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实施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其血液净化效果的影响

2022-05-27 05:56王秀霞马德升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7期
关键词:灌流尿毒症净化

王秀霞 马德升

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76500

肾脏疾病患者进展到终末期后可称为尿毒症,此时患者肾脏已完全不能发挥正常的排毒,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如不及时干预治疗,患者存在较高致死风险[1]。肾脏移植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手术治疗方式,但受治疗费用及肾源缺乏等因素限制,在临床中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血液净化治疗可部分替代肾脏的排毒及代谢功能,并且与肾脏移植手术相比治疗可行性更高,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具有着积极意义。但现阶段血液净化模式较多,优缺点各异,血液净化模式的选择结果也会对尿毒症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基于此,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6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展开详细评估,总结并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现象,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时间区间锁定在2017年8月~2019年8月之间,随机抽取此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36例尿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样本,并依据掷硬币法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n=18例)、常规组(n=18例)。实验组18例尿毒症:男性有8例,女性有10例;以46周岁为年龄下限,以68周岁为年龄上限,周岁统计值是(52.08±1.24)岁;以46kg为体重下限,以74kg为体重上限,体重统计值是(60.04±1.16)kg;受教育程度:小学受教育程度、初中受教育程度、高中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分别有5例、6例、4例、3例。常规组18例尿毒症:男性有7例,女性有11例;以47周岁为年龄下限,以68周岁为年龄上限,周岁统计值是(52.54±1.23)岁;以47kg为体重下限,以73kg为体重上限,体重统计值是(59.94±1.21)kg;受教育程度:小学受教育程度、初中受教育程度、高中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分别有5例、5例、5例、3例。针对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受教育水平等临床资料实施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2]中尿毒症诊断标准患者;出现水肿、疲乏、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患者;经尿液检查、腹部B超、CT检查、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等确诊患者;对此次研究内容充分了解,自主参加并签署协议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记录患者。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患者;出现心脏、肝脏等功能异常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存在肿瘤病变患者;不能进行正常对话患者;精神状态不佳患者;意识模糊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无法坚持按时透析患者;拒绝随访患者。

1.4 方法 两组尿毒症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医师均需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熟悉,根据其理解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简化尿毒症疾病知识和血液净化治疗内容,利用宣传视频或宣传手册为患者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以此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少陌生情绪,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治疗依从性。另外,还需要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规避可能影响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的因素,保障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

常规组选择常规血液透析净化模式:检查透析器是否完好,调节透析器温度,设置预冲量及预冲时间。评估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连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核对透析器处于备用状态后,推注肝素,调节血流量、温度、透析时间、超滤总量、肝素量等治疗参数,建立体外循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完成后回血下机。

实验组选择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模式:将血液灌流器串联放置于血液透析器前,建立血管通路,将患者血路的动脉端与灌流器的动脉端相连,连接肝素,然后将灌流器的静脉管与透析器的动脉端连接。调节血液灌流的血流速至150 m L/min,连续治疗2~4h,每治疗2h后需更换灌流器。

1.5 观察指标 对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血液净化效果、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

(1)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以0分为分值下限,以100分为分值上限,分值越高表示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2)情绪状态:包括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等,评估工具分别为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均以0分为分值下限,均以100分为分值上限,分值越低表示治疗后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好。

(3)采用Kt/V(尿素清除分数)评价血液净化效果,Kt/V在1.2~1.4区间,代表透析充分,血液净化效果良好;Kt/V低于1.2,代表透析效果差。

(4)治疗有效率。患者尿毒症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未出现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出现并发症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恶化,为无效。

(5)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三者占比之和。

1.6 统计学分析 对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血液净化效果、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检测,其中生活质量、情绪状态、血液净化效果等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均采用(n%)表示,作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 结 果

2.1 对比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 实验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 抑郁状态 焦虑状态实 验 组 18 69.88±4.25 27.12±3.24 27.33±3.41常 规 组 18 61.09±8.96 32.58±5.73 32.75±5.82 t-3.7605 3.5191 3.4090 P-0.0006 0.0013 0.0017

2.2 对比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Kt/V评分实验组尿毒症患者Kt/V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血液净化效果更加充分有效(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血液净化效果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血液净化效果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Kt/V评分实验组 18 1.38±0.15常规组 18 1.24±0.08 t-3.4939 P-0.0013

2.3 对比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实验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4 对比不同组别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分别有0例、1例、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常规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分别有2例、3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两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后,x2为4.1910,P为0.0406(P<0.05)。

3 讨 论

尿毒症属于肾内科诊治范畴,是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流行病学显示,在我国慢性肾衰竭发生率约为1.7%,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相别差异,男性发病率占38%,女性发病率占62%。尿毒症患者多表现为纳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精神恍惚、劳力性呼吸困难、贫血出血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还会引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3]。临床中治疗此疾病以消除病因,控制并发症,保护残余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原则,方法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各有不同的治疗效果。血压净化是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专业仪器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净化装置的一系列弥散、超滤、吸附、对流等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代谢废物,除去多余水分,并将其回输的方式,经此治疗后能够有效恢复机体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稳定,减少身体损伤,有助于病情稳定。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都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常见方法,血液透析以弥散+对流作用为主,可在短时间内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很高,尤其适合肺水肿、高血钾、药物中毒等患者的快速解救,但对于中大分子毒素及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效果较为一般[4-5]。血液灌流主要以吸附作用为主,对亲脂性物质或与蛋白结合物质的清除能力较强,但对于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十分有限[6-7]。将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应用后发挥出了良好的互补效果,充分利用了弥散,对流及吸附三种血液净化原理,既能够通过弥散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同时也能够通过对流清除血液内中分子毒素,最后还能通过血液灌流器中的活性炭、树脂、蛋白质等构成的吸附器加强对于蛋白结合毒素及大分子毒素的吸附效率,整体提高血液净化效果,为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保障[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为(69.88±4.25)分、抑郁状态为(27.12±3.24)分、焦虑状态为(27.33±3.41)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状态,减轻患者抑郁情绪,减少患者焦虑状态,有效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保障治疗效果。实验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血液净化效果为(1.38±0.15)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够提高血液净化效果,改善机体代谢紊乱情况,利于病情恢复。实验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延续患者生命,治疗价值较高。实验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水平,促进患者形成良好心态,整体提升对于小分子毒素、中大分子毒素及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及吸附效果,为尿毒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提供有力保证,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灌流尿毒症净化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人物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