璐 邹潜丽 郭胜洁

1.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2.西华大学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39;3.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四川德阳 618000;4.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一、研究背景

2020年中国禁毒情形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6.4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 万名,缴获毒品55.49 吨;查处吸毒人员42.7 万人次,处置强制隔离戒毒14.95 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9.9 万人次[1]。研究发现,全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数量从2015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从 2015年至2020年全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数量至少减少了61.3%以上[2]。但我国强制隔离戒毒人数依然庞大,戒毒形势仍然严峻。

有学者提出,人格是指个人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稳定存在的气质、情感、态度及行为反应模式的整合[3]。人格特征对个体行为影响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有实证研究得出,人格特征对其信息处理和技能学习、工作表现、金融决策等行为具有显著影响[4]。有学者证实了吸毒人员与正常群体相比,其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产生吸毒行为的根本原因[5][6],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经历生理上的脱毒后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心理上仍然对毒品存在依赖性[7],因此,研究吸毒人群人格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者们尝试采用内外向、TCI、EPQ、EPQ—RSC、卡特尔16PF、MMPI、大五人格等量表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对复吸倾向、复吸行为等结果变量的影响作用。例如,韩慧等(2015)研究发现TCI 量表中的坚持性是预测复吸行为的主要因素[8]。王国祥等(2015)、Terracciano 等(2008)则使用EPQ 量表测试,得出戒毒人群的神经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尤其是使用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的人群在神经质上得分最高[9][10]。王宣予等(2020)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得出,神经质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复吸倾向,而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特质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复吸倾向[11]。许书萍等(2021)采用钱铭怡等学者改编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量表对330 名吸毒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神经质、掩饰得分、精神质可以显著预测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12][13]。唐浩等(2018)使用卡特尔 16PF 人格量表分析显示,新型毒品戒断者与常模相比较,往往表现为低聪慧性、有恒性、独立性; 高恃强性、忧虑性、紧张性高的戒毒人员,更倾向于产生复吸行为[14]。方群英等(2019)采用MMPI 量表对重庆市8 个戒毒所600 名强戒人员进行团体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强戒人员人格特征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社会内向与吸食毒品种类、吸毒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矫治,促进强戒人员心理康复[15]。

尽管以往研究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针对我国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EPQ 人格特征研究较少。而女性由于情绪和体质原因,一旦开始接触毒品,便很难从中脱身,更容易对毒品成瘾,造成女性复吸率更高[16]。有学者采用卡特尔十六项个性因素问卷得出,男性药物滥用者与女性药物滥用者的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差异[17]。因此,研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拟采用EPQ 量表分析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并探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年龄、文化程度、不同吸毒年限等因素对EPQ 人格特征的影响,最后针对其不同的人格特征制定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四川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共计1 183 人。

(二)研究工具

1.强制戒毒人员基本信息调查问卷

本研究向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发放基本信息调查问卷,收集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吸毒年限、首次吸毒年龄、在所状态(刚入所、在所中、将要出所)等信息。

2.艾森克人格量表

人格分析工具选用的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艾森克人格量表》(简称EPQ 量表)[18],该量表由88 个项目,4 个分量表组成,主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倾 (E)、神经质 (N) 和精神质 (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量表是目前医学、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科学严谨的问卷选择与编制、测评人员的培训、纸质问卷施测、数据回收、数据录入等环节,最后使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描述与分析

(一)人口学特征

通过统计回收的1 183 份调查问卷中的人口学特征发现,从年龄层面来看,最大值为69 岁,最小值为17 岁,平均年龄37.1 岁,处于29~40年龄段的人员最多,为564 人,占比高达47.68%,具体年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年龄段分布

从职业层面来看,无职业473 人,占比39.98%;有职业696 人,占比58.83 %(如图2所示)。

图2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无职业分布

从文化程度来看,文盲或半文盲人数有87 人,占比7.35%;小学文化程度有180 人,占比15.22%;初中文化程度有591 人,占比49.96%;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有235 人,占比19.86%;大专或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有87 人,占比7.35%。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文化程度分布

(二)吸食毒品情况

统计吸食毒品情况发现,从首次吸毒年龄来看,18 岁及以下有224 人,占比18.93%;19~35 岁有814 人,占比68.81%;36 岁及以上有126 人,占比10.65%;缺失有19 人,占比1.61%(如图4所示)。此外,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首次吸毒年龄最大的为55 岁,最小的为12 岁,平均首次吸毒年龄是25.3 岁。

图4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首次吸毒年龄分布

从吸毒年限来看,1~5年有309 人,占比26.12%;6~10年有387 人,占比32.71%;11~15年有240 人,占比20.29%;16年及以上有230 人,占比19.44%;缺失有17 人,占比1.44%(如图5所示)。吸毒最长年限为35年,最短3 个月,平均吸毒年限为10.9年。

图5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毒年限分布

从戒毒次数来看,1 次有419 人,占比35.42%;2 次有324 人,占比27.39%;3 次及以上有411 人,占比34.74%,缺失有29 人,占比2.45%(如图6所示)。

