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价值分析

2022-05-27 05:56吴震宁微微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7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血糖

吴震 宁微微

济南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

伴随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在持续增加[1]。糖尿病会终身伴随着患者,而且在患者的病情逐渐发展之后,会损害到其心血管、视网膜、肾脏等,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产生;且因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发病比较隐匿,若凭体征和症状对其评估,无法得到和具体情况一致的结果,所以,临床上需采取有效的检验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2]。对于患者来说,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其血糖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且在对其指标进行控制的同时,重点监测血糖的变化情况,通过规律、准确的检验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明确[3]。如今,临床对糖尿病患者通常采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本文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及96例健康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本研究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诊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选择96例健康检查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46例,年龄37~79岁,平均(57.89±5.43)岁,患者的病程在2~17年,平均(9.48±1.36)年;研究组患者男性47例,女性49例,年龄36~82岁,平均(58.87±5.98)岁,患者的病程在3~17年,平均(9.99±1.38)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的标准 ①患者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家属了解本次的研究且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③资料完整者;④具有较好的配合度、临床依从性;⑤近段时间没有接受降糖治疗者。

1.3 排除的标准 ①有感染性病变者;②进行检验之前使用过降糖的药物者;③有免疫系统病变者;④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完整;⑤不能配合本次的研究者。

1.4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抽取5m L清晨空腹时的静脉血,按照每分钟4000r的速率进行十分钟离心,将血清分离后放置于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器械中待送检。然后选取相应的器械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免疫抑制比浊法、试剂盒按照其说明书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采取全自动的生化分析仪器对患者的血清C肽、餐后2小时的血糖及空腹血糖实施检测。

1.5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餐后2h的血糖和空腹血糖指标;以及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糖和空腹血糖指标 通过检测后,研究组餐后2h的血糖、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和空腹血糖指标(±s)

表1 两组血糖和空腹血糖指标(±s)

组别 例数 餐后2h的血糖(mmol/L) 空腹血糖(mmol/L)研 究 组 96 11.54±2.42 8.51±1.84对 照 组 96 7.86±1.04 5.12±0.78 t-28.568 26.425 P-0.000 0.000

2.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 通过检测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7.56±1.70)%比对照组的(3.16±1.03)%高,而血清C肽水平(0.27±0.06)μg/L比对照组的(0.86±0.23)μg/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s)

表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水平(±s)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C肽(μg/L)研 究 组 96 7.56±1.70 0.27±0.06对 照 组 96 3.16±1.03 0.86±0.23 t-21.689 24.320 P-0.000 0.000

3 讨 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的内分泌系统病变,其发病率比较高,发病的机制也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与日常饮食习惯、生活的方式、遗传因素有关。如今,糖尿病早已经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较大的一种疾病,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人体缺乏胰岛素的分泌会导致机体脂肪、水电解质、糖代谢、蛋白质紊乱,且患者病情加重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还会提升患者死亡的风险[4-5]。因此,临床中应该重视对糖尿病的检验、诊治,进而可以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为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价值,本文对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者及96例健康检查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检测后,通过检测后,研究组患者餐后2h的血糖、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诊断价值较高。究其原因,如今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检查患者的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等,但是由于患者餐后2h的血糖、空腹血糖比较容易遭受外界影响,经过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易产生波动,从而会对诊断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6]。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往往只能反映出患者当时的血糖指标,不能反映出一段时间的血糖指标,会降低诊断的准确性。糖化血红蛋白属于是血液红细胞内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物,是长期对机体血糖指标进行控制的金指标,在监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有规律地监测可给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数据,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有重要的作用[7-8]。在相关的研究中表明,机体正常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和血糖之间的正相关的关系,可有效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上升且比正常人的含量高,但是并有贫血、血红蛋白存在异常者其指标升高则不明显[9]。还有研究中指出,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单独进行检测没有较大意义,需与其他的指标联合进行检测,从而才能使检测的结果更有参考意义。血清C肽属于主要的一种由胰岛β细胞所分泌且没有生物学活性物质,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其血清C肽指标能够间接反映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情况,血清C肽主要是由其肾脏进行清除,所以短时间之内含量比较稳定,有一定可行的检测性[10-11]。相关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显示,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其胰岛功能的损害程度也相对较轻,患者血糖浓度升高时血清C肽的指标也会上升,主要是和胰岛细胞的超负荷工作以及内源性的胰岛素分泌遭受抑制相关,从而伴随病情发展使机体不能对上升的血糖指标进行调控[12]。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在轻度的患者中,其病情和餐后2h的血清C肽、血清C肽呈正相关,患者在空腹时血清C肽和餐后2h的血清C肽指标更低,呈负相关性。需注意临床检测时患者的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进行检验的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操作、标本收集和保存等,所以检测过程中应加强重视。

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检测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对照组高,而血清C肽水平比对照组低;说明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诊断价值较高。可能是血清C肽是人体内胰岛β细胞分泌的产物,对血清C肽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掌握患者胰岛素及胰岛素β细胞的功能,若患者胰岛素细胞的相关功能丧失、减弱,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也会明显降低。而糖化血红蛋白属于血液中葡萄糖和红细胞结合的产物,也属于血红蛋白糖基化的重要部分[13]。其不会受短期血糖的影响,而且血液中红细胞蛋白存在依附作用,能转化糖化血红蛋白,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产生,是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短期内糖化血红蛋白不会受到血糖影响,可以有效反映出机体2-3个月内血糖指标,进食影响血糖的食物并不会对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造成影响[14]。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及实用性较强,在相关的研究中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健康者高。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血糖、血红蛋白不可逆的反应所形成,其与血液的浓度呈正比关系,能有效显示近期的血糖指标,进而反映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联合检测能增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将患者胰岛素受损、血糖控制等情况反映出来,进而给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使糖尿病疾病的诊断效率提升,还可以为病人的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