图6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次数分布

(三)EPQ 量表调查总体状况描述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量表共有88 个项目,Cronbach's Alpha 系数是0.71,由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效度(L)四个分量表组成。其中,效度分量表是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作答的有效性进行监测,研究的具体数据符合效度要求。

在获得E、N、P 分量表中受测者的原始分数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常模换算出标准 T 分,按照分数区间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标准T 分在43.3~56.7 之间为中间型,标准T 分在38.5~43.3 或56.7~61.5之间为倾向型,标准 T 分在38.5 以下或61.5 以上为典型。

1.内—外倾分量表状况

根据常模换算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向分量表的标准 T 分,并按照分数区间将其分为5 种类型。典型内向的人数有204 人,占比17.24%;倾向内向的人数有130 人,占比10.99%;中间型的人数有453 人,占比38.29%;倾向外向的人数有233 人,占比19.69%;典型外向的人数有163 人,占比13.79%。如图7所示。

图7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向分量表分布图

2.神经质分量表状况

根据常模换算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神经质分量表的标准T 分,并按照分数区间将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为5 种类型,结果如图8所示:典型非神经质的人数有157 人,占比13.27%;倾向非神经质的人数有152 人,占比12.85%;中间型的人数有572 人,占比48.35%;倾向神经质的人数有119 人,占比10.06%;典型神经质的人数有183 人,占比15.47%。

图8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情绪性分量表分布图

3.精神质分量表状况

根据常模换算出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精神质分量表的标准 T 分,并按照标准 T 分的区间将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为5 种类型,结果如图9所示:典型非精神质的人数有128 人,占比10.82%;倾向非精神质的人数有289 人,占比24.43%;中间型的人数有434 人,占比36.69%;倾向精神质的人数有174 人,占比14.71%;典型精神质的人数有158 人,占比13.36%。

图9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变态分量表分布图

从以上三个分量表的分析可知,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分量表状况,中间型占比最多,分别是38.29%、48.35%和36.69%;典型神经质占比15.47%,典型精神质占比13.36%;倾向神经质占比10.06%,倾向精神质占比14.71%。

4.气质类型分布

若以内外倾为横轴,神经质为纵轴,可把气质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外向情绪稳定、外向情绪不稳定、内向情绪稳定、内向情绪不稳定(如图10所示),分别对应于巴甫洛夫提出气质类型说中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4 种气质。

图10 气质类型分布图

据本研究统计,典型抑郁质在典型气质类型中最多,有40 人(3.4%),属于高级神经活动弱型、不平衡型。典型胆汁质有21 人(1.8%),属于高级神经活动强型和不平衡型。典型多血质27 人(2.3%),属于高级神经活动强型和平衡型。典型粘液质28 人(2.4%),属于高级神经活动弱和平衡型。如表1所示。

表1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气质类型分布

(四)影响女性强戒人员的EPQ 特征差异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基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标准[19],将年龄分为18~40 岁的青年组和41~65 岁的中年组两类,由于在本文的1 183 个样本中,年龄为17 岁有2 人,65 岁以上的有1 人,因此忽略不计,仅保留年龄在18~65 岁的样本。同样,本文将吸毒年限分为1~5年、6~10年、11~15年,16年及以上四类;职业分为有职业与无职业两类;文化程度分为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五种;在所状况分为刚入所、在所中和将出所三种;首次吸毒年龄分为少年期(7~17 岁)、青年期(18~40 岁)和中年期(41~65 岁)三类。并据此分别探究不同年龄段、吸毒年限、有无职业、文化程度、在所状况和首次吸毒年龄在女性强戒人员的EPQ 特征方面的差异。

1.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分析

对青年期(18~40 岁)和中年期(41~65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得分上的差异分析,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结果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在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知,青年组在精神质、内—外倾和神经质特征上的均值都显著高于中年组,说明青年组更容易有一些极端的性格特征[20],比如自我中心、冷漠、倔强、固执、冲动、敌意、攻击性、怀疑、精神病态和反社会等,也可能十分孤独,倾向于独身,不关心人,情绪不稳定等。

2.不同吸毒年限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分析

对不同吸毒年限段,即1~5年、6~10年、11~15年,16年及以上4 个吸毒年限段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的差异检验,显示其在内—外倾、神经质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精神质人格特征在不同吸毒年限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作呈现。

表3 不同吸毒年限段在内—外倾、神经质特征检测结果

对内—外倾、神经质均分在不同吸毒年限段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吸毒年限段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神经质特征的两两比较

从表4数据可知,1~5年、6~10年和11~15年吸毒年限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特征上,显著高于16年以上吸毒年限组,1~5年、6~10年和11~15年吸毒年限组之间的内—外倾特征没有显著差异。

在神经质特征方面,1~5年和6~10年吸毒年限组显著高于16年及以上吸毒年限组,并且6~10年组的神经质略高于1~5 组。说明6~10年组的情绪稳定性最差,其次是1~5年组的群体。

3.有无职业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分析

对有无职业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在内—外倾、神经质特征方面有无职业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见表5。精神质人格特征在有无职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作呈现。

表5 内—外倾、神经质特征在有无职业上的独立样本T 检验

从上表数据可知,有职业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内—外倾得分显著高于无职业的。神经质特征方面也表现出有职业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显著高于无职业的。这说明有职业的群体表现出更外向的特质,且情绪更不稳定。

4.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分析

对不同文化程度,即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5 种文化程度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5 种文化程度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为学历越高内—外倾特征越高,结果见表6。其余人格特征在文化程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作呈现。

表6 不同文化程度在内—外倾特征的检测结果

在此基础上,对内—外倾均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7。

表7 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特征的两两比较

从表6、表7数据可知,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向特征上,显著低于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组,小学文化程度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显著低于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组,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显著低于中专或高中、大专及以上组。说明文化程度越低,越表现出内向的特征。

5.不同在所状况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分析

四川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治时间为两年,结合戒毒所实际情况,将入所时间为1 个月之内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划分为刚入所,将剩余戒治时间为三个月之内的人员划分为将出所,其余人员划分为在所中。下面对不同在所状况,即刚入所、在所中、将出所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这3 种在所状况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神经质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为在所中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神经质特征最高,结果见表8。其余人格特征在不同在所状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作呈现。

表8 不同在所状况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神经质特征的检测结果

在此基础上,对神经质均分在不同在所状况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9。

表9 不同在所状况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神经质特征的两两比较

从表8、表9数据可知,与将出所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相比,在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性格特征。

6.不同首次吸毒年龄段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分析

对3 个首次吸毒年龄段(少年期7~17 岁、青年期18~40 岁和中年期41~65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得分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其在内—外倾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10。

表10 不同首次吸毒年龄段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检验

对不同首次吸毒年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指标均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11。

表11 不同首次吸毒年龄段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特征差异的两两比较

续表11

由表10、表11数据可知,内外倾方面,7~17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均分显著高于18~40 岁、41~65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8~40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均分显著高于41~65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更多的内向性倾向。神经质和精神质方面,7~17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均分均显著高于18~40 岁、41~65 岁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四、讨论

倾向性分量表反应的是个体内外向程度,典型外向的人,可能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典型内向的人可能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总体来看,强戒所女性中有38.3%的人处于中间型,内外向倾向不明显,而倾向外向和典型外向的比例有33.5%。

神经质分量表反应的是个体情绪的稳定性,典型神经质表现为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Hosseini 和Anari 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具有神经质特征的个体倾向于从事危险行为,如反社会活动和药物滥用[21]。典型非神经质表现为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通常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总体来看,大部分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情绪稳定性处于中间状态,情绪非常不稳定的比例占15.5%,倾向于不稳定的占10.1%。

精神质分量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典型精神质可能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典型非精神质可能表现为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强戒所女性中有13.4%的人表现出典型精神质特征,14.7%的有精神质倾向。

研究还发现,在7~17 岁的少年期开始首次吸毒的女性在情绪稳定性上往往更差,同时她们也表现出更多的变态的和反社会的特征,所以在矫治工作中更要关注这些少年期就开始吸毒的女性早年创伤经历。

五、对策建议

不同类型气质的人有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她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且适合她们神经活动类型特征的沟通方式,并制定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心理矫治方案。

有学者研究证实,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明显精神质以及心理成熟度不够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2]。这类人群减少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手段有限,对典型内向的戒毒人员来说,她们不善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不善于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一味地压抑自己的内心。性格极端或典型内向者大多心理健康水平很低,有明显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23]。所以在为典型内向强制隔离戒毒人群提供治疗干预措施时,应多评估其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建立自杀风险评估机制,对这个群体的自杀危机进行风险评估、预警评估、进程评估和干预评估。对该群体的心理矫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帮助她们建立与他人的情感联结和重要关系中的归属感。

精神质人格的人群往往对他人怀有敌意,喜欢愚弄和奚落别人,容易产生人际冲突,易产生精神疾病[24]。对有典型精神质特征的人员,她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都可能表现出诸多矛盾和困难,对有精神质倾向的人,要注意识别她们的人格特征和处理生活中各种应激事件,在干预中要注意培养她们共情的能力,学会表达和人际沟通。

神经质人格的人群情绪稳定性较差,不确定性忍受力水平较低,易产生抑郁情绪,从而产生自杀意念,自杀风险较高[25]。Hu Saisa 等人也提出对神经质人格的人员进行干预时,需要降低他们的担忧和不安全感,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以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26]。所以在强制隔离女性戒毒人员的矫治工作中要关注这部分人群情绪激活的扳机点有哪些,帮助她们的重点在于处理引发不稳定情绪的扳机点。

总之,对于不同的戒毒人员,要了解她们的心理特征,从而帮助她们建立毒品及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及时关注她们的情绪,了解情感需求,并结合她们的心理特征尝试运用不同干预疗法提高戒毒的积极性和戒毒信心,从根本上重塑人格,摆脱“心瘾”。

致谢:感谢本项目调研和数据处理工作的参与者四川省女子强戒所周利、文怡,西华大学吴薇莉、苏文明,研究生王欢、彭杨、李雨婷、王玉凤、莫洁云、李世根、李红黎等。

猜你喜欢
神经质戒毒年限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高压锅最多用8年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